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野馬250010009


曹植的確才高八斗,但縱情任性,缺少自控能力害了他,一手好牌卻被自己打爛。

<strong>

公子其人

曹植,字子健,是曹操和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與文帝曹丕同母,是大名鼎鼎的曹衝的兄長。

關於曹植的才華,最有名的傳言就是謝靈運那句“天下才一石,曹子健獨得八斗,天下人共一斗”。

《三國志》對於曹植少有才華讓太祖異之的事做了很詳細的描寫。“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說明因為曹植的才華橫溢,很受父親曹操的寵愛。

曹操對曹植的寵愛幾乎已經到了要立嗣的程度,對他寄予政治上的厚望。所以才在即將遠征孫權的時候讓曹植守鄴城,語重心長地告誡“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把兒子來比自己,其實正好證明曹操在這個時候已經在心裡認定了曹植會是自己的繼承人。對比於漢高祖劉邦抱著趙王如意說,“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君主眼裡認定一個兒子像不像自己,拿來和自己做對比,不正是要立嗣的徵兆嗎?

但是人不作死真的就不會死。

曹植身邊都是楊修、丁儀這樣的人。曹植自己的表現是“植 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聽起來就是一個放蕩公子。

曹植本身作為一個才高八斗的大才之人,說其任性也可以說是率直。飲酒無節對於一個才子來說,也算不上是什麼大毛病。如果只作為一個當世奇才,越是有個性就越好,這無可批評之處。

但如果要作為曹操的繼承人,一個政治人物,這麼縱情任性肯定就是不合格的。於是曹操的態度是在“幾為太子者數矣”之後漸漸地心冷了,這個念頭取消了。

如果說曹植作為一個才子可以任性,那麼作為一個公子最起碼應該守法制。事實是,曹植沒有,即便在法制和規矩面前也照樣任性。

《三國志》所記載的“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由此引起了曹操大怒。鄴城的司馬門應當是魏王宮的正門,只有大典時王才能出入。曹植在馳道禁地闖過,又擅開宮殿正門,這是無可辯駁的不臣之禮,也難怪曹操大怒。

盛怒之下曹操也只能無奈地忍了這個兒子,只處死了公車令。對曹植的寵愛也就衰退了。最終慮及終始之變,才剪除了曹植的親信楊修。因為楊修不但出身士族有勢力,而且楊修頗有才策,又是袁氏的外甥。如果曹操身後楊修輔助曹植,令其生亂,會給被繼任者曹丕帶來很大麻煩。

曹操既死,曹丕既位,雖不至於真的要了曹植的命,但是兄長畢竟不同於父親,不會那麼容忍愛護曹植。更何況雖是一母同胞,也曾是共同爭儲位的政敵。

於是公子在現實生活裡的夢碎了。他失去了楊修這樣的朋友,沒了可論文論賦之人;失去了父親曹操,也就最終失去了可依靠的人。想做個縱情任性的文人都不可再得,更別說在政治上有進展。他或許並不希翼政治作為,但兩都不可再得了。只能在頻繁地換爵位、換封地的過程中愁悵小心地保護自己。


沅汰


曹操對待兒子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二十歲之前不封官。因此,對於王儲之爭,幾乎所有的兒子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被壓制,只有到二十歲之後才能表現。那麼為什麼曹植明明更受寵愛,卻鬥不過曹丕呢?

其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史載曹衝在五、六歲時即擁有成人的智商,因此曹操有意培養曹衝作為繼承人。而作為大兒子的曹丕當然會感覺到危險,所以曹丕有意無意的開始試著挑戰曹操的潛規則,即二十歲之前不封官,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曹操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公元208年,曹丕時年19歲。司徒趙溫突然之間徵辟曹丕為掾,這讓當時的曹操勃然大怒。那麼曹操為什麼會這麼大反應呢?

