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印象(2):走進開元寺

泉州印象(2):走進開元寺

無論你是否是佛教徒,到泉州,一定要到開元寺。

開元寺,特別是寺內的東西雙塔,已經成了泉州的標誌性建築,就像外地人到北京,一定要看看天安門,外地人到青島,一定要到棧橋走走一樣。

開元寺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

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走過了不少寺廟,不管廟內是何方神聖,廟門都極盡奢華、極盡大氣,但開元寺的大門則像一家破落大戶的家門,沒有一點佛教寺廟的跡象。

走進"廟門",首先吸引我的是寺廟內的西塔(仁壽塔),此塔系五代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

繞仁壽塔一圈,才發現200米外的地方,還有一座東塔(鎮國塔),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十年才完工。

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東塔通高48.24米,兩塔規模幾乎完全相同,塔均為為框架式結構。

東西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大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兩塔相距約200米,莊嚴古樸,巍然屹立,已成為古城泉州的標記。

東西兩塔共用石材6293立方米,重約19510噸,塔基厚實穩固,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不但在中國石塔中堪稱佼佼者,就是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誌。東塔已於1997年入選我國四大古塔郵票,被稱為"石塔之王"。

據《泉州史稿》記載:泉州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的長樂--詔安斷裂帶中段,屬多震地區,歷史上多次發生地震,明萬曆年間曾出現過三年內兩次強震的紀錄。一次是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12月29日,震級為8級,震中在泉州東北海里。當天夜裡自東北向西南,邊震十餘次,山石海水皆動,地裂數處,城內外雖然房屋倒塌很多,但重要的大建築物除了開元寺東塔的頂蓋尖石墜下,打破了以下部分石欄杆外,其它均未發現損壞紀錄。

另一次強地震是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10月18日,泉州幾乎所有主要建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或倒塌或下沉,或傾斜。其中洛陽橋大石樑斷好幾根,橋墩傾斜,橋基下沉一米多;東嶽廟全部倒塌;泉州知府衙門的大門也倒塌;清淨寺和開元寺紫去大殿輕微受損;東西兩塔未見受損------

現代的財力與技術,已非700多年之前所能想象,可當5.12大地震發生時,整個汶川卻變成了一片廢墟,面對古人,我們現代人還有何驕傲的資本?!

在東西兩塔之間,就是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但大殿上方的那塊巨匾上寫著的卻是"桑蓮法界"。

據說,開元寺所佔的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了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給了匡護大師建寺,最終成就了開元寺"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年間(公元1628--1644年)由鄭芝龍所建。

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淨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但各大住持卻保持了統一的規制,可見開元寺的包容性,以至於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稱此: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歷代開元寺僧人,或以佛學著作稱勝,或以詩詞文章聞名,或弘道揚名,或入世獻身,代有高僧:唐代開山祖匡護大師,五代唯識大師,律宗釋弘則,淨土宗釋楚勤,南禪釋文展,橋成造化的釋義波,禪宗第一住持釋妙恩,溫陵禪師釋戒環,蕅益大師釋智旭,"為文似柳、為詩似陶"的釋大圭,還有"唸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唸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詩文於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

大雄寶殿前是號稱"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據寺裡的香客言,每逢農曆二十六日,這裡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而且還免費對遊人開放,可惜我錯過了這個緣,昨天是農曆二十八日。

拜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一方面

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佛國的平和。

大雄寶殿後面是甘露戒壇,戒壇前面有兩棵菩提樹,正好可以讓遊人來此覺悟。

無論是在甘露戒壇、還是在大雄寶殿,都有免費發放的佛教書籍:《走進佛教》、《金剛經》、《淨土法門》------

我成不了佛教徒,因為我無法忍受在菩提樹下7天7夜不吃不喝的那種靜坐,但我還是想了解佛教,於是虔誠地"請"了十幾本,懷著一種莫名的興奮離開了戒壇------

因為懷抱了十幾本書,行動就沒有了進來時的那種自如,拍照也變得麻煩起來,因為我捨不得放下那十幾本書!

一位在寺中修行的沙彌看出了我的窘迫,笑著對我說:輕履者才能遠行,"捨不得"會成為一種負擔!

不方便拍照了,但我依舊前行,既然來了,我總要拜會一下弘一大師吧,畢竟是因為弘一大師,我才走進開元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