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慶園彙集了德雲社那麼多隊伍,京劇、評劇、相聲、書館,這裡有什麼傳奇的歷史嗎?

郭德綱貼吧


三慶園位於北京大柵欄商業街18號,是一座有著220多年的歷史場地。目前由“北京三慶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經營,是北京德雲社的常駐演出地之一。

大飯莊改建戲園子,“四大徽班”進京成就京劇發祥地

三慶園的前身,是一家叫做“宴樂居”的大飯莊。道光年間的《夢華瑣簿》中記載:“今日三慶園,乾隆年間宴樂居也,其地昔甚廣大,今當鋪亦從此析出。”

乾隆年間,徽戲班子“三慶班”進京為乾隆皇帝賀壽,本來準備賀壽完畢就返回,但因為演出火爆大受歡迎,就留在了京城。到了1796年(嘉慶元年),“三慶班”與宴樂居合營,把大飯莊改建成了大戲園,開始以戲劇演出為主業經營。並正式改名“三慶園”。受到“三慶班”進京廣受歡迎的鼓勵,“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也陸續進京謀求發展,也把“三慶園”作為他們最初的主要演出地,因此“四大徽班”在此輪演,不斷創新演出劇目,吸收徽劇、崑曲、秦腔、京腔等等多種戲曲曲藝的唱法精華,逐漸形成了京劇這一嶄新的劇種。

京城七大戲院之首,多位名角在此一舉成名。

清末民初時期,北京已經有了七大戲園,三慶園、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慶和園、中和園、同樂軒,而三慶園被公認居首。

自有三慶園開始,梨園行裡赫赫有名的人物幾乎都曾在此登臺獻藝過,譚鑫培、路三寶、楊小樓、餘叔巖、梅蘭芳、劉喜奎、侯喜瑞、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徐碧雲、言菊朋、譚小培、馬連良、孟小冬、楊寶森、李萬春、譚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長林、茹富蘭、周瑞安、王瑤卿、高慶奎、俞振庭等等不勝枚舉。

其中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等名家都曾經以三慶園作為長期演出場地。很多名家在此一舉成名。

程硯秋多次以三慶園作為自己新戲的首演場地,被譽為“冬皇”的京劇女老生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登臺亮相首演《四郎探母》,就是在三慶園。
當時霓虹彩燈炫目,門側擺滿了花籃,舞臺一側高懸的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書贈的巨幅匾額“玉貌珠吭”,繁盛景象盛極一時。

梨園傳奇往事,梅蘭芳曾在此遇刺

百年戲園燈綵佳話,日月流轉必然留下不少傳奇往事。

比如上面說到的女老生孟小冬,大家都知道她曾經與梅蘭芳有過一段情史,因此還曾差點給梅蘭芳帶來殺身之禍。

孟小冬專攻“餘派”老生,扮相英俊嗓音蒼勁,大受追捧。而且臺下氣韻獨特,孤傲凜冽。比如她曾說“我臺上演的那麼辛苦,為什麼還要給臺下輕鬆看戲的人說謝謝呢?”霸氣孤傲可見一般。當時京城追求者眾多,孟小冬皆不為所動。

在三慶園演出時,有工商界大亨提出要出五千大洋包一個專場,被孟小冬婉言謝絕了。此人還不死心,再次派人來三慶園,願出一萬大洋請孟小冬去府上唱堂會,孟小冬看透此人心懷鬼胎,始終未讓其如願。

但冷若冰霜的孟小冬,卻遇到了自己的劫數梅蘭芳。一個是須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兩人同臺演出《游龍戲鳳》,女演正德皇帝,男演民女李鳳,遙想一下這等咖位,如果放到今天,也是豔絕天下的天王天后級別的合作,不知會有多少CP粉為此傾倒。