趙溫是跟隨漢獻帝的三公之一,和曹操關係很一般。為了諂媚曹操,他徵辟曹丕為掾,明顯是提前押寶曹丕能當上世子。而曹操當時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所以曹操立即對兩人都進行了壓制,結果是趙溫被免官,而曹丕則被狠狠的訓斥一頓,坐起了冷板凳。

同年,曹衝因為病情惡化而早夭,這讓曹操痛心不已。他看著身旁的曹丕,惡恨恨的說道:衝兒早夭,是我之不幸,你的大幸。曹丕感到曹操誤會自己,嚇得一身冷汗。而從這件事情後,曹丕一直被曹操冷落,時間長達三年。

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年後,曹丕已經二十四歲了,到了該培養的時間。曹操於是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兼副丞相,作為自己的助手悉加培養。但是他卻一直喜歡不起來這個兒子,為什麼呢?

曹丕給曹操的印象是才情一般,為人薄情寡斷,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人情味。當年張繡造反,大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為了掩護曹操撤退,親自領兵斷後,被亂軍所殺。而在那場戰鬥中,十歲的曹丕偷偷騎著一匹馬溜走了,對比之下,曹操內心不悅。而且曹丕平日也對曹衝等弟弟們少有關愛,所以曹操一直從心底裡牴觸曹丕。這時有一個兒子又走進曹操的視線,他就是曹植。

曹植跟曹衝有點像,兩人都是少年英才。曹衝聰明,曹植文采斐然。曹丕和曹植相比,從智商和才情上來看,曹操更偏愛曹植一點。於是在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封曹植為臨淄侯,讓他從政,開始與曹丕一起培養。

讓人感到震驚的是,當時曹操率軍征討孫權,沒有選擇副丞相曹丕留守鄴城,而是讓曹植留守。這充分說明一點,曹操更願意讓曹植承擔更大的責任,也有利於培養他的威望。那麼為什麼曹植最後沒有鬥過曹丕呢?

曹植有三個謀士,丁儀、丁廙、楊修。其中丁儀和楊修是曹操極為賞識的人才,楊修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丞相主簿,而且三人與曹植交往是公開的,也是曹操默認的,從因此從表面上看,曹植佔盡了優勢。

那麼曹丕呢?曹丕有四個謀士,分別是司馬懿、吳質、陳群、朱鑠。其中司馬懿是曹操指定給曹丕的人才,而陳群算是曹丕的朋友,朱鑠是曹丕私自招募的幕僚,而最厲害的吳質是不允許與曹丕私自見面的。

吳質當時是內潮歌長,地方小官,沒有允許,不得與副丞相頻繁見面。而曹丕為了得到吳質的幫助,只有將他放進籮筐裡,偷偷用車送進去。

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潮歌長吳質與謀。

吳質不方便直接與曹丕接觸,司馬懿、陳群都是個極為小心的人,他們礙於曹操的威嚴,不敢和曹丕走的過近,因此,曹丕在用人方面也是捉襟見肘,處於劣勢。

雖然曹操偏愛曹植,也偏愛他的那些謀士,但是曹丕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他是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所以綜合起來,曹丕和曹植勢均力敵,那麼最終較量靠的是什麼呢?堅持,看誰能堅持到另外一個人犯錯,而恰恰先犯錯的是曹植。

曹植善良,幾乎胸無城府,這是曹操所知道的,但是曹植有一次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怎麼回事呢?曹操密令守城人員,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後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同時拿著一樣的王令去敲開城門。

吳質讓曹丕遵守規定,出不去就返回來稟報曹操。而楊修則讓曹植以王令強令門守開門,如果不開門可當場斬殺。曹植聽了他的話,殺了門守,結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來應該是完全相反的場景,曹操認為曹丕會殺人而曹植悻悻而歸,沒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殺人,這讓曹操大為震驚。曹操想不到,這只是他第一次失望。

後來,曹植在酒後弛車夜闖司馬門,在禁道上狂奔。這讓曹操勃然大怒,這已經是曹植第二次挑戰王規,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馳者是死罪,為了處罰,曹操令人斬殺了公車令,從此對曹植是另外一種眼神看待,曹植從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寵愛。最慘的是楊修,曹操以交構罪賜死楊修,除掉了曹植最重要的謀士。

