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鎮肝熄風湯》,出自於《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是一首治療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的代表方劑。今天就帶大家詳細瞭解一番。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

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指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以腰痠脅痛、眩暈、耳鳴、遺精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本證多由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或先天票賦不足,腎陰虧虛而及肝陰不足,形成肝腎陰虛。多發於形體贏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許多疾病發展到後期階段的證候。肝腎陰虛常表現為目花、目幹、易疲勞、肢麻、脅隱痛、腰膝痠痛、遺精、耳鳴、不孕等證。

肝陽上亢:

肝陽上亢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由於肝腎陰虧,肝陽亢擾於上所表現的上實下虛證候。又稱肝陽上逆,肝陽偏旺。惱怒所傷,氣鬱化火,火熱耗傷肝腎之陰,或因房勞所傷、年老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肝木失榮。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肝風內動:

肝風內動證是指臨床出現眩暈欲僕,震顫,抽搐等症狀的病證。多由肝腎陰液精血虧虛,血不養筋,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肝陽亢奮無制所致。根據造成肝腎陰虧的原因,臨床可分為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四種證型。肝風內動臨床可分為四型——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

正所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鎮肝熄風湯》就是調理這一類的疾病,陰虛火旺、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症狀都適合用這首方劑,其配伍都是滋潤、鹹寒、潛鎮之類的藥物為主。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其次,我們從《鎮肝熄風湯》的成分組成分析一下它為什麼適合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

《鎮肝熄風湯》由懷牛膝、龜甲、龍骨、牡蠣、代赭石、白芍、玄參、天冬、麥芽、川楝子、茵陳、甘草組成。

君藥——懷牛膝,歸肝腎經,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並有補益肝腎之效。

臣藥——代赭石,質重沉降,鎮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氣血下行,急治其標;龍骨、牡蠣、龜板、白芍,益陰潛陽,鎮肝熄風。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佐藥——玄參、天冬下走腎經,滋陰清熱,合龜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陰以柔肝;肝為剛髒,性喜條達而惡抑鬱,過用重鎮之晶,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又以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洩肝熱,疏肝理氣,以遂其性。

使藥——甘草調和諸藥,合生麥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類藥物礙胃。

《鎮肝熄風湯》這個方子,比較適合因為肝腎陰虛陽亢,病位在肝,導致的肝火亢盛、肝風內動之類的病症,臨床的症狀表現為口乾舌燥、腰膝痠軟、面紅目赤、頭暈頭痛、手足顫動,或者肝陽上亢類型的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抖動等中風病症;實際臨床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是因為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肝火亢盛或肝陽上亢所導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耳鳴耳聾、更年期綜合症、甲亢、高血壓等病症,都適合這個方子。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鎮肝熄風湯》管用!

最後,向大家闡述一下我的五行同調觀點: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