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近日,西安一位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哭訴維權,聲稱在4S店買的新車還沒開出門就漏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1.5萬餘元的“金融服務費”。目前,涉事雙方達成和解。

株洲汽車消費者是否也被收取了“金融服務費”?我市汽車類消費投訴怎樣?面對汽車消費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應對?記者近日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

【記者調查】收取“金融服務費”是潛規則

4月16日,記者致電市內一家奔馳4S店,客服經理稱,面對消費者,他們都會把相關情況及合同詳情解釋清楚。對貸款購車的消費者是否收取“金融服務費”?對方回應“目前已經沒有收了。”

記者走訪了位於河西體育中心的兩家品牌汽車4S店,發現如果選擇貸款買車,“金融服務費”都是免不了的一筆支出,只是商家不一定會用“金融服務費”這個名稱,會以貸款需要的“手續費”來替代,價格大多為三四千元,兩家店的銷售員表示“去哪買車都要收的,一般都是這個價。”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河東的袁先生,2017年買了輛豐田汽車,8萬多元的價格本想一次付清,卻被銷售人員反覆勸說選擇貸款,理由是“銀行會返點給我們,我們會讓利給客戶,更優惠。”貸款時,袁先生被對方收取約3000元的“金融服務費”。接下來,袁先生又被收取了上牌服務費。

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調查顯示,汽車經銷商收取“金融服務費”後,並不提供相應增值服務,只是幫顧客錄入並提交貸款資料。

【權威發佈】汽車類消費投訴居一季度榜首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4月16日發佈信息,今年一季度,12315熱線受理汽車類消費投訴95件,平均每天都有投訴,同比增長14.46%,居投訴量榜首。

從受理的投訴件來看,問題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汽車質量問題糾紛不斷。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儀表盤等主要部件在使用不長的時間內就出現漏油、漏氣、怠速不穩、錶盤不準等問題;二是維修服務差強人意,售後服務得不到保障,如“少修多付”“偷樑換柱”,多次維修仍有故障等;三是購車合同爭議層出不窮,如銷售商不按合同規定及時交車,合同本身不規範,拖延交付車輛合格證等;四是檢測舉證困難重重,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舉證難、鑑定難、求償難。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為你支招】購車維權,這些問題要留意

針對汽車消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廣大消費者支招:

1.購車前做足功課;2.提車驗收要細查;3.質疑新車質量問題可送檢;4.向強制搭售說不;5.規避商家拖延交付合格證;6.學習汽車維修常識,以免被不誠信商家忽悠。

【三江快評】誠信為本,才能奔馳得更遠

李支國

“信用讓消費者更放心”,這是今年消費維權年的主題。現在來看,這句話似乎更是對這次奔馳維權事件的提前預警。

對於消費者來說,付費就是為了享受對等服務。如果商家沒有提供相應服務,卻要收取所謂的服務費,甚至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取,這種行為,說輕了是巧取豪奪,說重了與坑蒙拐騙無異。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這些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快速步入成熟期,相關服務和監管也亟需進一步規範。一些消費領域的行業規定、經營行為,在市場起步階段,可能促進了市場繁榮、方便了消費者,但延續到了今天,是否還合理合法,是否還應該繼續下去,應該重新界定釐清。

就拿汽車銷售行業的“金融服務費”來說,如果符合法律法規,就應該大大方方亮出來,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如果不合規,那就應該令行禁止,而不應該將錯就錯,成為見不得光的行業潛規則。

包括汽車消費在內的一切市場消費,都應以誠信為本,莫跟消費者玩貓膩,少給消費者塞糊塗賬。否則,名頭再響的品牌好車,只怕也奔馳得不遠。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株洲日報 記者/李軍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汽車消費市場“套路”多 株洲一季度投訴量居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