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杭州的“片兒川”和小籠包

新故鄉文學:李軍雷

晉城人的最大毛病是,一出門就會得一種病——“胃虧面”。這不,來杭州剛剛三天,大家就叫喊著:“去哪吃碗麵來!”

12月的杭州像太行山上的秋天,雨淅淅瀝瀝下著,沒完沒了,空氣中到處都是溼漉漉的,扯一把,可以拽出水來。白天忙完公幹,雨似乎更大了,來時被妻逼著裝在行李箱的羽絨衣終於可以發揮效用了,就想著出去走走。峰和林積極響應著,他倆的目的我清楚,無非就是出去找碗麵吃。來杭時,志勇兄已給了我一個“錦囊”,“到杭州,去吃吃仁和路的知味觀吧,那裡的蝦爆鱔絲面,地道得很呢。”

杭州的天晚得早,剛五點多便已是夜幕覆蓋。這個點打的比中彩還難,全國各地如此,杭州也不例外。還好,有高德地圖指引,我們很順利地上了公交車,晃晃悠悠十多站以後,在仁和路附近下了車。

雨和著風,遭殃的是枝頭的黃葉,一片片飄落下來,恓惶地躺在地上,與季節做著無奈的告別。多年來,到杭州的次數不算少,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那時還年輕,貪戀著酒,晚間,總是在宿醉中度過。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個秋天,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在一片桂花林裡,就著秋風、龍井茶和桂花香,飲下了此生最多的一次酒,雖然勉強撐著回到了酒店,但醒來後卻悔恨不已,如此良辰美景,卻以這種方式度過,實在是暴殄天物,真是俗人一個。隨著年歲漸長,遠離了酒,也學會了親近生活,再到陌生的城市裡去時,喜歡到小巷裡弄裡走走,逛逛小吃店,看看當地人的生活,觸摸這座城市最真實的脈搏。

仁和路是難得的安謐氣息,像極了杭州這座城市,是彬彬有禮的雅士風骨。除了偶爾閃過的環衛工人,幾乎很少能遇到行人。就在仁和路和浣紗路的路口,一座小店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店門口摞著十幾屜包子,淺黃色的燈光中,冒著熱騰騰的蒸汽,給這個雨夜填了不少的暖。

懷念杭州的“片兒川”和小籠包


“哦,這裡有面呢。”林說。

“再往前走走吧。知味觀不遠了。”我堅持著,雖然也想停下來。

繼續往前走。過了一個地下通道,知味觀就到了,高大的門面,停著的豪車打消了我們進去吃一碗蝦爆鱔絲面的念頭。

“前面就是西湖呢。再往前走走?”峰提議。

繼續走。果然已是西湖邊了。竟然還欣賞了一段音樂噴泉表演的尾聲。“還是去那個小店吃麵去吧!”林早已忍不住了。

響應當然十分迫切。我們仨已顧不得欣賞雨中的西湖美景,加快了腳步,朝那家麵店走去。

小店佈置的乾淨整潔。店主是個白淨的年輕人,典型的南方人長相,菜譜就掛在他背後的牆上。

“片兒川?是面嗎?”

“是啊!”店主指著旁邊正在吃著面的一位顧客說,“就是這個。”

哦,品相不錯。就它了。點了三碗,又加了兩籠包子。

一會兒,包子和麵都上了桌。已顧不得許多,吃吧。

懷念杭州的“片兒川”和小籠包

味道實在是好極了。包子餡兒鮮湯濃皮薄,咬一口,湯汁便噴了出來,三口兩口,直入口中胃裡,還沒整明白啥滋味,一個包子便下肚了。不禁又夾起了另一個,還是同樣的感覺,想去品味一下,卻瞬間逝去,難以把握,只有兩個字——好吃。麵碗剛剛推到跟前,味道就已佔領了味覺,穿過鼻孔,直入肺腑。喝一口湯,濃郁香甜;嘗一口面,勁道有嚼頭;筍片兒是脆的,豬肉片兒是嫩的,雪菜丁是鮮的……我們三個幾乎沒有停歇,三碗麵和兩籠包子就下肚了。

懷念杭州的“片兒川”和小籠包

等面的間隙,通過百度已經瞭解了片兒川的由來。原來,片兒川是杭州地區的傳統特色湯麵,是杭州人最喜歡的日常小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呢。

一不小心就將杭州百年味道填到了胃裡,我們實在幸運得很。

片兒川的食材非常簡單。將切成長條薄片狀的豬肉、冬筍和雪菜碎末加入醬油、鹽等調料,用豬油炒勻略煮,做成澆頭。同時,將麵條放至沸水中煮至半熟撈出,過冷水後備用。然後將澆頭與面置於一鍋略煮,便可得到一碗新鮮的片兒川。

為什麼叫片兒川呢?有種說法是因為片兒川的配料切成片後倒在沸水中氽煮,故而又稱“片兒氽”,而“氽”與“川”同音,才有了“片兒川”的叫法。一碗上好的片兒川有四大精彩之處:麵條筋道、湯汁濃郁、肉片鮮嫩、筍菜爽口,吃起來回味無窮,所以又有“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的美譽。

最正宗的片兒川在杭州老店奎元館,可惜這次未能碰到,下次一定要好好品嚐。

帶著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們離開了小店。店門口,十幾屜包子還在冒著熱氣,“隨食”的店名透著達觀,表達著俗世的關懷,在這個雨夜,給人以家的溫馨。

懷念杭州的“片兒川”和小籠包

公元1138年,已經稱帝的趙構帶領宋室的一幫王子大臣貴族南遷至臨安(今杭州),直至1276年被元兵攻佔,作為南宋實際上的首都,歷時138年。南宋一位不太知名的詩人林升寫了一首大大有名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悲傷地批判之外,也把杭州的繁華和當時人們生活的安定富足表達了出來。據說,杭州人吃麵食和包子的習俗就來自南遷的汴京(今開封)官員,而杭州人話語裡的兒化音,也與此有關。如此說來,一碗普通的片兒川和一屜簡單的小籠包,曾經寄託過多少人的鄉愁和家國之恨哪!

從遙遠的太行山來到美麗的西湖之畔,在這樣一個雨夜,遭遇這樣一道有故事的麵食,不亦幸乎?故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