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提出的提出的“十勝十敗”具體是什麼?

未鳴讀史


這是郭嘉為鼓勵曹操,打消曹操疑慮之心而對曹操分析此戰的勝敗之勢。

郭嘉對曹操說到,劉邦打敗項羽,您是知道的,兵強馬壯,並不是唯一決定戰爭勝敗的。

在我看來,公有十勝,紹有十敗。讓我一一為公解惑。

一,紹繁文縟節太多,公您不拘泥於禮節,唯才是舉,這是道勝於他。

二,紹名不正,以反叛漢室動機出兵,而公以興復漢室為已任,名正言順,這是義勝於他。

三,東漢的滅亡,在於對下級管理寬鬆,倚重外戚。而紹管理制度同樣過於寬鬆,下不能產生震懾力,軍隊渙散,人心渙散。而公政治嚴明,軍隊依法行事,這是治軍御人上勝於他。

四,紹表面寬宏大量,內心則多疑,對人不放心,重用的多是親戚朋友,而公用人唯才是舉,用人不疑,不論親疏遠近,不論出身,這是度量勝於他。

五,紹善謀卻難斷,優柔寡斷。而公決策果斷,知行合一,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於他。

六,紹是公族,眼高手底,身邊多是吹捧之人,沒有多少人有真本事,所謂的“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而公誠心待人,重賢才,厲行節儉,對有功之人毫不吝嗇,因此身邊聚集一些忠誠,正直,有遠見,真才實學的人,這是德行上勝過於他。

七,紹見到飢寒之人表現出憐憫,但不會往深處想,往遠處看。而公對小事不拘小節,大事上卻毫不疏忽,憂國憂民,對天下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聲望遠非紹可比,這是仁德上勝於他。

八,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非語,惑亂視聽,而公用道義教導下級,避免了勾心鬥角互相奪勢之爭,這是明智上勝於他。

九,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而公賞罰分明,該賞就賞,該罰則罰,不論親疏,這是法令上勝於他。

十,紹喜虛張聲勢,不懂兵法要領。而公知兵法,能運用兵法,士兵們都信任您,這是武略上勝於他。

綜上所述,公十勝,紹十敗,打敗袁紹是理所應當的,公不必顧慮。





雲尚蠻夷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有時呼之即來;有時不請自來;一直堅持原創和厚著臉皮求贊求關注的小小三國迷——暮雨夜行歸何處,大家也可以叫我歸何處!

三國時期很著名的一場戰役——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敗發小袁紹,決定了在北方地區的霸主地位。

其實官渡之戰前,曹操的勢力雖然已經初具成色,但是和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袁紹相比,還是相差太大了!

也正因如此,曹操在戰前也一直很猶豫,要不要打這一仗,雖然打贏了的話,會很棒,但如果要是輸了呢?自己的下場會如何呢?所以曹操一直很糾結,作為曹操手下的重臣——荀彧和郭嘉就看出來自己老大的難做和內心的煎熬,所以他倆就藉機會跟老大談了一下局勢,分析了敵我的優劣勢,這就是後世很有名的“十勝十敗論”:



袁紹與操書,辭語驕慢。操謂荀彧、郭嘉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操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


雖然這些話有點兒鼓舞軍心甚至有點兒拍馬屁的嫌疑,畢竟這番言論把稱霸河北的袁紹說的一文不值,而把曹操說的賢明無比,文韜武略,天下無雙。

確實有些太誇張了,但是不得不說,其中還是真的有些道理的,而且雙方戰前互撂狠話、貶低對手、抬高自己來鼓舞士氣的做法也很正常,咱們不論其中因由,只是大略分析一下。

對立的發小——袁紹、曹操


袁紹和曹操可真的算是發小,倆人都是官宦人家,小的時候倆人就已經交好,等到長大之後,兩人由於理念和志向的不同才分道揚鑣,因此上,兩人彼此之間都是很瞭解的。

袁紹由於家世顯赫,自幼便是錦衣玉食,言談舉止都是大家風範,人又生的威武俊郎,因此上,在哪個重視門庭出身的東漢時代,很有威望。

但是袁紹這個人可以算一個“偽君子”“假英雄”,只是表面的威風,他的才能和胸懷與他的地位嚴重不符,沒有一個明君的容人之度,比如囚禁田豐,打壓沮授;他重用的都是自己的親近人,不論能力,這樣根本做不成大事兒,更別提他的文才和武功了,更是沒法拿的到檯面上來說。

而曹操,那可真的是個“奸雄”,在那個講出身的東漢,他卻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真的很了不起,用人以能力為主,不講親疏;重視法度,杖打權貴、割發代刑;政治能力出色,注意安頓流浪人口,推行軍屯田,開墾了很多的北方荒田;文能提筆寫出《龜雖壽》、《短歌行》之類的千古傳頌的好文章;武能上馬殺敵,給孫子兵法做注,牛到不行;而且曹操這個人在事業的前期確實很重視人才,惜才愛才,比如饒了那個寫檄文罵了曹操好幾代人的陳琳。

十勝十敗論確實經典,事前咱們不說啥,坐一回“事後諸葛亮”,其中的道理確實很精闢,很厲害!

說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希望大家點一下關注,多多點贊,我會不定期的推送關於三國的小文章,謝謝!


暮雨夜行歸何處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展開決戰,最後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在戰鬥開始之前,曹操因為兵力與袁紹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對於取勝沒有什麼信心。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郭嘉為了激勵將士,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下面就跟佑子一起去看一下吧。



劉邦打敗了項羽,您是知道的。項羽武力強大,雖然劉邦只有智謀勝過項羽,最終還是把項羽逼的在烏江自刎。 在我看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您有十個戰勝他的理由。因此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您怎麼樣。

一、袁紹繁瑣的禮節太多;您順應自然,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他。

二、袁紹以反叛漢室的動機出兵;而您則以復興漢室的名義征戰,這是義勝於他。

三、東漢的滅亡,主要就在於對下級管理的寬鬆。袁紹的管理制度就過於寬鬆,不能產生震懾力;而您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他。



四、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表面看來平易簡單,而內心明察秋毫,用人從不懷疑,不管親疏遠近,只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五、袁紹善於思考卻很難做決定,優柔寡斷貽誤戰機;而您決策果斷,執行高效,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過他。

六、袁紹世代公卿,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因此投靠他的多為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而您誠心對待別人,不貪圖虛榮,自己厲行節儉為下屬做出表率,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因此忠誠、正直、有遠見、有真才實幹的人都願意投奔您,這是道德選擇上勝過他。


七、袁紹對見到的飢寒之人非常憐憫,對看不到的卻考慮不到;而您對於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而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他。

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您用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您明智上勝過他。

九、袁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而您認為是對的事就以賞賜來推行它,錯誤的事就依法處罰來糾正它,這是管理文化上勝於他。



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要領;而您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士兵都信任您,敵人都懼怕您,這是武略上勝於他。

以上就是郭嘉提出的十勝十敗論,我是佑子,很高興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