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概況

井陘礦區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屬石家莊市直轄區,地處石家莊市西部井陘盆地,位於北緯38°01'18"~38°08'03",東經113°58'50"~114°06'08"之間,周邊與井陘縣接壤,是井陘的發祥地之一,為中共中央入駐西柏坡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井陘礦區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69.98平方公里,人口10萬(2010年),轄1鄉2鎮2個辦事處,30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境內有清涼山水龍洞、清涼閣、井陘萬人坑紀念館等景點[1]

2018年10月,井陘礦區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90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95名。

夏、商、周時期,白狄族建鮮虞國,屬鮮虞國西部疆土。公元前489年,晉國滅鮮虞,屬晉。

戰國時期,公元前414年,鮮虞復國稱“中山國”,為中山國屬地。公元前295年,趙、齊、燕合兵滅中山,又為趙國屬地。

秦統一六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置鉅鹿郡井陘縣後,一直為井陘縣(至宋熙寧年間,縣治所一直設在天護城即今礦區天戶村)屬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軍人侵井陘,井陘縣以石太鐵路為界分設路南、路北兩縣。礦區為路北縣所轄。

1947年4月,井陘煤礦解放,隨之成立井陘礦區管理委員會。

1948年3月,井陘路南、路北兩縣合併,礦區仍為井陘縣所轄。

井陘礦區地處太行山東麓,四面環山,中央為地勢較平緩的井陘盆地,是盛產優質主焦煤的工礦區。

1950年經中央政務院批准設置井陘礦區,直屬石家莊市管轄。設區50餘年,隨著煤田的開採,所轄村鎮屢有變化,現轄兩鎮一鄉、兩個街道辦事處、30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轄區面積69.98平方公里。

據賈莊村修建臥龍灣公園出土的石器和東王舍村出土的石器考證,區域內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繁衍生息。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概況

井陘礦區(2)

夏、商、周時期,白狄族建鮮虞國,屬鮮虞國西部疆土。公元前489年,晉國滅鮮虞,屬晉。

戰國時期,公元前414年,鮮虞復國稱“中山國”,為中山國屬地。公元前295年,趙、齊、燕合兵滅中山,又為趙國屬地。

秦統一六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置鉅鹿郡井陘縣後,一直為井陘縣(至宋熙寧年間,縣治所一直設在天護城即今礦區天戶村)屬地。

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軍人侵井陘,井陘縣以石太鐵路為界分設路南、路北兩縣。礦區為路北縣所轄。

1948年3月,井陘路南、路北兩縣合併,礦區仍為井陘縣所轄。

1950年3月12日,經中央政務院批准,華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將井陘煤礦及周圍40個行政村從井陘縣析出,設置井陘礦區,歸石家莊市管轄。

1958年5月15日,井陘縣劃歸石家莊市,礦區與井陘縣合併稱井陘縣,歸井陘縣所轄。

1958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井陘縣,成立石家莊市井陘區,歸石家莊市所轄。

1960年3月恢復井陘縣,從石家莊市分出,為石家莊專區所轄。

1960年5月,礦區從井陘縣分出,與井陘礦務局合併,成立“社企合一”的井陘煤礦人民公社,歸石家莊市管轄。

1963年5月,撤銷井陘煤礦人民公社,礦區與礦務局政企分開,歸石家莊市所轄。

1989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井陘礦區,劃歸井陘縣管轄。(但實際未合併,仍按原建制體制運行)

1990年10月5 日,中共石家莊市委、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宣佈,礦區恢復原體制運行,歸石家莊市管轄。

1992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井陘礦區建置,歸石家莊市管轄。至今,建置與隸屬關係未變。[2]

行政區劃

1950年3月12日,設置井陘礦區。下轄趙村店、中樂村、劉趙村、南寨村、高家莊、南井溝、椅子村、青泉村、西溝村、西王舍、趙村鋪、周家坑、小作村、橫北村、橫南村、楊家溝、曹泉村、劉家溝、天戶村、東王舍、橫西村、青石嶺、北正村、北寨村、白彪村、澗底村、西崗頭、東崗頭、北鳳山、秋樹坡、南鳳山、天戶峪、秀水村、馮家溝、澗溝村、南河東(東南正)、南河西(西南正)、賈莊村、張家井、臺陽40個行政村。礦務局先後成立個家屬委員會(簡稱家委會)。

1953年7月11日,礦區將ll個鄉改為九鄉兩鎮。九個鄉分別為:周家坑鄉、高家莊鄉、白彪鄉、北正鄉、南正鄉、趙村店鄉、趙村鋪鄉、南寨鄉、王舍鄉。兩鎮分別為:賈莊鎮、橫澗鎮。

