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新增失信黑名單主體環比上升

記者從重慶市發改委獲悉,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近日發佈2019年3月失信治理月度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呈現四大特點。其中,3月份失信主體在“信用中國”網站或各級信用門戶網站主動開展信用承諾的案例數量最多的是重慶,佔總數的53.57%。

據悉,信用承諾內容包括依法誠信經營的具體要求、自願接受社會監督、違背承諾自願接受聯合懲戒等。信用承諾書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向社會公開,記入相關主體信用記錄,並作為信用修復的重要條件。這也表明,我市在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方面效果顯著。

經統計分析,2019年3月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及失信治理情況主要呈現四大特點:新增和整改退出失信黑名單月增量均呈上升趨勢;失信主體積極主動進行信用修復;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工作成效顯著;各地監管部門迅速查處3•15晚會曝光的失信問題。

關於失信黑名單新增和整改退出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3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新增失信黑名單主體和整改退出失信黑名單主體總量均環比上升。在新增失信黑名單主體方面,失信自然人、法人即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均有所上升。

從失信黑名單類型看,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和涉金融嚴重失信人月增量環比下降,分別下降5.57%和1.23%;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月增量漲幅最大,環比上升266.67%,其次是海關失信企業和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月增量分別環比上升195.83%和125.10%。

在失信黑名單退出方面,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失信黑名單退出步伐加快。其中,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的退出數量較上月提升明顯,2019年3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20,461家,佔退出失信主體總量的24.34%,環比上升26.63%。

從失信黑名單類型看,多數類型的失信黑名單退出數量有所上升,其中海關失信企業退出數量環比漲幅最大,環比上升257.69%。

關於失信黑名單企業地區分佈情況,部分地區連續兩個月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較高,海南等地區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位居前列。

從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新增黑名單企業數量/本地區工商存續企業總量)看,報告顯示,2019年3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最低的五省份為湖南、甘肅、陝西、海南、西藏;屬地佔比較高的五省份為寧夏、福建、河南、浙江、遼寧。其中,寧夏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為0.16%,已連續兩個月位居全國首位。

從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情況看,2019年3月,全國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數量最高的五省依次為江蘇、安徽、山東、廣東、浙江;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黑名單企業退出率=地區本月退出黑名單企業數量/地區月初黑名單企業總量)最高的依次是海南、陝西、安徽、內蒙古、雲南五個省份。

關於失信聯合懲戒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3月,各省份及各城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歸集、報送各類聯合懲戒案例61,222件。其中,以實施失信懲戒措施、應用黑名單產生成效的案例數量最多,合計為48,132件;其次是經信用修復或以註銷形式退出黑名單的案例,合計為8,228件。寧波、紹興、柳州、武漢、鄭州等十個城市案例數量最多,其中寧波案例佔總數的15.47%。

重慶、寧波等地失信主體積極參加信用修復工作,經信用修復後退出黑名單(或重點關注名單,主要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寧波、重慶、煙臺、湖州、泰安等十個城市,其中寧波案例最多,佔總數的11.94%。

3月份,失信主體在“信用中國”網站或各級信用門戶網站主動開展信用承諾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重慶、佛山、成都、泉州、天水等十個城市,其中重慶案例數量最多,佔總數的53.57%。

關於重點領域失信治理情況,報告分析顯示“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假企業”“假出口”騙稅猖獗勢頭有所扭轉。針對“假企業”虛開發票和“假出口”騙取退稅問題,2018年8月以來,全國警稅關銀等部門聯手行動,打掉一批“雙假”企業,全國稅務部門共檢查涉嫌虛開騙稅企業5.03萬戶,其中註銷和走逃(失聯)的“空殼”企業佔被查戶數的41%。

在月度專題報告中,通過大數據手段從互聯網抓取有關信息顯示,多地監管部門已針對3•15曝光失信問題迅速介入查處,部分涉事企業已公開道歉並承諾整改。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陳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