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鷹潭市”概況

鷹潭市,為江西省下轄市(地級),“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市名,同時享有“道都”、“銅都”、“創客之城”等美譽。全市通用贛語。

鷹潭位於江西省東部偏北,信江中下游,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地處北緯27°35ˊ~28°41ˊ、東經116°41ˊ~117°30ˊ,面向珠江、長江、閩南三個“三角洲”,珠三角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在中部的最大最近的共同腹地,是贛東北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第一城。是內地連接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鷹潭東接弋陽縣、鉛山縣,西連東鄉縣,南臨金溪縣、資溪縣,北靠萬年縣,東南一隅與福建省光澤縣毗鄰。境域南北長約81千米,東西寬約38千米。距省會南昌市143千米(鐵路里程)。全市總面積3556.7平方千米,佔江西省總面積的2.15%。

鷹潭市地處鷹廈線、浙贛線、皖贛線和滬昆線四條鐵路主幹線縱橫交匯,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鄧小平先生曾三次駐足,大讚“鷹潭是個好口子”。

2018年12月21日,鷹潭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鷹潭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下游。地處北緯27°35ˊ~28°41ˊ、東經116°41ˊ~117°30ˊ,面向珠江、長江、閩南三個“三角洲”,是內地連接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轄區東接弋陽縣、鉛山縣,西連東鄉縣,南臨金溪縣、資溪縣,北靠萬年縣、餘干縣,東南一隅與福建省光澤縣毗鄰。境域南北長約81千米,東西寬約38千米。距省會南昌市143千米(鐵路里程)。全市總面積3556.7平方千米,佔江西省總面積的2.15%。

[5]

氣候特徵

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溫和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溫偏高,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10.4℃(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41.0℃(1991年7月23日)。最低月均氣溫3.3℃,最高月均氣溫34.9℃。平均氣溫年較差23.3℃,最大日較差29.7℃(2007年3月21日)。生長期年平均317天,無霜期年平均267天,最長達317天,最短為2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49.9小時,年總輻射108.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881.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87.7天,最多達215天(1985年),最少為135天(1978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768.2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255.0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6月最多。[6]

地形地貌

江西省“鷹潭市”概況

龍虎山

地處武夷山脈向鄱陽湖平源過渡的交接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部低。地形可分為東南部中山地帶,北部中高丘陵地帶,西部中低丘陵地帶,中部貴溪盆地地帶。主要山峰有陽際坑、青茅境、鮭魚峰、唐家山、天華山、郎崗山等。境內最高峰陽際坑位於貴溪樟坪鄉,海拔1540.9米,最低點位於餘江縣錦江鎮團湖村信江河谷,海拔16米。

礦產主要礦種有銀、鋁、鋅、鈾、稀土、石膏、瓷土、硅質原料。礦泉水、花崗岩和建築用砂岩等,冷水銀鉛鋅礦是我國最大的銀鉛鋅礦床,羅塘石膏礦區石膏儲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質原料為我市潛在優勢礦石。林業林地面積299.8萬畝,活立木蓄面積675萬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積36.6萬畝,毛竹立竹5050萬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為主的速生豐產商品林基地11萬畝、毛竹豐產林基地15萬畝、名特優經濟林基地17.8萬畝,綠化苗木花卉基地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1%。年商品材採伐限額6萬立方米,毛竹採伐限額滿足要求。水資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41.22億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淺層地下水)為6.29億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為10.47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為0.22億立方米,全市總用水量為10.69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億立方米。

截至2017年底,鷹潭市常住人口116.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68.9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5萬人,佔總人口比重59.0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為1.59萬人,出生率為13.67‰,比上年提高0.39個千分點;死亡人口為0.71萬人,死亡率為6.1‰,比上年下降0.0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7‰,比上年提高0.47個千分點。[8]少數民族有畲、回、蒙、滿、侗、壯、苗等民族,以畲族人口最多。

