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概况

贺兰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倚贺兰山,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市郊区为邻,北与平罗县接壤。

贺兰县原名宁夏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县治位于宁夏府城内。1941年,因宁夏县与宁夏省重名,更名为贺兰县。1975年,划归银川市管辖。

贺兰县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土地面积1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60万人(2016年)[1],辖4个镇、1个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拥有贺兰山岩画、新石器时期遗址、古汉墓遗址、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和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称号。[2]

2018年10月23日,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榜公布,贺兰县以竞争力指数67.08分,排名第63位。

地理位置

贺兰县位于 中国黄土高原西北 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 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 陶乐县相望,西倚 贺兰山,和 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 市郊区为邻,北与 平罗县接壤。县城 习岗镇距银川市14公里。土地总面积一般统计为1208平方公里,按1987年土地调查为1254.6平方公里,约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2.33%。

地形地貌

贺兰县西部为山地,东部 平原。拥有耕地58万亩,98%为黄河自流灌溉。

贺兰县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西部贺兰山海拔1400米以上,其最高峰海拔3566米;贺兰山东麓海拔1122~1400米,为山前洪积倾斜增原;东部处于银川盆地的黄河近代 冲积平原,海拔1102~1122米,贺兰山地和银川盆地直接过渡,形成鲜明的对比。

按照中国三大地势阶梯划分,贺兰属第二阶梯。贺兰县地貌自西向东依次为5个部分;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河成老阶地,黄河近代冲积平原, 河漫滩地。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崇山峻岭,也有 洪积扇裙地区;有平原,也有沙丘;有黄河,还有湖沼。

贺兰山属 阴山支脉,是耸立在贺兰县西侧的 天然屏障。山势的西南向东北延伸,山地总面积32.7 万亩,占贺兰县土地总面积的17.4%。

贺兰县西起西干渠,东到黄河边的整个东半部,属于黄河近代冲积平原,分别由黄河积和冲积湖冲积而形成。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海拔在1102~1122米之间,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坡降约为1/4000,面积为116.1万亩,占贺兰县总土地面积的61.7%。

在 黄河冲积平原区内,湖沼洼地分布其间。

气候特点

贺兰县为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9.7℃,极端最高气温36.90C,极端最低气温-24℃, 年降水量138.8毫米。

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 大陆性气候,按中国 气候分区指标划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由于经常受到来自 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入,以及贺兰山地形条件的影响,四季气温变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气的入侵而带来大风和强烈降温,形成干冷漫长的严冬;夏秋受到东南季风暖温空气的影响,形成雨水较多的季节。根据贺兰县的气候特点,这里习惯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分夏季,9~11月划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划为冬季。

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贺兰县又可分为3个气候小区,即贺兰山寒 温带气候区、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气候区和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贺兰县因地区类型不同而形成气象之差异。

根据贺兰县气象站的记录资料分析,春季升温快,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稳定,平均气温在2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7℃;秋季降温较快,平均气温8~9℃之间;冬季气温持续寒冷,平均气温在-9~-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27.7℃。温差大是贺兰县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①年温差大, 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2.4℃。②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③地区温差较明显,贺兰山气候区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在-0.8℃以下;平原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在7.9~8.6℃之间。

贺兰县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3753.2℃,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为3619.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81.6℃,大于或等于15℃的积温为2629.9℃。主要作物生长期所需热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满足。

贺兰县属温带干旱地区,一年四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根据历年资料统计,贺兰县年均日照为2935.5小时,年 日照百分率为66%, 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140.9千卡/厘米,6、7月太阳辐射最强,月均17千卡/厘米。4~9月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期,此间太阳辐射总量达91.6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气温高于10℃时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5.4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7%。

水文环境

贺兰县地年 银川平原中部,黄河入境而过。

黄河从贺兰县东南方的金贵镇入境,由南向北,至东北方的通义乡出境。境内全长21.25公里,河宽约1200~1600米,水深一般2~6米,最深达成2米,年均径流量为286.5亿立方米,平均 洪峰流量为3505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平均含沙量为6.54公斤/立方米,最大矿化度每升含762.5毫克。

贺兰县降水少,年均隆水量约15766万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量为零。但地表水比较丰富,由南向北穿过县境的 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第二农场渠和西干渠五大干渠,全长112.3公里,年入境总水量13.7亿立方米,年灌溉引水量5.6亿方,灌溉贺兰县几十万亩 农田。

由于长期灌溉、耕作,古老渠道沿线的地势较两侧明显隆起,在脊状高地之间形成了槽型封闭的洼池,成为水盐汇集区,形成了串珠似的几十个大小源泊和下边碱沼泽。

贺兰县的 地下水储量丰富,潜水调节储量约为1.28亿吨。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引流灌溉及大气降雨补给。总体说来,贺兰县的地下水埋藏较浅,其埋深又因地形及排灌情况而不同。引黄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有的地区埋深小于50厘米;金山洪积扇地下水最大埋深达26米。据观察,影响 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是灌溉。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随之急剧上升,5、6月达到高峰。秋灌、冬灌停止后,地下水位下降。每年4月上旬,地下水位处于最低点。

