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2009年的夏天,有一個“五音不全”的短髮女孩抱著吉他,忐忑地站在快樂女聲全國20強的現場,等待著命運對她音樂生命的判決。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十年後,在《我是唱作人》的節目現場,這個曾經被質疑不會唱歌,“連音樂底線的標準都夠不上”的女生,以一名音樂唱作人的身份迴歸音樂的舞臺。

這個女生就是曾軼可。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從還未出道開始,曾軼可的身上就從來不缺少爭議和質疑。綿羊音,音準差,技巧弱,在當時大部分的人看來,曾軼可的表現遠遠夠不上一個以音樂競技為標準的選秀比賽。

2009年,評委包小柏和高曉松的一場爭執將這個19歲還在上大二的女生徹底送上了各大娛樂版塊的頭條。包小柏在快樂女聲全國20強的晉級現場放下一句“她留我走”的狠話憤然離場,並且引發了一場關於音樂標準底線的爭論。如果當時有微博熱搜,那麼有關曾軼可的爭議熱度絕對要爆表了。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然而同年12月,曾軼可在結束快樂女聲的舞臺後,立刻發表了個人全創作專輯《Forever Road》,由高曉松親自擔任專輯製作人。這也是當年那一批同屆出身的快女中,最早發表自己個人作品的人。

原因無他,正是她獨一無二的創作靈氣。氣聲、技巧、音準這些在選秀舞臺上看起來無比致命的缺點,在優秀創作能力和飽滿的創作慾望面前,顯然就太不夠看了。

高曉松看中曾軼可的,正是這種音樂技巧之外的靈氣。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如果當年沒有高曉松的力保,如今的華語樂壇將會失去一個有能力書寫這個時代年輕人“愛與愁”的原創力量。

被主流包容的個性符號

高曉松不止一次地強調,我們需要一個安靜而有才華的人來描寫我們這代人的愛與愁。曾軼可正是作為一個這樣的符號,被包容地保留下來,小心翼翼的繁榮生長。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大部分的人說不上來自己上一次聽曾軼可的歌是什麼時候。但更多的人一定會對這首抖音神曲有印象,“讓蠟燭代替所有燈/讓音樂代替所有話語聲/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首《有可能的夜晚》正是來自於曾軼可第三張個人全創作專輯《會飛的賊》。這張專輯的品質之高,在很多歌迷的心中至今無法超越。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曾軼可創作能力最富有靈氣的一點就在於她寫的詞,因為她總是能夠用一種很奇妙的方式去表達出內心的情緒共鳴點,輕易地就唱到你的內心。在歌迷的眼裡,“她總是真誠地描寫自己的感受,忠於自己的內心。她的歌很私人,但卻很動人,會讓人不自覺陷入她所營造的感情與氛圍中。”

“是不是簡單的和絃/就寫不出動聽的歌/是不是我的聲音不夠好聽/就不能打動你呢”,她的詞從來都是簡單、純粹,直抒胸臆,這首《勇敢一點》,既是回答對這個世界的疑惑,也是在唱她自己。而《有可能的夜晚》中的詞句,“如果要我開口/只能說一句話/讓我成為你的有可能”,初初聽到,則像是被什麼情緒忽然撞進心中坍塌的角落。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被刻板印象化的音樂曲風

直到現在,當提到曾軼可,還是有人習慣性地將她和《獅子座》和《最天使》捆綁在一起,認為曾軼可的音樂儘管有靈氣,但她和陳綺貞一樣,只能被固定的限在一種曲風裡。

然而事實上,在《我是唱作人》的第一期live中,曾軼可就拿出了一首很不曾軼可的原創作品《彩虹》。

這首歌被部分網友評論,是很適合音樂節的作品,沒有想到曾軼可有這樣燃的一面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其實曾軼可的能力遠不止於此,“她可以寫出深刻自我剖析的《黑天鵝》,寫出北漂為實現夢想奮鬥的《破車》,寫出呼喚兩岸情的《北京到臺北》,還有在2012年北京遭遇最強暴雨時,自己默默地開車去機場免費接送被大雨困在機場的人,回來花了五分鐘寫出了充滿人文關懷和大愛精神的《雨夜樹》。”

暌違十年,唱作人曾軼可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

2014年,曾軼可參加綜藝《花樣年華》2的時候曾經被問到是否介意參與音樂類的綜藝節目,曾軼可給出的答案是,音樂是沒有排名高下的。“我覺得音樂是沒有什麼排名的,就是喜好問題,感覺問題。雖然我是從(選秀)出來的。”

2019年,曾軼可暌違十年,再度站到了一個需要1對1battle的音樂舞臺。和十年前不一樣的是,她要用更多的原創作品,唱給所有人屬於曾軼可的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