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窩棚

東北地區特有的最簡易的窮人與獵人常用的的臨時居所建築。

用幾根木棒支起一個三角形或者隨地勢成型,用柴草等雜物遮蓋其上圈圍其周鋪陳其下以避風雨以抗地寒窩居度日。因其型狀特象是東北特產食品——“窩頭”一樣,故約定俗成的稱做窩棚。

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在東北,你會看到很多村屯都叫“**窩棚”,

窩棚名稱體現的涵義

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例如克東縣明家窩棚,這個窩棚所在地就是多以明姓人家為主定居的地方。

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例如泰來縣山東窩棚。這是同一地區遷徙至此或聚集在這裡定居的所在地。

山東窩棚、河北窩棚,河南窩棚等在關東的“複製”,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員數量龐大,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 齊魯文化或燕趙文化,所謂“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即是。

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例如梨樹縣老奤窩棚,這是本地區人用外地遷徙定居者外號所取的地名。

窩棚文化由來

窩棚文化源於闖關東,關內大量農民來到東北,窮困潦倒的他們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居住房屋安頓生活。窩棚這種居住環境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一種叫“地窨子”文化。

你知道東北的窩棚嗎?

窩棚文化的意義

窩棚文化是東北地區特有的文化,是闖關東所沉澱出的文化。窩棚擋不住風,遮不沒雨,就是在這樣的居住條件下,一代代闖關東硬是在東北打造出了自己的一份天地。而這種精神就是我們後輩人應該去學習和發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