鷹潭旅遊資源豐富。位於市區南郊16公里處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描繪的名山,被譽為“華夏道都”。它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保護宮觀和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眾多品牌於一身,被世人稱為“洞天福地、人間仙境”。《水滸傳》開篇重筆描繪的龍虎山,位於鷹潭市境內,現為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雙冠景區。龍虎山風景區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在世界級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

道都仙山

“中國道都”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南郊16公里處,它既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2001年)、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2012年),又是國務院確定的二十一處重點對外開放宮觀之一(198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

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了“中國丹霞”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江西龍虎山和龜峰作為“中國丹霞”聯合申遺項目。

血防紀念館

江西省“鷹潭市”概況

月湖區沿江風光(7)

該館始建於1978年10月,坐落於餘江縣城中心區域。全館佔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築面積2345平方米,為四舍院式結構,1998年,被鷹潭市命名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01年,被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韜奮塑像

為紀念韜奮先生,1985年,經中央宣傳部批准,在紀念鄒韜奮誕生90週年之際,韜奮先生塑像落成於餘江縣城鎮街心花園。

兜率宮

在仙岩極頂上有座高大雄偉的建築,叫“兜率宮”。它坐西朝東,五進而起,九根大柱支撐屋面,象徵九五之尊的帝王宮殿,佔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簷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為花崗岩護欄,甚是莊嚴。

河豚瀑布

河豚堡雖然是一座玉壁凌空的石山,據說當年在此修身養性的高道和在山避亂的鄉民就是飲用這些飛瀑,所以,當地人的壽命都比較長。

巨猩望月

有兩座酷似一隻大猩猩領著一隻小猩猩企盼著,望著遠方,這叫“巨猩望月”。傳說這隻大猩猩是隻母猩,它的老伴每天都要外出很遠尋找食物養活母子,由於路途遙遠,它們約定,每當月亮升起時,一定回家。可是有一天,雄猩再也沒回來,母猩領著孩子一直等著月亮升起,年復一年,月起月落,也不見雄猩影子,天長日久,猩猩母子就變成這座滿腹惆悵的山峰。

三陽洞府

位地於城南距市區5公里的雷溪鄉南山村附近。洞府四周環山,山與山交錯環繞,山下水道相通,使洞府處於山山水水之中。洞府高距水面約30米,登臨府內,其內寬11米、深8米,洞頂如覆蓋巨石,距地面3-6米。洞府東有蜈蚣嶺、雞公嶺、牛車嶺;南有獅子嶺、川巖;北有思巖,巖下石壁扣之如鼓聲,又稱鼓石。因洞府面朝東南,四季中洞府均能臨受日光、月光、星光照射,因之改舊名山楊寺為三陽洞府。

雲臺山

東漢末年(公元124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雲臺山修道練功,採藥煉丹,在山頂建立供用練功、住宿的廟宇。

大峽谷漂流

大峽谷全長20公里,相對落差120米,漂流全程8公里,用時約90分鐘。主要景點有:卓瑪灘、寨上灘、喜來灘、玉枕灘、鷹嘴巖及壯觀的鷹廈鐵路等。是擊滔搏浪、挑戰自我、享受自然的好去處。大峽谷生態遊覽區內生態原始自然。

吉泉峰

又名打帚嶺,又叫脊劍峰。位於縣北的黃莊鄉峨門村邊。海拔310米,面積4.5平方公里,東西走向。這裡山巒疊翠,景色優美,號稱“江南第二峰”。

韜奮故居

餘江縣是繼魯迅之後著名文化旗手鄒韜奮的故鄉。鄒韜奮原名鄒恩潤,在福建永安出生。1908年11月,13歲的韜奮隨父親第一次回老家餘江,在家鄉四個多月裡,韜奮居住在餘江縣錦江福慶巷(現東風街)祖宅,並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韜奮故居一直由鄒氏後人居住,仍保存完好。

香爐峰

位於馬祖巖北十公里,平頂圓體,形似香爐而得名。香爐峰巍然屹立,四周被水庫所環繞,山腰有巖洞,洞內為春秋戰國巖墓,這裡有仙人洞、仙人廟、千丈坡、試膽壁、仙女池、黃牛嶺、棋盤石,上面有泉水、小竹林、古寺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