簡言之,孟小冬大膽與已經有了兩房妻子的梅蘭芳私定婚約,兩人成了“情人”。

根據史料記載,在1926年的時候,一位名叫李志剛的年輕人大愛孟小冬,在外面發了一點橫財,於是每天都到三慶戲園捧場孟小冬,時間久了聽說孟小冬與梅蘭芳交好,心生嫉妒,而且當時李志剛流年不順虧了錢,於是心生歹意要害梅蘭芳,最不濟也要搶他一筆。於是就擇機下手,

有一回知道梅蘭芳在三慶園演出,看到後半場的李志剛偷偷溜到後臺準備下手,結果演出結束梅蘭芳與戲迷合影拍照,隨後又被前呼後擁地送上了小轎車,李始終未能得逞。

此後幾日李志剛緊隨不放,終於趕上梅蘭芳在“東四十條”請客,李志剛在門外遞上名片要求拜訪,恰有梅蘭芳的好友,《北京社會晚報》的社長張漢舉自薦,代替梅蘭芳去接待客人,剛一照面李志剛就掏出手槍將張漢舉押為人質,喊話梅蘭芳拿十萬大洋贖人。

當時銀行打烊取不到錢,梅蘭芳著急為其湊了八萬現大洋,但是李志剛拿到錢後還不放人,押著人質準備逃走,出門後發現外邊滿是警察,驚慌失措的李志剛開槍打死了張漢舉奪路想逃,被警察當場抓獲,後來被處死。

刺殺事件也成為了梅蘭芳與孟小冬感情決裂的導火索。

因為之前梅蘭芳反對孟小冬再登臺拋頭露面,刺殺事件更讓梅蘭芳對孟小冬心生埋怨。

而梅蘭芳家有妻室,絕不接受孟小冬上門,孟小冬沒有名分,連小妾都不是。

再後來梅蘭芳家中老人去世,孟小冬上門弔唁再次被拒,而梅蘭芳沒能為其撐腰反而勸其回去,孟小冬心灰意冷,毅然決然地分手,並在《大公報》連發三天啟示“休夫”。

至於此後孟小冬閉關學藝重出再次鞏固“冬皇”之尊,最終嫁與上海灘杜月笙,實踐了她當初的豪言“此生不見梅蘭芳,要麼不唱,再唱不會比你差,要麼不嫁,再嫁也不會比你差”,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在此不做贅言。發生於三慶園的一段梨園往事就此謝幕。

多次改頭換面,德雲社助力重現昔日舞臺璀璨榮光

三慶園就像它的過客一樣命運多舛,歷史上曾兩次毀於火災。

1950年三慶園因年久失修而停演,幾年後被改建成了大柵欄擅長職工食堂。1972年有倒塌風險的三慶園原建築被拆除,原址一直被用於商業經營。

為使“三慶園”這一文化品牌得以傳承,2009年,在西城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柵欄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在“三慶園”戲樓原址全資註冊成立北京三慶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三慶園”老戲院重建項目正式啟動。

三慶園根據多種歷史資料“修舊如舊”,由清華大學土木建築系繪製平面測繪圖,並參考多項史料影像進行建築,復建後的三慶園舞臺有所擴大,建築格局恢復歷史原貌,增置現代化的燈光音響設備,更適合現代演出的需要。

2016年復建後的三慶園正式啟用,引進了德雲社京劇班社“麒麟劇社”進駐演出。之後,張雲雷帶領的德雲八隊,也將三慶園作為相聲演出的常駐場地。同時這裡還有德雲社的“德雲書場”,最近又成立了自己的評劇社“太平劇社”,百年梨園再次煥發出傳統藝術的希望之光。

在保證德雲社日常演出之外,三慶園還與安徽省徽京劇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合作,成立了“徽劇藝術傳習基地”及“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實訓基地”,並作為大柵欄街道社區的傳統藝術活動場地,承擔著豐富居民娛樂生活的演出任務。

(自問自答,源於郭吧對百年戲院和德雲社的崇敬之情,組織資料不易,各位不要吝嗇手中的贊,鼓勵筆者繼續挖掘德雲社重整三慶戲曲繁貌的艱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