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昨天的熱搜榜上有兩個不大不小新聞,一個是董婧自曝被傅首爾打罵,一個是馬薇薇周玄毅離婚,很多人看到熱搜新聞表示,這都是誰啊,不認識。但是提起他們參與的綜藝欄目《奇葩說》,你可能就會有那麼一點印象了。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她們都是一檔綜藝欄目《奇葩說》的辯手。在此之前,馬薇薇還曾經因跟姜思達的一場口水戰登上過熱搜,被網友吐槽說抱團。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因為一場辯論賽的輸贏,從臺上打架打到臺下,讓人不禁覺得難以理解。事實上,抱團、掐架、比拼人氣,這些現象在國產綜藝中早就屢見不鮮,中國本土的很多綜藝不僅涉及抄襲,更神奇的是,欄目組還對這些綜藝進行了中國化的改造。

中國綜藝,是一場咖位比拼

如果你想看明星的咖位,從中國的綜藝欄目上,大約就可以一目瞭然。每一檔綜藝欄目中,最有話語權、最多鏡頭的,不是那個性格最好實力最好的,但一定是那個最出名的。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國產綜藝因為混亂登上熱搜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在《奔跑吧,兄弟》裡,關曉彤曾經因為疑似揪住了馬思純的內衣帶被網友吐槽,而在《中餐廳》裡,張亮作為最賣力的首席廚師,因為並不是最重磅的明星,連鏡頭都相對較少。而那個在廚房默默刷碗的妹子,更是存在感極低。是他們做的不好,不夠努力嗎,不是,是他們咖位不夠高。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在韓國的綜藝中,一個明星參加綜藝所考慮的是好的節目效果。而在中國,則要考慮更多,每個演員參與之前要預先拿到一個劇本,在這個偽電視劇中,凸顯自己的真善美的“真實人格”成了首要的考量。

在《奔跑吧,兄弟》中,angelababy就被刻意打造成了一個與韓國版《running man》中宋智孝一模一樣的綜藝人物,而宋智孝本人因為在綜藝欄目中的爽朗隨和的性格,圈粉無數。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演員的誕生》,別名《戲精的誕生》,作為導師的章子怡因其優質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最頂尖的咖位,被推上了最高的導師級別。在這個綜藝節目中,她擁有著至高無上的話語權,似乎沒有任何可以被質疑的地方。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綜藝不僅抄襲,而且完全不在意觀眾的視覺感受,成了完全為凸顯明星刻意打造的“偽綜藝”。

為效果,把演員剪成神經病

當然,節目組為了效果也不是隻會塑造人設,能引起觀眾熱烈討論的胡亂剪輯也是可以拿來隨意使用的。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去年的綜藝欄目《演員的誕生》,因為和袁立的一場鬧劇,被觀眾直接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袁立在微博上發文控訴節目組胡亂剪輯,以至讓其看起來像是一個神經病。更是透露出,在這些所謂的“比拼”中,其實早就已經定好了誰勝誰負。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除了《演員的誕生》,當年的《花兒與少年》也曾把許晴置於口誅筆伐的境地。不少人管她叫“老公主”,更留言說她“做作”、“裝”。除了大人的真人秀,連孩子的真人秀,為了收視率,也是可以拿來大動手腳,以實現被廣泛討論的效果。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黃磊的女兒多多就曾因為無意間說出的話,被專門剪輯下來作為預告片,成了觀眾們瘋狂批判的對象。

撕逼、吵架、賣人設,國產綜藝劇為何如此混亂

雖說任何有收拾壓力的娛樂欄目,都離不開營銷和推廣,但是從某些國產綜藝節目來看,有些節目為了收視率已經是被搞得一團混亂。過度的炒作帶來的熱度,不僅會模糊節目的焦點,更會消耗觀眾的興趣和對欄目的信任。

過度消耗觀眾信任度的欄目,在大火之後,也只會留下一地雞毛,再難有大的起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