至此,曹植在和曹丕的爭鬥中徹底敗下陣來,曹丕被立為世子。那麼曹操完全放棄曹植了嗎?沒有。曹操後來率軍拯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讓曹植隨軍前行,並且封他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這可以說是曹操給他的最後機會了,就看他如何表現。

沒有想到,曹植喝酒喝得爛醉如泥,根本無法獨立行走,更別提領軍打仗了。於是曹操放棄了曹植,而這一次是徹底放棄。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植和曹丕爭鬥,表面上看曹植更佔優勢,因為他受到曹操的偏愛。但是曹植恃寵而驕,屢次挑戰曹操的底線,第一次擅殺門守,第二次夜闖司馬門。這樣焦躁傲慢的行為讓曹操逐漸對他失望,最後在世子之爭中落敗。曹植之敗,真的不冤!


每日趣評


曹丕的繼承王位之路十分的不易。既有個人能力問題的原因,也有一定運氣成分在裡面。

首先來說,曹昂,曹衝的先後死後,使曹丕的繼承之位的道理暢通了不少。

曹操攻打張繡時,因為睡了張繡嬸子,所以張繡反叛。曹操的愛將典韋戰死,兒子和侄兒也死去。曹昂是曹操的長子(也算是嫡長子,生母劉夫人死後,丁夫人是正妻但是自己無子,把曹昂當親兒子一樣)。

曹衝活著的時候,曹操多次對群臣稱讚曹衝,有立他為繼承人的意思。很不幸,曹衝病重死去,沒有人可以醫治(曹操後悔殺了華佗)。曹衝死時,曹操對曹丕等人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大幸。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昂,曹衝的先後死去,為曹丕的繼承之路掃清了一定的障礙。但接下來要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曹植。曹植沒有早死,對曹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那為什麼曹丕獲勝了呢。

曹植性格問題

曹植憑藉才氣被另眼相看,又有丁儀,楊修(後來被曹操殺死)等人輔佐,曹操猶豫未決,多次想立他為繼承人。但是曹植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飲酒又無節制,任性而行。相反曹丕玩弄手段,粉飾自己,太祖宮中的人和左右侍奉的人都為他說好話,所以曹操任命曹丕為繼承人(建安二十二年)。

曹植曾乘車在御街上奔跑。又因喝酒而被取消了自己的軍事行動(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準備派遣曹植前去援救)。通過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植平時並沒有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沒有被立為繼承人也在情理之中。

眾謀士的支持

曹操的眾多謀士都支持曹丕為繼承人。這些謀士們的神助攻幫助了曹丕。

曹操曾問賈詡立繼承人的意見。賈詡說,他在想袁紹,劉表父子。袁紹,劉表都是戰敗之人,而他人有一個共同點廢長立幼。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廢長立幼,應該立曹丕為繼承人。

你認為曹丕勝利的原因呢?曹昂,曹衝不死,曹丕有沒有機會當繼承人呢?

(完)


遨遊文史世界


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似乎是曹植並非曹丕的對手,從個人能力到性格,再到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曹植都不如曹丕。

尤其是雙方的團隊,曹丕一方更勝一籌,而曹植一方多是“豬隊友”,這似乎揭示了曹植鬥不過曹丕的原因。但這只是表象,仔細分析的話,在曹操做出最終決定之前,曹植一方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劣勢。

曹植深得曹操的喜愛

曹操封曹植為平原侯,命其“開府”,也就是組建辦事機構,承擔一定職責,這個用意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早要鍛鍊曹植。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臨淄侯。這一年,曹操東征孫權,令曹植留守鄴城,之前留守鄴城的是曹丕,曹操此項安排耐人尋味。

臨行前,曹操特意告誡曹植說:“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這番話說得,更加意味深長。

即便在曹操做出繼承人的選擇後,依然時常想起曹植,並想委以重任,這說明曹操是喜歡曹植的。

曹植團隊成員也深得曹操器重

曹丕有“太子四友”,為世人所知。曹植的身邊也有“平原侯四友”,分別是楊修、丁儀、丁廙、邯鄲淳,他們也得到曹操的重用。

楊修擔任過曹操的丞相主簿,相當於丞相府辦公室主任,分量與司馬懿相當。丁儀擔任丞相西曹掾,相當於丞相府人事處處長,這個職務的重要性超過了丞相主簿,不是絕對心腹不可能擔任此職。