1956年1月27日,礦區所屬小作村劃歸井陘縣管轄,全區由40個行政村變為39 個行政村。

1956年5月11日,礦區將九鄉兩鎮合併為四鄉一鎮。即:趙村店鄉、橫澗鄉、王舍鄉、周家坑鄉、礦市鎮。礦務局各家委會歸礦市鎮管轄。

1957年2月25日,礦區將四鄉一鎮劃為六鄉一鎮。即:南北正鄉、周家坑鄉、趙村店鄉、南寨鄉、王舍鄉、橫澗鄉和礦市鎮。同時,東王舍村因遷建一分為三,分別為東王舍村、中王舍村、新王舍村;南鳳山析出中鳳山;全區由39個行政村變為42個行政村。同年9月,井陘縣微水、羅莊、五里鋪、長崗(包括南河頭)、微新莊、芝麻峪(微新村)6個行政村劃歸礦區管轄。全區由42個行政村增為48個行政村。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概況

井陘礦區

1958年5月15日,礦區與井陘縣合併,礦區所轄鄉鎮村全部歸井陘縣管轄,8月,實現人民公社化,各鄉改稱人民公社,行政村改稱生產大隊。

1960年5月,從井陘縣劃出兩個公社、85個生產大隊和礦市鎮,重設礦區。兩個公社為賈莊公社、橫澗公社。85個行政村分別為南寨、北寨、澗底、西崗頭、東崗頭、中王舍、東王舍、西王舍、新王舍、天戶峪、賈莊、小作、橫南、橫北、橫西、東北西、青泉、南河東、南河西、中樂、北正、西溝、大峪、白彪、張家井、南風山、中風山、楊家溝、北鳳山、高家莊、劉家溝、石橋頭、莊旺、南井溝、梨巖、秀水、周家坑、荊蒲蘭、曹泉、王家莊、秋樹坡、劉趙村、趙村店、天戶、馮家溝、趙村鋪、青石嶺、庫陘峰、蘆峪、臺陽、高家莊、南石門、北石門、趙莊嶺、小寨、胡雷、冶西、馬峪、南陘、北陘、楊青、後峪、康莊、方山、薛家莊、楊家溝、上莊、桃王莊、桃林坪、出六里、窪甕、仇家窯、梅家莊、沙窯、大王廟、菩薩崖、曹家莊、胡仁、高家莊、米湯崖、黑水坪、大洛水、抗建、北甕、殊砂洞。同年5月,成立“社企合一”的井陘煤礦人民公社。公社下設六個分社和五個管理區。即:一、二、三、四、五分社和礦市鎮分社(後改為六分社),庫隆峰管理區、桃王莊管理區、南陘管理區、趙莊嶺管理區、米湯崖管埋區。

1961年,東北西村分為兩個行政村,即北西村、新西村、全區轄86個行政村。

1963年5月,政企分開,礦區原井陘煤礦人民公社所設六個分社分別改為賈莊公社、橫澗公社、鳳山公社、周家坑公社、天戶公社和礦市鎮公社。五個管理區改為七個公社,即:庫隆峰公社、桃王莊公社、南陘公社、桃林坪公社、趙莊嶺公社、米湯崖公社、方山公社。

1965年1月10日,從礦區劃出趙莊嶺、南陘、方山、桃王莊、桃林坪、米湯崖、庫隆峰7個公社全部村莊及周家坑、鳳山、天戶、賈莊、橫澗5個公社部分村莊共59個生產大隊劃歸井陘縣管轄。全區由13個公社變為4個公社30個生產大隊,11個居委會。四個公社為:賈莊公社、橫澗公社、鳳山公社、礦市鎮公社。30個生產大隊為:賈莊、橫西、西王舍、澗底、東王舍、中王舍、西崗頭、東崗頭、新王舍、南寨、北寨、臺陽、青泉、橫南、橫北、新西、北西、天戶、馮家溝、趙村店、劉趙村、張家井、白彪、西溝、北風山、楊家溝、中鳳山、南風山、南井溝、荊蒲蘭。11個居委會:礦市街、局裡、學堂街、五六號、馬路東、馬路西、新東街、豐產村、小南街、紅房街、橫澗居委會。

1967年,井陘縣趙莊嶺公社的天戶峪生產大隊和北正公社的大峪生產大隊劃歸礦區。全區由30個生產大隊增為32個生產大隊。

1969年,經軍管會批准,礦區與礦務局居(家)委會分治。

1979年5月,礦區將礦市鎮改為辦事處。全區3個公社1個辦事處,32個生產大隊,6個居委會。

1984年4月,恢復鄉建制,將3個公社改為3個鄉,32個生產大隊改為32個行政村。賈莊鄉轄:賈莊、西王舍、天戶峪、澗底、東正舍、中王舍、西崗頭、東崗頭、新王舍、南寨、北寨、臺陽12個村。橫澗鄉轄:青泉、橫南、橫北、新西、橫西、北西、天戶、大峪、馮家溝、趙村店、劉趙村11個村。鳳山鄉轄:張家井、白彪、西溝、北風山、楊家溝、中鳳山、南鳳山、南井溝、荊蒲蘭9個村。

