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擴張面板產能 鴻海不排除進軍OLED

【家電網HEA 4月18日頭條】據家電網瞭解,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特助胡國輝近日對媒體表示,美國威州廠明年第四季量產將以後段封裝產品製程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布局 OLED 或是 Micro LED 產線。

胡國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鴻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 6 代線面板廠,預計在明年第四季開始量產,主要先以面板模塊後段封裝為主,先從臺灣或是日本將面板送往威州廠進行模塊封裝。

SDP陷入虧損 鴻海仍需郭臺銘

在鴻海透露可能佈局OLED 或是 Micro LED 產線的前不久,有日本媒體報道稱鴻海旗下液晶面板生產公司——堺顯示器產品(SDP,位於日本大阪府堺市)在2018財年的最終損益為虧損284億日元(約17.1億人民幣),而上財年為盈利43億日元(約2.6億人民幣)。

家電網瞭解到,SDP即堺工廠位於大坂府堺市,2009年10月由夏普、索尼共同出資成立並開始運營。2012年3月,索尼以660億日元的價格將股份出售給鴻海旗下投資公司SI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索尼退出。

隨後,夏普以171億日元的價格將部分股權轉讓給鴻海SIO,同時鴻海SIO又出資349.7億日元增持股份。在一系列股權變更之後,夏普股份降至26.71%,鴻海則持有53.05%,超過五成的控股權使得鴻海直接掌控了SDP。

日本媒體同時指出,此次SDP的虧損是由於中國的夏普制電視銷售減速以及中國企業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廠投入運行,使得該公司營業收入和盈利性均陷入下滑。該公司2018財年的營業收入為1114億日元(約67.1億人民幣),與之前的2002億日元(約120.6億人民幣)相比幾乎減半。隨著夏普轉向重視盈利性的銷售戰略,面板供給量也大幅減少,故時隔2年出現虧損。

與此同時,路透社報道稱,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計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辭去董事長一職,希望為年輕人才在公司內晉升鋪平道路,但這個計劃還須經由集團董事會通過。

不過,富士康集團(鴻海集團於大陸的業務主體)方面隨後表示,此為不實消息:“郭董(郭臺銘)只是說希望退居二線,讓年輕人把精力集中在日常事務上,而他將專注於戰略方向。”

有業內人士猜測,鴻海集團未來將執行分權分利的方法,走向邦聯式。邦聯式即意味著將鴻海拆分成12個次集團,每個次集團下轄2~3個上市公司或更多,每個集團有自己的老大。

OLED已成主流 面板行業或重排座次

與液晶電視銷量的走低相對應的,是OLED電視市場的高增長。市場調研機構IHS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OLED電視銷量11.48萬臺;2019年,中國OLED電視將較2018年增長88.7%。有專家預計,2019年中國OLED電視的銷量將達38萬臺,2020年將進一步增長到80萬臺。

此外,在全球市場方面,有數據統計:截止至2018年全球OLED產值規模達到了255億美元。預測2019年全球OLED產值規模將突破300億美元,達到了307.2億美元。預測在2020年全球OLED產值規模將達500億美元左右。

而鴻海在從傳統代工工廠向高端製造業轉型過程中,已經將佈局OLED作為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據報道,2017年鴻海與夏普就已經考量在中國大陸設立智慧型手機用OLED面板廠,但現在似乎未有新的動作。有行業人士猜測,是蘋果轉而選擇投資LGD導致鴻海和夏普的OLED面板投產進度被拖慢。

早在先前,鴻海指出,威斯康辛州6代廠將製造LCD面板,應用在包括教育、醫療健康、娛樂、運動、安全以及智慧城市等領域,興建進程將從今夏開始,預估2020年第4季進入生產階段。與之相對應的,LGD的廣州8.5代OLED面板生產線項目,預計今年三季度將投產,該項目將於2019年年底達到每月6萬張基板的設計產能,LGD今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將增至380萬片。

有行業人士告訴家電網,作為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生產能力的製造商,鴻海一直在嘗試著進入OLED面板或Micro LED面板產線。倘若這位製造業巨頭正式入局,未來OLED面板價格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下滑,而上游面板價格的波動也將會對OLED電視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