丁廙擔任過黃門侍郎,邯鄲淳擔任過博士給事中,都是能經常接觸到最高層的重要官職,尤其是邯鄲淳,曹操“召與相見,甚敬異之”。

除此之外,支持曹丕的孔桂、楊俊、荀惲等人也都身居要職,都曾得到過曹操的重視,論團隊的整體素質與能力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曹植一方並不輸於曹丕。

曹氏兄弟相鬥互有勝負

曹植與曹丕為奪嫡而鬥,其中發生了不少故事,現在流傳下來的故事裡多不利於曹植,顯示出曹丕一方的智商高,其實這是片面的。

雙方當時鬥得不可開交,使盡了各種手段,由於楊修和丁儀的特殊位置,曹植一方並不被動,有利於曹植一方的有些故事沒有流傳下來,是因為他們最後失敗了。

如果當時就鬥出了高低,那就不存在曹操在最後一刻仍在為如何選擇而為難了,而曹丕直到最後一刻也並沒有勝算,當他聽到自己被立為太子的消息時,甚至激動地抱住身邊的一位大臣的頭,激動地說:“你知道我有多高興嗎?”

曹操是決定一切的力量,沒有之一

說這麼多,其實想說的是:曹植失敗、曹丕勝出,與曹植的能力無關,與曹植身邊團隊的能力也無關,重要且唯一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本人的決定。

曹操一開始不滿意曹丕,或者出於各種考慮不希望曹丕接班,這才有了魏宮奪嫡之爭,如果曹操沒有這個意思,曹植也不可能有那樣的想法,更沒有人會團結在曹植周圍。

曹操想讓兄弟二人鬥,就能鬥起來,他想讓二人鬥得更激烈,只用一個暗示就能辦到,後來曹操不想讓他們鬥了,鬥爭就會立即停下來,一場魏宮奪嫡的大戲,其實就這麼簡單。


南門太守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話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漢獻帝劉協成了傀儡皇帝,曹操位及人臣——加九錫,封魏王,他實際就是皇帝。

Δ曹操

做了魏王之後,曹操就想在曹植和曹丕之間選擇誰做世子,也就是相當選擇誰做太子一樣。為的是曹操百年之後,世子可以承襲曹操的爵位和俸祿,就好比太子可繼承皇位一樣。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於是,圍繞著曹植和曹丕之間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最終曹丕勝出,曹植惜敗。

這個結果有點出乎人們的意外,曹植是個大才子,其文采曹丕可望不可及也。從後來曹植爭世子失敗後一件事可說明這個問題。

曹操死後,曹丕想加害曹植,令其七步成詩,曹植五步就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曹丕很受觸動,於是打消了加害他的的念頭。

不論從個人才情和名氣,曹植都蓋過曹丕,然而現實很殘酷,很優秀的曹植為何在爭"世子"中失敗了呢?


Δ曹丕

曹植之所以沒鬥過曹丕,是因為曹植集團為首的謀士楊修鬥不過以曹丕集團為首的謀士司馬懿,換言之,曹植的失敗,是司馬懿的智慧戰勝了楊修。

如果把兩個政治陣營的對手兩相比較,你會發現曹植比曹丕聰明且文采出眾。兩個對手的謀士楊修比司馬懿更有才情,但政治頭腦楊修比不過司馬懿。換言之,曹植集團都是些文人騷客,而曹丕集團都是些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不信?春秋君為你講講他們之間爭鬥的故事。

話說曹操長期在立嗣問題上搖擺不定,勢必影響到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

擁護曹丕的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人,這其中以司馬懿為首;擁護曹植的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這其中以楊修為主謀。(看到了了吧,文人都聚攏到了曹植身邊,政治家都聚攏到了曹丕身邊)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來送行,臨別時,曹植高聲朗讀了為曹操歌功頌德的拍馬屁的文章,曹操聽了很讚賞的點了點頭。