1988年5月,賈莊鄉改為鎮建制。全區轄兩鄉一鎮一個辦事處。即:賈莊鎮、橫澗鄉、鳳山鄉、礦市鎮辦事處。

1989年至1990年,臺陽村分別下遷至南寨、北寨、賈莊和西王舍四村,全區32 個行政村變為31個行政村。

1991年6月30日,組建礦市鎮。將賈莊鎮的東崗頭村,橫澗鄉的天戶和橫北村,礦市街6個居委會,劃歸礦市鎮管轄。全區轄兩鄉兩鎮。

1994年3月,成立四微辦事處。負責化工化纖廠、六四-零廠、三五零二廠、六六零二油庫、六七七一庫、一五零處、總後二院、三五一四廠、微水電廠、石家莊鋁廠等10個駐區單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全區轄兩鎮兩鄉一個辦事處。

1995年12月,撤銷礦市鎮建制,設立礦市街辦事處。原礦市鎮所轄橫北、天戶、東崗3 個行政村劃歸橫澗鄉管轄,6個居委會歸礦市街辦事處管轄。全區轄一鎮兩鄉兩個街道辦事處。

2001年3月,鳳山鄉改為鎮建制,全區轄一鄉兩鎮兩個辦事處。

2002年8月,礦市街辦事處、四微辦事處更名為礦市街道辦事處、四微街道辦事處。

2002年,大峪村劃歸橫西村,全區31個行政村變為30個行政村。

2003年3月,礦市街道辦事處增設北緯路、崗頭路居委會。全區共轄8個居委會。

2003年底至今,礦區轄一鄉兩鎮兩個辦事處,30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3]

四微街道

人口21968人。辦事處駐3514工廠,郵編050100。〔區劃〕 轄10個居委會。〔沿革〕 因四微辦事處政府所在地駐微水鎮,所轄地均在微水、微河等四地,故得名。1992年經礦區人民政府研究並決定成立四微辦事處,1993年開始辦公至今。

礦市街道

人口24243人。辦事處駐礦市街57號,郵編050100。〔區劃〕 轄35個居委會。〔沿革〕 礦市街辦事處的駐地在礦區的一個主要街道,名為礦市街。所以起名為礦市街辦事處。1954年1月,經上級批准成立礦市鎮人民政府。1960年礦區與礦務局合併礦市鎮為六分社。1963年區、礦分開,成立礦市鎮人民公社,1979年改為礦市街辦事處至今。

賈莊鎮

面積34.47平方千米,人口24224人。鎮政府駐賈莊村,郵編050100。〔區劃〕 轄11個村委會。〔沿革〕 因鎮政府機關駐賈莊村而得名。1958年為火化人民公社,1960年區縣分開,該社為一分社,1984年改為賈莊鄉,1991年改為賈莊鎮。

鳳山鎮

面積19.79平方千米,人口14793人。鎮政府駐北鳳山 ,郵編050100。〔區劃〕 轄9個村委會。〔沿革〕 因鄉鎮政府機關駐北鳳山村,故名鳳山鎮。1958年為高峰公社,1960年區縣分開,該社為三、四分社,1963年改為鳳山公社,1984年5月改為鳳山鄉,2001年又改名為鳳山鎮。

橫澗鄉

面積15.11平方千米,人口14305人。鄉政府駐礦市街,郵編050100。〔區劃〕 轄11個村委會。〔沿革〕 因鄉政府駐地屬原橫澗村,故得名橫澗鄉。1958年前為橫澗鄉,1960年改為二社、五分社,1963年由二分社、五分社組成橫澗公社,1984年5月改為橫澗鄉。

位置境域

井陘礦區地處石家莊市西部井陘盆地,位於北緯38°01′18″--38°08′03″,東經113°58′50″--114°06′08″之間。地處晉冀兩省交界地帶,東距石家莊市50公里,西距山西省陽泉市45公里,周邊與井陘縣接壤,總面積69.98平方公里。[3]

地形地貌

井陘礦區為太行山一山間盆地。盆地由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斷層陷落而形成,四周被奧陶系石灰岩低山或丘陵包圍,中間被第四系黃土覆蓋,是太行山區代表性盆地之一。盆地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鳳凰嶺背斜橫穿盆地中部,將盆地分為南北兩部分,礦區處於以橫澗為中心的北部,礦區地形西高東低。平涉路橫澗水泥廠至馮家溝段為盆地內南北走向沖溝,向西依次漸高。[4]

