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據視頻資料顯示,男孩從車上下來直奔橋邊護欄,毫不猶豫縱身跳下,媽媽緊跟其後,只是一步之遙,卻還是沒能抓住兒子。在孩子跳下之前,媽媽應該也沒能想到孩子會真的跳而且是毫不猶豫。看著兒子在自己眼前輕生,卻沒能挽救,這應該是這個媽媽最悔恨的地方。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據說男孩選擇輕生的導火線是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媽媽對其進行批評才導致的這次悲痛時間。

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孩子抗挫折能力弱,還是媽媽的教育方式出了錯?

一、抗挫折能力

鍛鍊孩子的抗挫折抗打擊能力,不是經常性的打擊孩子。恰恰相反,而是要對孩子進行鼓勵,鼓勵孩子進行挑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越挫越勇,這才是抗打擊能力的方式。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一味的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充滿負能量,自己也會不斷地否定自己,失去自信。這種負能量到達零界點時,孩子就會爆發出來,具體方式可能是哭一哭鬧一鬧,也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二、發洩方式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1歲的小朋友也有,他們會用撓你臉、哭、鬧等方式來發洩表達。越長大情緒會更加豐富,情緒表達的方式越會越來越少。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提供孩子各種學習成長資源外,媽媽們最好再為孩子提供負面情緒的發洩通道。比如通過寫信來訴說他對你的不滿,還有在學校發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當然,爸爸媽媽不能生氣了就拿著孩子的信找孩子算賬,也不能給孩子擺臉色,應好好的思考自己是否有過錯,然後給出解決辦法。

三、溝通方式

在孩子犯錯時,打罵大多隻能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增加孩子與你的距離,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而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真的錯了,對自己犯的錯感到後悔的部分是少之又少。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媽媽在大聲指責發洩前,不如先在心中默唸7個數,冷靜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最好不要只有媽媽的教導,只有媽媽的聲音,有孩子訴說和反饋的聲音才是溝通。

四、尊重

孩子與爸爸媽媽之間是最親近的血緣關係,都說人會把自己最醜陋的一面表現在最親近的人的面前。平時不會和別人說的話,會拿來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不會和別人發洩的情緒,也會發洩在最親近的人的身上。

17歲男孩因被媽媽批評跳橋身亡,似錦年華就此斷送,到底錯在何處

親人之間的關係固然牢固,但是也需要經營。比如做到互相尊重、關心、驚喜等。親人也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被話語中傷,之間的關係可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也會傷心很久。

小結:一個人的一念之差,會讓所有關心你的人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爸爸媽媽們的教育方式需要注意和改變,孩子也需要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接受成長路上畢竟的挫折和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