這時曹丕並不言語,站在道旁淚流滿面的為父親送別,這情景似曾相識,對了,就是火車開動那一刻,親人相送的場景。這情景感動的曹操也直落淚。曹丕這種發自肺腑的濃濃親情讓父子之間拉近了距離。

其實這是司馬懿在來之前對曹丕交代的,司馬懿覺得曹植肯定要顯擺一番,曹丕沒有曹植能說會道,於是出了這個計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丕打的親情牌要高於曹植的文采展示。

說實話,與其說是曹植和曹丕在鬥,不如說是楊修和司馬懿在鬥智鬥勇。

曹植因為太優秀了,史書說,太祖特別喜歡曹植是因為他像當年的曹操,曹操看到他就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二人都是文采出眾,同時放浪形骸,尤其是喝了酒後。


Δ曹植

曹植類父,這讓他做世子的太平向他傾斜,但楊修此時做了一件蠢事,打破了這種傾斜。這件事是這樣的。

曹操為了防止太子結黨,對曹植和曹丕監視很嚴,謀臣一但和二人聯繫,曹操立馬就知道了。這樣一來,二人和謀臣都要偷偷摸摸得接觸。

有一次,曹丕要和司馬懿商量件事,司馬懿要進曹丕的府上很不容易,曹操的眼線虎視眈眈的盯著,曹丕又急著要見司馬懿,怎麼辦?

突然司馬懿靈機一動,自己藏在往曹丕府上送絲綢的大車裡,大車拉著許多竹筐,裡面是昂貴的絲綢,司馬懿就藏在竹筐內,上面用絲綢掩蓋。還別說,第一次順利通過。

這事不知道為何被楊修知道了,楊修就偷偷告訴了曹操,讓曹操明天去抓人。到了第二天,曹操派人去曹丕門口把守,果不其然,有個送絲綢的大車緩緩走來。然而等曹操的衛兵打開竹筐時傻眼了,裡面除了絲綢並沒有人。曹操士兵撲了個空。

原來曹操要第二天派士兵排查這事,司馬懿早就得到了消息,當然消息是在曹操臥底的人告訴司馬懿的。司馬懿將計就計,仍然安排人像往常一樣送絲綢,只是這次司馬懿沒有人去,只有送到曹丕府上的絲綢。

可想而知,曹操撲了個空,於是對楊修產生了懷疑,曹操心想可能是楊修故意想陷害司馬懿呢!慢慢的曹操疏遠了曹植和楊修。

曹操立世子的天平向曹丕這邊傾斜了,接下來曹植做了件天大的蠢事,讓他徹底無緣世子之爭,這件事就是“司馬門”事件。

這事發生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自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回來知道了這事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從此對曹植也失去了信任和寵愛。這就是典型的喝酒誤事的例子。


Δ楊修

曹植喝酒誤事不單單是私闖司馬門這一件事,還有一次,曹操想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徵 ,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徵兆。結果曹植在出徵前喝的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取消了他的帶兵資格。曹操對曹植也就徹底死心了,曹植的“詩酒百篇”害了自己。

種種跡象表明,曹植終究鬥不過曹丕,就在關鍵的節骨眼上,曹丕的另一主要謀士賈詡的一番話,敲定了曹丕太子之位的決定。

曹丕最後做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用便是曹丕的謀士賈詡的一席話: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引自《三國志》《賈詡傳》

以上這段話的大意是,當時曹丕是五官中郎將,而弟弟臨淄侯曹植大有稱太子之意,於是曹丕就派人請教賈詡妙策,賈詡告訴使者說,只要曹將軍做好為子為臣之道就行了,其他不必考慮。

太祖問賈詡立太子之事,賈詡好久不說話,太祖說,你怎麼不說話呢?賈詡說,我正在想袁紹袁本初和劉表劉景升立世子之事呢。

原來這是賈詡的妙答,實際就是提醒曹操不要步袁紹和劉表的後塵,袁紹曾經廢除了長子,立了小兒子,結果引起了大亂,最後弄的家族四分五裂。太祖曹操聽後大笑,於是世子這事就定下了曹丕。

綜上所述,曹植鬥不過曹丕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人助,天助、自助奠定了曹丕世子之位。