氣候特點

礦區自然環境獨特,該廠區地勢平坦開闊,地質構造為第四沖積層,地層由上而下土壤為亞粘土,輕粘土河細中粗砂,地耐力為10-30噸/平方米,經勘探,地下未見不良地質現象。據國家地震局文件,該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六度。歷年來,平均氣溫為1.2℃;最熱月平均氣溫21.8℃;平均最低氣溫-6.8℃;最大降雨量52.9mm;最大積雪深度22?M;基本風壓0.35KN/m2;基本雪壓0.25 KN/m2;土壤凍結最大深度35?M。

地質

井陘礦區地質構造為第四沖積層,地層由上而下土壤為亞粘土,輕粘土河細中粗砂,地耐力為10-30噸/平方米,經勘探,地下未見不良地質現象。據國家地震局文件,井陘礦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六度。

清涼山水龍洞

就礦區旅遊資源來講大體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自然資源有清涼山、臺陽山、三官山、雲風山、大峪、起龍山、鴨子灣溼地等。人文資源又可細分為古代建築和近現代工業旅遊資源。古代建築資源主要有天護禪院及陀羅尼經幢、南寨清涼閣、賈莊朝陽閣、垂虹橋等;近現代工業旅遊資源主要是與煤炭產業相關聯的代表性、紀念性建築和工業遺產,其中主要以段家樓、正豐礦廠區、老井皇冠塔、南大溝萬人坑等為代表。另外,伴隨著國內紅色旅遊的開展和特色旅遊的興起,人文資源中還包括紅色旅遊資源和特色旅遊資源兩類。

清涼山景區位於井陘礦區,東距省會石家莊48公里,市內公交車203路從東方站發車每5鍾一次,礦區賓館為了星級景區另設有農家旅店,可接待100人左右的旅遊團。清涼山景區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溶洞奇觀於一體的獨特風景區,是避暑、休閒、度假和探險的極好佳境。景區面積13.65平方公里,主要有水龍洞、白雲觀、神女峰、石林等六大景區共72個景點組成。

清涼山山勢峻峭,涼爽無比,“清泉山”亦因此而得名。億萬年風侵雨蝕,使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又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清涼山主峰高888米,巨大的峰巒邊際酷似一位仰天而睡的美女,故名美女峰,美女頭高百米,身長2000餘米,栩栩如生。青龍潭碧波盪漾,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清涼山還有溶洞山泉多處,長1500米的“水龍洞”內石筍、石花隨處可見,山石嶙峋,高低錯落,美不峰一帶,黃櫨灌叢漫山遍野,每至深秋,葉紅似火,層林盡染,蔚為壯觀。南天門、石林聳入白雲,好漢寨、美女峰險峻異常,惟有在懸崖絕壁上刻就的石坑手扒腳蹬方能攀上,確為探險佳境。山上還有古建築多處,是訪古探幽的絕好去處。

清涼閣

清涼閣又名南宅閣,位於井陘礦區南宅村中。相傳因登此閣能遙望清涼山而得名。現為石家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民國二十年編纂的《井陘縣誌料》載:“南寨閣在縣北二十七里南寨鄉,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鄉民焦繼友、張廷創建”,據今已有400多年。

該閣建築奇特,設計精巧,結構堅固,氣勢宏偉。佔地1.2畝,房屋25間,一丈餘高的臺基,全部用整齊的石灰石砌成。臺基之下有高大寬綽的拱洞皆用石磚拱券而成,東西兩條,南北一條,相互交錯,人畜車輛可自由通往。

萬人坑紀念館

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西部的井陘礦區境內,為河北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名由井陘礦區第一任管委會主任、老一輩革命家楊成武上將親筆題寫。1999年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井陘礦區萬人坑為河北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後,在南大溝萬人坑遺址興建了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該館2004年4月開館,展區面積870平方米,陳列文物、實物200餘件,圖片300餘幅。

井陘礦區萬人坑一共六座。在舊社會約有4.6萬死難礦工被集中丟棄在井陘礦區這6座萬人坑中。其中,南大溝萬人坑持續時間最長,丟棄的死難礦工最多。從1899年到1947年4月,在40多年的歲月中,中外黑暗勢力,尤其是日本帝國主義者,持續往南大溝萬人坑丟棄死難礦工約有3萬餘人。[12]

段家樓

段家樓位於井陘礦區的段家樓,段家樓是中國十大軍閥之首、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投巨資,於1913年在井陘正豐煤礦開始興建的一座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段家樓群。主要建築由總經理辦公大樓、小姐樓、服務娛樂樓、總工程師樓、公子樓等七座西洋風格樓群組成。2001年,段家樓被批准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

青泉起龍山

青泉起龍山位於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橫澗鄉青泉村南,山上“抱朴道院”相傳始建於東晉末年,後毀於戰火。現存道院為明代崇禎三年(1635年)所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