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劉備冒險伐吳,趙雲勸阻不聽,劉備大敗而回,又是趙雲救駕

小說:劉備冒險伐吳,趙雲勸阻不聽,劉備大敗而回,又是趙雲救駕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中,很多人都很喜歡趙雲,也是劉備非常信任的將領,那麼,為什麼劉備伐吳的時候,劉備創業期的高級將領只剩下了趙雲,為什麼趙雲卻沒有一起出徵呢?在這裡也做一些解釋。

首先是趙雲本人認為,劉備應該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外交戰略,而不應該也不需要把孫吳當作主要對手。

在劉備看來,荊州得失將直接決定蜀漢是不是還能保持戰略上直接威脅中原地區腹地和對孫吳保持必要的軍事壓力,從而在戰略上保持主動。能戰才能和,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戰與和的主動權都操縱在對方手裡,這是靠不住的。而且,荊州對劉備念茲在茲的北伐大業來說,是重要的根據地。所以,劉備認為必須伐吳,必須奪回荊州。

趙雲和諸葛亮都反對對孫吳用兵,在失去荊州之前可以理解,在失去荊州之後,尤其是在孫權殺死關羽的情況下,還堅持這個外交戰略,不是他們不知道荊州的重要性,而是對孫吳的認識不夠深刻,在戰略上也缺乏更多的進取心。如果跨有荊益,北伐成功的概率就要比只從漢中出兵大很多。所以,劉備堅持奪回荊州,是為蜀漢爭奪發展的機會。而諸葛亮和趙雲則在這個問題上相對而言態度比較保守。

其次,蜀漢五虎將當時關羽張飛黃忠都已經死了,只剩下趙雲和馬超。而益州又才佔領不久,需要大將在各地鎮守,保證益州內部穩定,不出問題。所以,留下趙雲和馬超分別鎮守各地,這是比較重要的任務。

第三,因為從益州出發爭奪荊州,全是山路,道路崎嶇,很不好走,而大軍出動在外作戰,後勤保障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糧草不繼,無論前線勝敗,都很容易出現軍潰的情況所以,在夷陵之戰時,蜀漢方面催督糧草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趙雲生性謹慎,又深得劉備信任,把這個工作交給他,劉備是比較放心的。

第四,行軍作戰,未慮勝,先慮敗,這是常態,所以都要預留後手,以防出現前線作戰不利的情況時,能夠及時應對止損。

趙雲催督糧草,在前線和後方中間,也就可以在前線遇到危險時起到二線兵團的作用,救援前方。後來劉備戰敗,退回白帝城,吳軍追擊,趙雲率軍救援,也確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也是很少被人提到的一個原因是趙雲的年齡,這時候趙雲起碼已經五十歲以上了。

趙雲首次出場是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假設這時候趙雲二十歲,那麼到劉備伐吳的時候,又過了三十年,已經是公元221年,趙雲就已經五十多歲了。

實際上,趙雲可能還不止這個年齡。諸葛亮首次北伐在公元228年。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說,趙雲已經年近七旬。照此推算,那麼七年前的夷陵之戰時,趙雲已經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將了。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趙雲出生於公元158年,那就比公元161年出生的劉備還要大三歲。到公元221年夷陵之戰時,劉備六十一歲,趙雲就已經六十四歲了。讓這樣聲名久著的老將隨軍出征,顯然不是對他的愛護。尤其是在蜀漢老將紛紛凋零的情況下,趙雲這樣聲威久著的老將對蜀漢已經是非常寶貴了,要儘量愛護,保存力量。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也經常被人忽略,這就是劉備從平定荊州之後,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提拔和鍛鍊、培養年輕將領了,開始準備後備梯隊。所以,劉備在進益州的時候,關羽,張飛,趙雲全部留守,只帶了魏延、劉封這樣的年輕將領,其他將領都不是蜀漢集團的一線將領。所以,劉備在伐吳時委以重任的就是傅彤以及黃權這樣的後備梯隊將領,這是帶有明顯的培養後備將領的意圖的,希望年輕將領能夠通過大戰迅速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