Δ司馬懿




秉燭讀春秋


說到曹操的這兩個兒子,曹植和曹丕,我就拐不過他們之間的那個女子甄宓,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他們身邊的謀臣楊修和司馬懿。

曹植留給我們的印象更多的是以文學見長,文學家通常都不是個很合格的謀略家,通常喜歡文學的人都不屑於陰詭之事,更是個多情之人,如此之人就算是聰慧過人也沒辦法坐江山的主人。

反觀曹丕,他並不是曹操眾多兒子中最優秀的,或許都稱不上優秀,也不得其父曹操的寵愛,縱觀曹操的一生被他重視寵愛的兒子有長子曹昂、還有稱象的朝衝,更有後來的才子曹植,唯獨次子曹丕不得其父的重視。或許是因為文也行武也行的曹丕沒有一樣是很突出把,說的好聽那是文武雙全,說的不好聽那就是雜學不精的平庸之輩。

可是為什麼曹植明明更得曹操的歡心,卻最後硬生生的敗給了這個看起來並不如他出色的哥哥呢?



我想這和他自己的生活性情有著很大的關係,要知道,他身邊的謀臣可都不弱啊!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按理來說對曹植是十分有利的,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佔盡優勢;可最後卻全部都是因為自己的任性,喜歡喝大酒,幾次因為醉酒讓原本對他寄予厚望的曹操失望,如此任性地將自己原本有的機會全部都拱手讓人了。他是很善良,可是他的任性妄為卻將支持他們的人置於險境。曹操可不會把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交於一個這麼不負責任的人手裡。



再反觀曹丕,可能是一直以來的不被重視,所以總想表現自己,因此對自己嚴格要求,再加上他身邊不乏司馬懿、賈詡等人的幫忙籌謀劃策。曹丕因為自己的尷尬處境,所以本能的就會特別的清醒和理性,更不會妄自胡作非為,在幾次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不管是作秀也好,真心也罷,最終在曹操對曹植失望之時將目光投向了他,並立其為嗣。從而最終成為了曹操的接班人。


曹植和曹丕在我們的印象中,除了儲位之爭外,我想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他們都喜歡一個女人吧。當然也同樣以曹丕的勝利告終。但是好在曹植有一樣是贏過他兄長的,那就是文學地位。

畢竟術業有專攻,像曹植這般簡單的人,安安心心當他的富貴閒人,寫寫文章多好啊!非得和兄長爭,還覬覦自家嫂子,也真的是醉了。


夢歸秦淮



曹植為何不是曹丕的對手?

曹植字子健,是曹操和卞夫人第三子,他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曹植自幼聰慧,十歲左右就能背誦《詩經》、《論語》等,並且可以出口成詩,下筆成文。最重要的是曹植生性坦率,不追求外表的華麗,更注重內在的修養,甚得曹操歡心,自從長子曹昂去世後,曹衝又被毒殺,曹操覺得曹植溫文儒雅,又是個仁義之君,逐漸把精力都放在曹植的身上,有意立曹植為太子。然而在世子的競爭道路上,曹植並沒有戰勝曹丕,曹丕繼位後還險些殺了曹植,若不是七步詩作的巧妙,曹植很有可能一命嗚呼,曹植為何鬥不過曹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植雖然聰明伶俐,但只會飲酒作賦,有很多性格缺陷。曹植曾跟隨曹操西征,回來後被封為臨淄侯,可以說曹操是很器重曹植的。然而曹植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每天只會以文會友,吟詩作賦,每一次都是喝的爛醉如泥。曹植根本不懂得培養親信,籠絡大臣,由於任性不注意約束自己得罪了很多大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再一次喝的爛醉,藉著酒興,不顧隨從的阻攔,擅自駕馭王室的車馬撞開王宮的大門司馬門,並且在只有帝王才能通過的禁道上狂奔,一直到金門,曹植早已經把王室的規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就連曹操也勃然大怒,滿朝文武也是很憤怒,因此曹植得罪了很多人。曹操曾多次想要立曹植為太子,但因曹植每次關鍵的時候都出狀況,曹操也是左右為難。


