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投入10億專項資金擴增普惠學位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亮出任務單

今天上午,教育部就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初步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記者獲悉,2019年將繼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中央財政投入168.5億元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發改委、教育部還將啟動實施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擴容建設工程,2019年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支持11個省(區、市)試點,引導激勵地方加大投入,重點加強幼兒園園舍建設,有效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各省(區、市)在認真謀劃制訂總體實施意見和治理方案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地方經驗。主要包括:

一是多渠道擴大普惠性資源。北京通過利用疏解騰退空間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街道辦園、以租代建等多種方式,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2018年新增學前學位超過3萬個,2019年擬再新增學位3萬個。天津2019年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50所、新增學位4萬個。河北提出,到2020年實現行政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全覆蓋,每個鄉鎮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每個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至少建成1所標準化公辦園。山東2018至2020年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超2000所,新增學位50萬個以上。河南2019年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00所,新增學位10萬個。四川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2018年投入35.9億元,新建幼兒園878所,新增幼兒學位12.9萬個;2019年規劃投入44億元,新建幼兒園838所,預計新增幼兒學位13.4萬個。

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目前,已有30個省(區、市)和兵團出臺了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或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北京建立普惠性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公共財政陽光普照。山東制定710元/生/年的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生均補助標準,惠及所有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河南建立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制度,按照市屬幼兒園5000元/生/年、縣級及以下3000元/生/年的標準核撥。重慶按照600至800元/生/年的標準對普惠性民辦園進行補助。

三是加強公辦園教師編制補充。目前,已有17個省(區、市)和兵團制訂了公辦園教職工編制標準。山東2018年加大公辦園教師核編力度,有1700多所公辦園新納入機構編制管理,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新增編制從改革管理、精簡收回等待分配編制中調劑解決,新核增編制6000餘名。貴州建立公辦園教師編制補充機制,2018年補充公辦園在編教師近5000人,2019年將繼續按這一規模補充公辦園在編教師。

針對小區配套園專項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呂玉剛再次重申,小區配套園是重要的公共資源,應該為百姓提供普惠學位。因此,“不僅要建,而且要交,由教育主管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但是,鼓勵社會力量辦園仍是一貫的政策導向,部分自媒體以此推斷‘民辦園退出歷史舞臺’毫無根據。”據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小區配套園治理。按照時間表,4月將完成全部摸排工作,5月召開推進會,全面落實治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