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威爾是如何取得英國政權的?


勇士殺掉了惡龍,自己卻長出獠牙。

克倫威爾推翻並處決了查理一世,自己卻成為近似國王的“護國公”,武力驅逐議會中的反對者,並且傳位給兒子。

時至今日,人們對克倫威爾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創立了沒有國王的共和國,粉推翻了君主制,有人說他用宗教情緒大肆屠殺異己,達成野心。不過有一點,他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無可置疑,也正是依靠強力軍隊,他得以擊敗英格蘭保皇派、愛爾蘭、以及蘇格蘭的保守力量。

(克倫威爾畫像和死亡面具,右側也就是他的真實長相)


含著銀湯勺出生:

克倫威爾出生於英格蘭劍橋郡一個富裕士紳家庭,他的家族利用宗教改革機會販酒發財,埋下了深厚人際脈絡。因此克倫威爾也受到良好教育,還進入劍橋大學學習。不過當父親去世後,他輟學離校,過起了自由自在的自耕農生活。通過養雞養羊,出售雞蛋和羊毛養活自己不是問題,但無法讓他和政治沾上邊。但是很快的,家族幾位親戚去世帶來的遺產饋贈讓他再次富有,成為體面人。

(博物館中,克倫威爾的配劍)

衣食無憂的生活讓克倫威爾對宗教產生濃厚興趣,當時流行的宗教改革也影響了這位年輕人,略顯激進的思想讓他成為一名熱情清教徒(新教,現代美國主要教派),和傳統的天主教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克倫威爾故居,現在內部已被改建成博物館)

由於家族過去和埃塞克斯豪門留下種種聯繫,29歲的克倫威爾成為當地議會會員,踏入了英格蘭政治圈。初期的經歷當然是默默無聞,後來幾年裡他慢慢積累了從政經驗,也有所作為,順理成章當上國會議員。在對抗國王和天主教會勢力時,克倫威爾積極運作,發揮出不小作用。


變亂帶來機遇: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和議會之間由於權力爭奪一直存在極深矛盾,這直接導致1642年英國內戰爆發。

相對於查理一世擁有專業軍隊不同,議會非常缺乏靠譜的將領和士兵。眾人焦頭爛額之時,克倫威爾嶄露頭角的機會來了,他過去在劍橋郡曾做過縣裡的民兵,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經歷背後,是他長期被埋沒的軍事才能。

(高仿真模型,克倫威爾戎裝像)

很快,克倫威爾利用自己的名聲和議會職位,在劍橋當地招募起一支騎兵部隊,全部只採用新教徒,與國王教會為敵。由於沒能趕上議會和國王的前期戰鬥,他便不斷擴充部隊,竟拉起了一個完整的團。一年後,克倫威爾和他的騎兵第一次獲得了戰鬥經驗。林肯郡的戰場上,初次臨陣的克倫威爾騎兵勇敢正面對抗保皇黨騎兵,而他自己則率部從敵軍背後試試突襲,把保皇黨逼進沼澤地裡,快速斬殺300多人。

首戰獲勝大大強化了克倫威爾的信心,他知道部下們雖然勇氣可嘉但經驗仍顯不足,便著手用自己的方式改進領導和訓練。克倫威爾本人從未上過軍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技戰術訓練,不過他似乎天賦異稟,用直覺和推斷來大膽改進傳統戰法。他開始一反傳統採用密集騎兵編隊,相鄰騎兵的膝蓋幾乎都會碰到。他一般把這種密集編組分為三隊向前推進,依靠快速衝擊而不是火力打擊。並且他不讓騎兵們優先追逐敵人,而要保持陣型緊密團結,以爭取抓住機會打擊敵人主力。

人類歷史上諸多強者往往如此,他們沒有響亮的資歷和背景,卻能從過往經驗和敏銳觀察中總結關鍵,從而開創獨樹一幟之路。

(克倫威爾和他的新式騎兵)


戰爭天才與政治明星:

接下來多次戰鬥,克倫威爾和他的新式軍隊發揮出強大戰鬥力。馬斯頓摩爾戰役時,克倫威爾馬隊從側翼迅速擊敗保皇黨騎兵,打破平衡後奠定了勝局。他自己因為勇猛衝鋒被對方手槍擊中脖子,幸而傷勢不重。而後議會建立起“新模範軍”,由克倫威爾任騎兵指揮官。

1645年,議會和國王於納斯比戰役決戰。已升任中將的克倫威爾剛出現在戰場上,就讓保皇黨感到畏懼。接下來戰鬥證明,即便是英格蘭皇家騎兵也擋住這位冉冉升起的戰爭天才。在皇家騎兵搶先衝鋒面前,議會軍騎兵再次摧枯拉朽,乾淨利落迎面消滅了他們。

(冒著保皇黨騎兵火槍射擊,克倫威爾帶隊突擊)