其次曹植身邊有楊修出謀劃策,楊修心機太重,曹操對楊修十分不滿。楊修才華橫溢,與司馬懿不相上下,但最大的區別是,司馬懿善於隱忍,凡事看破不說破。楊修就非常樂於揣測曹操的意圖,並且公著於眾。有一次曹操修建園林,建成後曹操前去視察,看見門後眉頭緊鄒,於是又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曹操走後,楊修便讓眾人把門拆了換個大的。


眾人不解,楊修卻道,門裡活字,乃是闊字,丞相是嫌棄門太窄了。楊修不但眾人面前讓曹操出醜,每次曹操出題考察兒子們,楊修也會揣測曹操的題目,並提前寫好答案交給曹植,第二天曹植便回答的精妙絕倫。曹操明察暗訪知道此事後,對楊修深惡痛絕。因此曹操每次想離曹植為太子時,都會想到他身邊有個奸詐小人楊修,以後必然禍亂大魏天下。


再次曹丕善於籠絡人心,深得百官愛戴。與曹植重裝百官不同,曹丕暗藏韜略,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與朝中的大臣們來往頻繁。對待大臣們更是畢恭畢敬。曹丕幾乎從來不做有失禮節的事情,不飲酒,不打罵部下。最主要是對於一些比較重要的官員,曹丕總會上門拜訪,處理關以,因此曹丕合百官的關係一直很好。曹丕勵志要成為太子,於是積極拉攏人才為其所用,最主要是曹丕積極迎合曹操,對待朝政也極其中肯。


最後曹丕身邊有司馬懿出謀劃策。曹丕之所以能成為太子,多半要歸功於司馬懿,司馬懿深諳韜略、老奸巨猾,並且堅信曹丕是最合適的繼承人,司馬懿雖然不參與世子之爭,但私下卻經常幫助曹丕出謀劃策,曹丕每次遇難都能化險為夷。當然這一切也都逃不過曹操的眼睛,曹操也欣賞司馬懿的才能,因此更加堅定了曹丕的地位,加上文武百官大多都為曹丕說情,曹操逐漸對曹丕認可,最終立曹丕為太子。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合曹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曹植曾無限接近太子之位,但最終曹丕得立。曹植為什麼會輸呢?


《三國志》:“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說,故定為嗣。”這透露出,曹丕是通過個性、舉止和交際三方面確立自己優勢的。我們不妨沿著這三點加以分析。



曹丕和曹植都以文才聞名,都幼通經史。陳壽認為曹丕“才藝兼該”,和賢君相比,只差一點胸襟和公平。曹植則個性疏放,不慕浮華。初看,曹植更瀟灑倜儻,但曹植的個性缺陷也很明顯:太過隨意。正因為疏放的個性,曹植生活中很任性,拒絕約束,好酒無度。


一國之君若如曹植所為,恐怕喪亂是必然的。故早年的曹植雖爽朗瀟灑,但以國君標準看,他存在致命弱點。曹丕穩重的個性是更適合成為太子,並在日後嗣位的。


再看他們早年的作為。曹操都給過二人一定的空間:曹丕早年經常隨曹操南征北戰,曹丕除精通文藝,也懂兵事。而建安十九年秋,曹操徵孫權時,將鄴的所有事務全部委託給當時23歲的曹植,並以曹操自己23歲任頓邱令的往事勉勵曹植。兩人早年政績無載,但曹操對二人都無指責,說明二人能力應該還不錯。



所以,競爭焦點又回到了比誰能更少犯錯上。曹丕長隨曹操作戰,駐守期間與親戚朋友論武作文,其行為中矩。曹植每逢文會,常有佳篇,很受曹操喜歡。但是,23歲後的曹植連續犯下兩樁大案:先是私入馳道,開金馬門;然後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為救曹仁,遣曹植領兵,結果曹植醉酒,無法治事。第一件事令曹操大怒,他認為曹植的行為無異於給諸侯做示範,未來將法令不行,於是曹操處死公車令;第二件事讓曹操對其徹底失望,被迫臨陣換帥。