生物资源

森林是贺兰县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贺兰县森林覆盖总面积为19.87万亩,覆盖率为10.5%,其中贺兰山林地生长着天然林11万亩。除贺兰山林地外,贺兰县1988年有林业用地13.9万亩。贺兰人民历年来在贺兰山东麓和引黄灌区累计营造 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林、黄河护岸林、草原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护路林,以及用材林、经济林等各种 人工林总计约8.87万亩,主要树种有 杨树、 柳树、 沙枣树、 刺槐、 榆树等。贺兰县有果园1.8万亩,果树类主要有 苹果、 梨、 葡萄、 杏、 李子、 桃、 枣等。浆果类中的枸杞子被称为“红宝”,为宁夏“三宝”之一。林业用地中,沿有1.38万亩未成林和2.2亩无林地。

除森林外,贺兰县有28万亩牧草地。贺兰山共有野生维管植物665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有308种,沙草青、 野大豆、 蒙古扁桃、 贺兰山丁香、 四合木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

贺兰县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区,种类多,数量大。据考察,贺兰山共有鸟类115种,比较珍贵的动物有鹿、 獐子、 狐狸、 青羊、 蓝马鸡等,有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灌区纵横交错的沟渠内及黄河中,生长繁衍着多种鱼类。

土地资源

贺兰县总土地面积按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为181.2万亩,按1986年 土地详查资料为188.2万亩。其中,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有116.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7%;贺兰山面积约32.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4%;山前洪积平原面积约为3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沿未利用的荒地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

矿产资源

贺兰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磷 矿石、 白云岩、 石灰岩、 芒硝、池盐和 贺兰石等。

煤炭主要产于贺兰山苏峪口沟内, 行政区划属该县金山乡,谓苏峪口煤矿。该矿床原煤变质程度高,属中高灰分 无烟煤,迄今已有200年的开采历史。该矿煤层分布面积约25平方公里,估计 远景储量为2.3亿吨。加上另外2处煤层,贺兰县煤的远景储量总计约4亿吨。

磷矿石是生产农用肥料的原料,矿订地处贺兰山苏峪口沟内,已建矿开采。矿石开采。矿石可划分为磷砾岩、砂质 磷块岩、钙质磷块岩3种类型。经可选性试验表明,该矿性低品位胶磷矿,但可选性较好,以制钙镁肥及磷铵为宜。 矿区已控明工业储量185.1万吨,远景储量可达1204.7万吨。

苏峪口沟内还摇篮有 建材矿产资源 白云岩矿庆和石来岩矿庆。白云岩矿石可供生产耐火材料之用,也是生产钙镁磷肥的良好材料。该矿储量大,出露好,易于开采。石灰岩可作 水泥原料及冶金辅助原料,也可烧制石灰。矿体规模大,储量丰富,露头好,便天露天开采。

贺兰县丰登乡马家滩盐湖年产芒硝200~300吨,池盐30~40吨,盐湖长320米,宽160米,夏季产石盐,冬季出芒硝,如此延续数十年而不衰,地方土法开采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因盐湖面积小,矿层薄,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贺兰石是贺兰山上一种经 区域变质作用而生成的紫红色夹灰绿色、灰蓝色不规划斑点及条带的板岩,色泽典雅,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可雕性强,是工艺雕刻的上乘原料。用其雕刻的“ 贺兰砚”,因艺术性高、实用性强而久负盛誉。贺兰县境内之拜寺口沟内有贺兰石矿层。

贺兰县地处宁夏银川平原,东临 黄河水、西依贺兰山,贺兰旅游资源丰富,历 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穆斯林文化和神秘的 西夏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贺兰县境内的贺兰山东麓、 110国道东西两侧有 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拜寺口双塔、 艾克斯星谷、插旗口 鹿盘寺、贺兰山农牧生态旅游区、暖泉 古汉墓群等旅游景点;中部有“三丁湖”、贺兰 百雀寺、 宏佛塔、兰山公园等旅游景点;东部有黄河沙枣林生态保护区、 云升生态旅游观光园、 通昌南寺、黄沙古渡等。80年代 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宏佛塔、插旗口鹿盘寺等文化遗址先后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中期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 旅游资源开发,1997年正式接待游客。2000年9月3日贺兰山岩画正式接待中外游客。2001年拜寺口双塔也正式接待游客(现由银川市管理)。2003年艾克斯星谷由艾克斯星谷旅游实业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后期,一些 旅游项目停止开发建设。洪广营 沙漠、“三丁湖”,沙枣林等一些 生态旅游资源一直没有被开发。宁夏贺兰山农牧生态旅游区和云升生态旅游观光园这两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填补了贺兰县没有景区(点)接待游客的空白。截止 2007底共接待 旅游人数3.2万余人,旅游总收入271万余元。

