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標準、聯盟三項第一,金融壹賬通賦能國內首個跨境貿易網絡

“該項目開創了跨境貿易新時代的三個第一: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貿易服務網絡;首個涵蓋跨境貿易法律合規、技術規範的標準體系;首個以區域連搭建的跨境貿易聯盟。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在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發佈會上如是說。4月17日,全國首個跨境貿易區塊鏈試點項目在天津口岸正式上線試運行。中國平安金融壹賬通攜手海關總署天津口岸,建立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貿易服務網絡,實現了區塊鏈技術與跨境貿易中交易、金融、物流、監管等各環節的深度融合。此次試運行將進一步促進天津口岸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打造口岸貿易便利化新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科技賦能跨境貿易,金融壹賬通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2018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突破30萬億,其中中小企業貢獻跨境貿易的60%,但仍有35%的企業面臨貿易融資難題。融資難問題主要因為難以及時獲取物流通關信息,且信息難以穿透,在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之間無法自證,導致信用缺失。而金融機構由於難以獲得貿易相關信息、貿易真實性驗證難,欺詐風險大,因此想貸卻不敢貸,從而進一步加大了貿易融資難度。

作為國際公認的極具潛力、可以實現信任自動化的技術,區塊鏈技術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可以在保證數據真實、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任機制的傳遞,因而在打破傳統信息不對稱壁壘,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助力。目前,區塊鏈應用已成為世界海關發展的新趨勢,如新加坡海關通過區塊鏈技術,對第三方數據共享,有效防止通關中違報、瞞報和貿易融資中的欺詐行為。

此次金融壹賬通與天津口岸聯合推出區塊鏈跨境貿易網絡,從三個方面為中小企業跨境貿易中的融資問題提供了支持:首先是助力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經營開拓能力;其次是助力提升貿易便利化,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效率加快週轉;第三是提升金融機構風控能力,建立支持中小企業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

在此次試點項目中,金融壹賬通將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應用於跨境貿易,推出了國內首個《跨境貿易區塊鏈白皮書》、《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業務政策合規建議書》、《跨境貿易區塊鏈技術標準和規範建議書》,系統規範了區塊鏈跨境貿易、法律合規、技術標準,具有開創性意義。發佈會當天,羅姆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成功申報了首個“區塊鏈”報關單,企業由於獲得了更高級別的認證,通關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攜手多方聯合運營,金融壹賬通破解企業難題

近年來,金融壹賬通將世界領先的區塊鏈技術源源不斷地向各金融領域輸送,與多方合作,推出一系列平臺,破解企業貿易融資難題。

今年,由香港金管局牽頭主導,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恆生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內的香港多家銀行聯手合作開發的香港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項目中,金融壹賬通憑藉其全球首創的加密信息可授權式解密共享技術一舉中標成功,使金融壹賬通不僅成為平安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境外項目,也成為香港監管部門、各大銀行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聯手走出的提升香港地區貿易融資水平的第一步。

該平臺致力於通過區塊鏈技術獨特的功能,幫助貿易文件數字化、流程自動化,以降低風險,提高銀行放貸能力和支持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2018年9月香港金管局正式上線香港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聯通香港、歐洲、粵港澳大灣區、渤海灣等地區的國際貿易樞紐,構建金融貿易“空中走廊”,初步形成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貿易融通、資金暢通的橋樑。

去年11月,金融壹賬通還與中小銀行聯盟(IFAB)合作,共同發佈了為中小銀行打造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通過業內領先的區塊鏈技術解決金融活動中的跨地區信息交互難題,有效幫助銀行更好地開展跨行、跨地區的貿易融資服務,提升銀行風險管控能力,防範多頭融資及交易欺詐能力。

場景為王,中國平安積極構造區塊鏈生態體系

與其他國內外科技公司相比,平安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就在於“場景為王”,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壹賬鏈FiMAX已在金融、房產、汽車、醫療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14個應用場景中落地,擁有超過4.4萬個區塊鏈節點,覆蓋200+銀行、20萬家企業、500家政府和其它商業機構。在探索金融+生態的戰略模式中,區塊鏈為平安新型金融生態的形成注入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2018年,平安區塊鏈全年交易規模超20萬億,其中金融壹賬通背靠集團金融、醫療、房產、汽車、城市五大生態圈,已經為30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科技賦能。今年4月,國家網信辦公佈的第一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中,平安集團共有5大區塊鏈服務上榜,數量位居第一,其中金融壹賬通的壹賬鏈和天津口岸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兩項區塊鏈服務均成功備案。

未來,平安將在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場景的基礎上,向整個市場開放,服務整個金融生態圈,為其他機構與政府監管部門賦能,共同提升中國區塊鏈技術運用水平,努力營造透明高效的運用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