曹丕於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曹植私入馳道的過錯,是迫使曹操下決心立曹丕的重大因素;而建安二十四年醉酒事件則讓曹植失去了最後翻盤的機會,曹操對曹植的惡劣形象被完全定格。


再看二人的交際圈。曹丕嗣位後,立即提拔賈詡、華歆和王朗,可見關係之親。其中,以賈詡最為關鍵。曹丕曾向賈詡徵求自保之計,賈詡還以袁紹、劉表廢長立幼事諷曹操。曹丕因為賈詡的建議,學會了節制自我;曹操則直接因為賈詡的意見,而決意遵循立嫡宜長的傳統。可以說,曹丕的親信在他與曹植的鬥爭中起到了老師、謀士和說客的作用,而且這群人都長期在曹操帳下擔任要職。


曹植的朋友以文士為主,丁儀、丁廙、楊修均以文著稱。丁儀、丁廙與曹操關係親密,但真正能進入曹氏高層的只有楊修。他們對曹植的心性幾無教導,楊修知道曹植驕縱,但他既不規勸曹植,也不離曹植而走。不難發現,曹丕的團隊人員精悍,而曹植的團隊更像是一群玩伴。

(《三國演義》劇照)


楊修的能力是可以“總知內外”的,所以曹操死前處死了楊修,這樣曹植的親信中就無人再能但當智囊。楊修死,曹植的劣勢也就完全坐實了,根本不可能再和曹丕拉鋸。

最後,曹丕比曹植年長,按長幼,曹丕在競爭中也有傳統上的優勢。


所以綜上,曹植疏放的性格和放蕩的行為是導致他失敗的根本原因,而他玩伴式的團隊也讓他在於曹丕的競爭中處於被動,更兼曹丕年長,有傳統護持。


參考文獻

[晉]陳壽.《三國志》


歷史研習社


個人觀點:曹植的性格註定他鬥不過曹丕。

話說曹操一生,兒子不少,最為有名的便是曹植,曹丕,曹衝,曹彰等人。其中曹衝最為聰明,曹衝稱象的故事便可以說明,可惜死的太早。曹彰為將勇猛,但其智不足,不適合稱王。太子的位子就在曹植和曹丕之中誕生。

曹植:

1.才高八斗,學識淵博,還寫有不少有名的詩詞歌賦。

2.深得曹操喜愛。(曹衝死後)

3.謀士有丁儀、丁廙、楊修。其中楊修是曹操極為賞識的人才,還是曹操的丞相主簿。

而曹丕:不得曹操喜愛,才華一般,性格是心中狹窄,善於權謀,謀士就只有司馬懿堪當大用。兩者相比,看起來曹植佔盡了上風。

但是曹植性格善良,胸無城府,這是他最大的弱點,自古帝王最無情,註定他不能當王,同時又自由散漫,而且極為貪杯,因為這個缺點,他夜晚駕車硬闖司馬門,行天子道,差點被曹操殺了,犯下大錯,之後又在曹操的三次考驗中,令曹操失望。最終讓曹操立曹丕在太子,敗於曹丕之手,這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這就是丫


歷史上很多皇族兄弟爭奪王位自相殘殺。

曹植跟曹丕都是曹操最寵的兒子。如果其中一人感覺自己的寶座和權力受到威脅會予以反擊。每個子嗣身邊都圍繞著一些權臣或親戚為其出謀劃策。

曹操在世的時候,曹丕不敢誅殺手足。等曹操去世了,曹丕再也按捺不住,必須打壓曹植。但是曹丕沒有殺死曹植,只是將其逐出核心團體,派兵看守軟禁曹植。

從此,曹植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他從一個過著悠閒生活的貴族公子,變成個人自由受限制,被人打擊嘲諷的對象。

等到曹丕病逝,曹睿繼位後。曹睿對曹植仍嚴加防範和限制個人自由,曹植的處境沒有好轉。

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才能,卻沒有遺傳到曹操基因中的浪漫主義情懷。而曹植熱愛詩歌,一生最大造詣在文學,他書生氣重,不適合在政治場合摸爬滾打。另,繼承製度規定:“立嗣以嫡不以長,無嫡以長不以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