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王小波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我認為,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因為書讀得太少。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在網上很火。

演講者董仲蠡是名培訓機構的講師,他在演講中說到的2句話我很喜歡:

“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與悲哀。”

“教育,不僅僅傳授給人以知識,更多的是提高人的修為,增強人對生命的感知力,從而更好的認知自己。”

人為什麼要讀書?

太多的人說讀書無用,覺得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成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人在這種狀態裡面極其容易迷失自我。

讀書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的一個朋友,當年經歷了三次復讀才考上北航。

期間家裡人勸、親戚勸還有同學嘲諷,但都沒能阻止他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最慘的一年,他比自己應屆時考的分數還低了十幾分,爹媽死活不肯再供他,連鋪蓋卷帶書一起鎖在了箱子裡。

他硬生生絕食了好幾天,才逼著父母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再讀一年,能考上什麼上什麼,實在不行就南下打工。

用他自己的話說,最後一年他跟從地獄走了一遍一樣,能吃的苦都吃了,慶幸的是,最終如願,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現在他的生活過得很好,兜裡有錢,手裡有書,閒來無事就帶著家人四處旅遊,前兩年還被國內一家互聯網巨頭聘為商業顧問。

他最喜歡和我說的一句話就是:

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的位置時,他就會懂得有時候自己的命運,只能依靠自己改變,越是這種時候,讀書的作用就越明顯。

它是人成本最低的投資,是改變自己命運最簡單的途徑,更是人一輩子的高貴。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當然,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也無需贅言。

幾年以前,我曾經經歷過一段迷茫期。那段時間自己的事業穩定,家庭幸福,但人突然就變得不知所措。手頭的工作有心無力,家人面前情緒失落,一度還患上了失眠的病症。

結果整天就和行屍走肉一般,做什麼事情都是問題百出。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陪朋友去書店買書,我才恍然發現,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讀書了,於是也順便買了兩本心理學著作。但這次偶然之舉,卻為我帶來了極其意外的收穫。

那些所謂的迷茫,其實就是失去了自我的定位,事業穩定,家庭幸福,很多自己以前苦苦追求的東西突然被實現了,人就失去了目標,沒有方向,也就沒有自我。

這種問題,個人是很難意識到的,即便發現,往往也無從下手,但讀書可以。

就像蔡康永說的

:“讀書,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它能讓你認清自己,也能讓你找到方向,有了方向,才會有未來。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眾所周知,猶太人是一個很悲慘的民族,在歷史上受過很多迫害。

但這個只有1200多萬人口的民族,卻出了1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佔據諾貝爾獎總數的20%。

在其它頂級國際科學獎項中,這個比例甚至更高。

他們拿走了38%的美國國家科學獎、27%的菲爾茲獎、27%的圖靈獎、42%的諾依曼獎;以及1/3以上的普利策獎和1/3以上的奧斯卡獎。

而且,猶太人的優秀還不止於此。

在美國,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世界的財富在美國人兜裡,而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的腦子裡。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美國的百萬富翁,有20℅是猶太人。

這個民族之所以能在經歷過長期的迫害與流放之後,仍倔強成長,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讀書的依賴。

猶太人有一條代代相傳的訓誡:當你處於窮困潦倒之際,不得不變賣餘物以維持生活的時候,你首先應該賣的是金子、寶石、土地和房屋。而你家庭中所擁有的書籍,則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變賣。

在以色列,不論是個人還是政府,是學生還是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對讀書極其信仰。即便在週六的安息日,商店、飯店、娛樂場所大都關門,人們全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時。書店依然照樣營業,顧客來往絡繹不絕。

個人和民族的崛起與強大,無一例外,依賴的都是讀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些年我一直堅持閱讀,從中獲得了很多益處。雙12芝仕課堂為大家提供許多提升自我的課程。

除了讓大家得到個人提升之外,我們還鼓勵大家去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哪怕你曾經讀書很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取知識的成本越來越低,也越來越快。

所有課程即便是深夜,也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收聽,走在路上坐在公交車上都可以。現在的社會,不讀書的人只會被時代遺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