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聯合醫技多科室確診一例罕見病例

魯網青島4月17日訊(記者 馬超群 通訊員 張軍)患者男,王某,74歲,因咳嗽、咳痰5天就診,肺部CT示肺部炎症,入平度市第三人民醫院內一科住院治療,住院後查癌胚抗原11.4ng/ml,治療過程中複查癌胚抗原14.5ng/ml,考慮體內存在腫瘤可能,給予肺部強化CT及胃鏡檢查未發現腫瘤影,直腸指檢未及異常腫塊,指套無染血。

給予結鏡鏡檢查示:順利進鏡達回盲部,見回盲對側一直徑約6cm火山口樣腫物突人升結腸表面觸之張力較高;用腸鏡推動腫物頂部活動度差。因結腸鏡檢查疑診為闌尾粘液性腫瘤,故未予活檢,直接聯繫外二科馬學雷主任收住院治療。人院後完善相關檢查,心電圖、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均正常,腹部強化CT示右下腹部髂窩處見橢圓形囊性密度影,大小約69mm*57mm,壁厚薄欠均勻,並見壁結節影,呈輕度強化,並見弧形鈣化,腔內密度欠均勻,見棉絮狀強化影,升結腸受壓變窄,診斷:右側髂窩囊性位,考慮闌尾粘液囊腺瘤可能。

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後於全麻下行全麻下右半結腸切除術,先行腹腔鏡探查,見升回盲部腫塊約12cm×5cm×3cm大小,腫瘤較遊離,與闌尾關係密切,未見正常闌尾,表面光滑。

術中診斷:回盲部腫瘤、闌尾粘液性囊腺瘤,決定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術後4月2日病理示:1.慢性闌尾炎2.闌尾粘液囊腺瘤,粘液上皮有明顯增生。考慮患者闌尾粘液囊腺瘤與癌胚抗原升高不符,病理科王素輝主任再次對手術切下的標本多部位取材切片,於4月8日修改病理診斷:1.慢性闌尾炎2.闌尾粘液囊腺癌(高分化),癌組織浸潤達肌層,未累積兩手術切緣。免疫組化:CK(-),CK20(+),超短線(+),P53陽性細胞數約40%,K167陽性細胞數約60%。現患者在外二科康復過程中。

闌尾腫瘤發病率並不高,主要是在術中偶然發現或在屍檢中發現,闌尾粘液囊腺癌更罕見,臨床報道也不多見,佔闌尾腫瘤20%,術前診斷主要通過病史採集、體格檢查、超聲、CT和MR檢查,結腸鏡下發現少見。因只能病理確診,故本病極易誤診為急慢性闌尾炎,文獻報道其術前誤診率高達95.2%,闌尾粘液囊腺瘤的腺上皮呈異型增生或腺瘤樣息肉,腺瘤阻塞闌尾,使粘液滯留闌尾腔內導致壓力增高,粘液可穿透漿膜層,表現為闌尾周圍和腹膜後粘液性腫塊,極少發生血性和淋巴轉移。因闌尾粘液囊腺癌破裂後會在腔內種植,形成新的腹腔假黏液瘤,故本例結腸鏡發現並懷疑闌尾黏液性囊腺瘤時,放棄了對腫物的活檢,直接建議住院手術治療。

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切除,本病例自發現癌胚抗原升高,平度市第三人民醫院內鏡醫師、放射醫師、外科醫師及病理科醫師均高度重視,相互之間溝通交流,使本例罕見病人得到徹底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