中国枸杞馆,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银川德胜工业园,由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有限公司策划并投资兴建,于2009年筹划,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历时三年之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

贺兰山岩画 风景名胜区,位于贺兰县境内,距银川市40公里。在山口内外分布着5000多幅古代游牧民族的 摩崖石刻岩画,其中人面像就有类人面像、巫术面具类人面像等。人体像有蛙形人体,“透视人体”、狩猎人体、放牧人体、舞蹈人体、争战人体、祭祀人体等。距银川40公里的贺兰口是参观古代岩画的最佳去处。在这里你可看到“太阳神”、图腾族徽、星辰、云纹、水纹、图画、器物、田亩、建筑车辆、“西夏文字”和手印等精美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研究游牧民族习俗、宗教、狩猎、战争和情感的文化宝库。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岩画的创作年代可自明清上溯至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它以其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文化内涵深厚、距离中心城市近而名冠世界岩画之首。

拜寺口双塔 独具西夏风格,位于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北坡废寺内,东距贺兰县城50公里。

据考证,曾是西夏佛祖寺庙所在地。双塔东西错落对峙,相距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外型装饰华丽。

东塔高约39米,塔身呈锥体。每层由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顶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间为一圆形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西塔高36米,塔体比例协调,比东塔较为粗壮高大。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拜寺口双塔是西夏时期的建筑遗存,1988年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 于贺兰县境内西45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宁夏 金马河生态旅游区,位于贺兰县城东10公里处金贵镇火星村黄河岸边,南距银川市30公里,东隔黄河与兴庆区的黄沙古渡、马兰花大草原和兵沟汉墓群等旅游景区相望,2003年,由宁夏云升养殖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占地面积1万余亩,其中河滩地4500亩,黄河护岸林5000亩,奶牛养殖基地400亩,现有观光休闲垂钓池100亩,大水面节水生态型养殖池塘850亩。2007年新开挖改造850亩,修建观光休闲长廊5座,水上凉亭3座,种植观赏荷花150亩,养殖各种家禽50000余只。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有草鱼、鲤鱼、鲫鱼、鲶鱼等,均严格按水产品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生产,可年产各类鲜鱼30余万公斤。建有清真餐厅、洗浴中心、垂钓中心、休闲中心、黄河观光区、农家乐服务中心和养殖基地。

北大湖“四水”生态园, 北大湖“四水” 生态园位于立岗镇先进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毗邻立岗“2814”渔场,总占地面积1300余亩,现有养殖水面940亩,是一个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为主的股份制渔场。2007年,已投资30余万元对池塘进行了清淤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整治高标准精养池塘380亩,大水面生态池塘560亩,新建生产用厂房500余平方米,硬化道路3公里,在大水面生态池塘上建观光休闲活动房7座,围绕大水面四周种植茭白8000株,种植观赏藕240亩,主养草鱼560亩,主养黄河鲶60亩。

大夏光明农家乐园,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东邻109国道,开挖高标准精养池塘130亩。2007年,投资280万元,进行二次创业,并为之命名“大夏光明农家乐园”。

钓鱼湖生态养殖示范园,贺兰县钓鱼湖现代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园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是在原县机砖厂取土后,形成的撂荒地的基础上,由企业投资建成转包给农户进行养殖生产的生态养殖示范园区。2007年开挖100亩精养池塘,建成观光休闲活动房屋24间,并进行园区绿化、美化。该园区主要开展集“水中养殖、水上种植、水上观光、水上垂钓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园区。

新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东邻石中高速公路,立暖路及北支渠从园区门口经过,是一家集水产苗种繁殖,水产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水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休的大型现代化渔业科技示范园区。

宁夏园艺产业园

,宁夏园艺产业园暨农产品物流中心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即:园艺博览园、产业创意与孵化园、科技培训与示范园、农产品物流中心。

园艺博览园

占地面积200亩。一次性建设完成并于博览会期间投入使用。主展厅20000平方米、特色展厅40000平方米,其余用于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产业创意与孵化园

占地面积800亩。建设标准试验日光温室,用于日光温室结构参数试验,对照宁夏二代温室,优化温室结构参数。建设阴阳型日光温室,研究参数配置。建设教学与实验室综合楼、专家公寓,用于教学和试验,为区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园区工作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

科技培训与示范园

占地面积1000亩。在标准实验日光温室研究定型的基础上,建设标准专用型生产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建设工厂化育苗温室;配套建设组培室;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

农产品物流中心

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物流、交易等主场馆占地600亩,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停车场占地400亩。主要建设内容:现代化鲜活农产品交易区;农业产品加工成品交易区;农牧业产品加工原料交易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区;穆斯林生活用品交易区;穆斯林金街、银街交易区;仓储区;冷库;交易核算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产品信息发布中心;停车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