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蘇北老家,我那正在消逝中的破敗的故鄉

即便是蘇北農村,這樣又矮又小的房子,也不多見了。

特別是室內:滿滿當當的物件,像極了二十年前老家,家家戶戶普遍的樣子。特意拍照,彷彿可以留存少許兒時記憶。

我的蘇北老家,我那正在消逝中的破敗的故鄉

那時候的農家,多是土牆草屋,一拉三間,居中一間堂屋待客,放置書條、案桌。左右兩側住人,其中一間可能是廚房。

如果孩子多,漸漸大了,就開始蓋偏屋,即在庭院左右兩邊蓋門朝東或西的房子。後來開始蓋門面房,也多作為廚房和倉儲用。

我的蘇北老家,我那正在消逝中的破敗的故鄉

記憶中的老房子翻箱倒櫃也沒有幾樣能拿出手的東西,可回想起來卻一直是溫暖的。

那時候爺爺還在,父母年富力強,兄弟姐妹繞在旁邊,親戚也都是走幾里路就到了,東西兩頭的鄰居都認識,即便是村子裡的小狗,也會在假裝叫幾聲後又猛搖尾巴給你示好。

吃飯時間到了,一定會有主婦大聲喊孩子回家吃飯。

我的蘇北老家,我那正在消逝中的破敗的故鄉

前幾年,條件好的人家紛紛蓋起來兩層甚至三層的樓房。由於住的人少,也沒有錢做進一步裝修,除了幾個簡單的大件傢俱,屋裡顯得冷冷清清。好景不長,這兩年,老家又開始所謂的新農村建設,大拆大建,整個村莊拆除,然後集中居住。

老家和老家的村名只剩下模糊的記憶了。依附於斯的親情社會、熟人社會自然也隨之淡化以致消逝。而新的社群建立依然遙遙無期。

我的蘇北老家,我那正在消逝中的破敗的故鄉

青山七惠在《一個人的好天氣》裡描述:“就這樣,我不斷地更換認識的人,也不斷地使自己進入不認識的人們之中去。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每天早上睜開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努力過下去。

這已經是城市的常態,難道也是農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