整隻議會軍裡,“老鐵騎軍”的名號嘹亮遠揚,這就是士兵們對克倫威爾的尊敬稱呼了。軍事勝利帶來政治地位,克倫威爾很快成為議會的代表人物,不斷起草改革文件和憲法方案。

接連勝利之下,查理一世只能承認失敗,於1646年向議會投降。第一次英國內戰結束。

數年後,不甘心失敗的查理一世再次起兵,聯絡蘇格蘭反對議會。但在克倫威爾無可爭議的軍事優勢面前,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1649年,克倫威爾和其他議會領袖一同簽署處死查理一世的審判書。該文件上面寫著:“查理·斯圖亞特作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及國家的敵人,應該被斬首。”因為影響巨大,沒人願意先簽字,而克倫威爾上前抓起一支筆,潦草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遞給第二位,讓人們不禁汗顏。

(處決查理一世國王的簽字審判書原件)

於是,英格蘭從王國變成了共和國,被叫做“英格蘭聯邦”,克倫威爾掌握著軍隊的實際控制權。對於議會內部要求擴大選舉權,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宗教寬容的論調,克倫威爾十分反感,他認為投票權只能給土地所有者(地主),為此不得不和其他領導人不斷辯論。

(1649年,正走向巔峰的克倫威爾)


長出獠牙的英雄:

為了鎮壓各地叛亂和分裂,克倫威爾率軍侵入愛爾蘭。其實愛爾蘭天主教徒並不十分支持保皇黨,但他們因為天主教信仰問題被克倫威爾視為重大威脅。這一次,依然沒人能擋住克倫威爾,他的部隊連接攻城拔寨。不過議會軍的表現就相當令人吃驚了。他們不僅把愛爾蘭軍隊當作敵人,連平民也受到波及。

1649年秋,克倫威爾部隊攻下德羅赫達後,殺掉了2700名投降的保皇黨士兵和鎮上所有攜帶武器之人,不少平民囚犯以及天主教神父都遇害了。維克斯福德鎮是下一個受害地區,克倫威爾倒是想談判一下,可他的士兵衝進鎮裡,殺掉了2000名愛爾蘭士兵和多達1500名平民,還放火燒燬了大部分建築物。

(西方繪畫,克倫威爾在德洛赫達燒殺搶掠)

如此層出不窮的暴行讓簡單的佔領幾乎成為種族滅絕,也讓愛爾蘭人對克倫威爾記恨至深,直到現代,他們還努力要求將克倫威爾的肖像畫從公眾設施裡搬走。

北方倔強的蘇格蘭任因為繼續支持查理一世的兒子也遭到攻擊。克倫威爾率大軍入侵後原本進展並不順利,他們缺乏物資也流行疾病。但在鄧巴戰役中,克倫威爾抓住了和蘇格蘭軍主力交戰的機會,一舉擊潰對手,殲滅4000多人,還抓獲超過10000俘虜。導致蘇格蘭首都愛丁堡陷落,一批婦女兒童也被克倫威爾部下殺害。

(克倫威爾在鄧巴之戰,蘇格蘭軍隊慘敗)

清除各路保皇勢力後,議會內部共同的敵人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激烈的內部爭奪。

1653年,克倫威爾帶著40名火槍手強行解散了議會,當時他說:“你們不是議會,我說你們不是就不是,我會結束你們的會議。”他還搶過象徵權力的禮儀小釘錘,並要求將這“小玩意兒”帶走。

另外組建起小議會以後,大部分成員幾乎完全聽命於他,但因為小部分激進議員不斷提議繼續改革,給予普通民眾同等政治權力。結果小議會也被迫解散。

1653年12月16日,克倫威爾被很多名流熱烈推戴為“護國公”,剛剛建立起的共和制還沒展開羽翼便無聲夭折,英格蘭進入一種特殊時期——護國公政體。

(克倫威爾帶兵解散議會)


餘波與思考:

歷史總是矛盾又奇妙的。軟弱的議會共和敵不過國王的拳頭,強硬的克倫威爾拯救了議會卻也拋棄了共和,他的個人威權導致英國國富民強,但又曇花一現,致使君主制捲土重來。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想到許多熟悉的名人,比如羅伯斯庇爾、袁世凱。他們的結局也差異不大。

克倫威爾掌權後的對外擴張的強力國策頗有建樹,因尿路感染引起敗血症去世後(59歲),他的兒子卻坐不穩父親留給他的“護國公”之位,英格蘭幾經混亂,王權復辟又被推翻,最終妥協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而克倫威爾的遺體被挖出,再次處以絞刑。他的頭顱在威斯敏斯特大廳外的一根柱子上插了長達25年之久,任憑風吹雨打。後來,這個頭顱更成為商品,在形形色色的買家手裡經過。

(克倫威爾頭顱被火化之前留下的影像)

隨著時光變遷,克倫威爾的名字成為戰艦和坦克的代表,他的雕像也樹立在曼切斯特大教堂外。那顆流浪的頭顱終於在1960年被埋入劍橋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的前廳,某塊地板之下,拋卻野心榮耀寵辱笑罵之後,一切歸於平靜。


參考文獻:

  • 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 ENGLISH CIVIL WARS

  • Genocide in the Age of the Nation-State , IBTauris: London


文史小茶館


大家回答很多,不補充,就說一個有關係的,就是英國為何沒皇家陸軍,有皇家空軍與海軍,就是跟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有關係,他們殺了國王,從此就沒有皇家稱號。就當八卦吧


上堯村夫


兩次戰鬥挑翻了查理一世。建立了獨裁政權。取得了英國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