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不願放過俄羅斯,讓俄羅斯發展經濟?

環球熱點匯


俄羅斯要想重新成為未來世界性強國必須解決的是國內的經濟問題,沒有強大經濟基礎的俄羅斯將失去世界強國的光環。但是,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困境不僅僅是受到美國的強制性制裁,更是囿於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結構。



當然,美國因素是影響俄羅斯經濟的重要原因,美國自始至終都不大可能會對俄羅斯放下身段,甚至是主動幫助它發展經濟。美國深知如果俄羅斯的經濟狀況達到中國的水平,甚至是達到中國的三分之二,那對於北約國家來說將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噩夢。

但是現實情況是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大省,和美國和北約國家相比也是不值一提。即便是如此俄羅斯軍事力量的威脅依舊對美國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美國之所以自己發起以及動員盟友,特別是北約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目的只有一個,也就是永遠把俄羅斯限制了經濟薄弱的處境,這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俄羅斯。


冷戰時期,蘇聯擁有眾多加盟共和國,各種工業能力相對完備,能夠保持和美國的相對較量。只可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紅色帝國的政治衣缽後卻依舊面臨著經濟困境,再加上西方國家的“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經濟徹底“休克”再也沒有甦醒。

而新獨立的俄羅斯也失去了眾多的軍事工業,自己控制的軍工製造也相當有效,甚至是大體量的艦船都一度不能製造,情況不可謂不悲涼。美國正是看清了俄羅斯虛弱的經濟不能為其軍工提供強大的補寄,所以也預料到現在的俄羅斯遠遠沒有蘇聯時期對外強硬的實力,即使有也是虛張聲勢。


所以,美國必須讓俄羅斯一直受制於經濟的困境,這是保證俄羅斯不能“對外擴張”的基礎。這種情侶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表現的更加強烈,美國也不斷向北約國家施壓禁止和俄羅斯開展緊密的經濟聯繫。

美國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比較恐懼,但不是說害怕其搶佔世界能源市場,而是更多的擔心俄羅斯通過能源出口向北約內部植入“特洛伊木馬”。這也是特朗普政府所擔心的。

談到俄羅斯能源出口也就要說俄羅斯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了,這個估計是俄羅斯經濟長久不能的得到充分發展的本質原因。俄羅斯的經濟結構直至受制於蘇聯時期畸形的結構形態,這種形態延續到俄羅斯時期,儘管俄羅斯有意圖發展其他經濟,無奈積重難返,改變非一朝一夕。

這雙重因素是俄羅斯成為經濟強國的“攔路虎”,也是阻礙俄羅斯繼續成為世界性強國的基礎性限制。所以美國會竭力把俄羅斯排除在世界經濟秩序之外,起碼不願意自己和盟友和俄羅斯發展緊密的經濟聯繫。


失去經濟增長根基的俄羅斯只能是美國緊迫的挑戰而非長期挑戰,所以美國對於俄羅斯是十分警惕,但是不把它視為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願意看到的俄羅斯是大而不強,大而不亂,永遠處於一種跛腳狀態。


古今會


美俄之間的問題始於二戰後美蘇的長期冷戰和對峙,二戰後由於美蘇之間意識形態的不同和對世界主導權的爭奪,導致美蘇陷入長期的冷戰對抗。

在蘇聯解體以後,冷戰時代宣告結束。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也曾嘗試積極發展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當時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一度出現緩和跡象。但是這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西方國家表面上對俄羅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實際上並未接納俄羅斯作為他們的一員。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已經實行跟西方國家相似的資本主義制度,他們為何還不接納俄羅斯呢?

在蘇聯解體以後,雖然俄羅斯實力大不如以前,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尤其是蘇聯龐大的核武庫和軍工產業,這使俄羅斯軍事實力依然位居世界第二。俗話說,老大最怕老二超過自己,即使俄羅斯實力大不如以前,美國依然對俄羅斯不放心。

於是,美國以及其主導的北約在蘇聯解體和華約解散以後,不但沒有解散,而且還通過吸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和原華約成員國實現了東擴,以此來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緩衝空間。目前北約已將東部邊界推進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一線。由於美國和北約的介入,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同俄羅斯爆發了衝突,導致俄羅斯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緊張。

俄羅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對美國和北約的介入進行了反擊,比如2008年的俄格戰爭,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這直接導致俄羅斯周邊局勢惡化。2018年的刻赤海峽危機事件,讓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達到空前的緊張。由於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是親西方人士,帶領烏克蘭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而且烏克蘭將加入歐盟和北約寫入憲法,這表明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徹底決裂。

而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後,美國及歐盟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再加上當時油價的大幅下跌,盧布的大幅貶值,導致俄羅斯以美元計價的GDP出現大幅下跌,這給俄羅斯經濟發展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美俄之間的博弈,除了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以外,在敘利亞也是針鋒相對。敘利亞作為俄羅斯的傳統盟友,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海外唯一的海軍基地,敘利亞也是俄羅斯介入中東核心產油區的跳板,俄羅斯這一軍事基地的存在不管是對於打破美國的圍堵,還是保障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安全都至關重要。所以俄羅斯在2015年大舉出兵敘利亞支持巴沙爾政府對抗美國支持敘反對派。如果俄羅斯不出兵,一旦美國支持的敘反對派推翻了巴沙爾政府,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無疑是保不住了。從目前敘利亞局勢來看,俄羅斯支持的巴沙爾政府顯然取得比較大的勝利。

美國通過在俄羅斯周邊地區製造緊張局勢,使俄羅斯陷入與周邊國家的衝突,以此來牽制俄羅斯,使俄羅斯不能安心發展經濟。俄羅斯繼承的蘇聯的經濟結構本來就有問題,嚴重依賴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忽視其他產業的發展,再加上美國及盟友在經濟上對俄羅斯制裁、軍事上對俄羅斯圍堵,政治上對俄羅斯孤立,俄羅斯在如此惡劣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中,經濟上始終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雖然俄羅斯是領土大國、人口大國和資源大國,但是俄羅斯的經濟體量在世界上卻長期位居十名以外,這不得不說其中就有美國的功勞。

如果美國放任俄羅斯發展經濟,在內外部環境對俄羅斯有利的情況下,不排除俄羅斯經濟出現騰飛,重新成為經濟強國。現在美俄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都針鋒相對,一旦俄羅斯經濟實力得到增強,那麼俄羅斯更有底氣同美國對抗,這會使美國非常被動。如果俄羅斯恢復到蘇聯時代的強大國力,那麼對於美國來說無異於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對手。所以美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繼續對俄羅斯實施打壓政策,或稱之為新的冷戰,目的就是使俄羅斯不能挑戰自己的超級大國地位和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銘蘇先生


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如今不能與美國全球爭霸,主要原因就是經濟不行,沒錢,如果放任俄羅斯發展經濟,美國豈不是為自己樹敵?

俄羅斯雖然經過了蘇聯的解體,軍事實力長期得不到大幅度加強,我國的一些軍官曾經去俄羅斯進行軍事訪問,並且參觀了俄羅斯的海軍艦隊,回來的感受是俄羅斯軍隊具有濃郁的歷史感。其實因為俄羅斯軍費緊張,軍費長期沒有大幅度提高,所以很多軍艦都是沿用蘇聯時期的,甚至沒錢保養,就連蘇聯的武器裝備都放棄了。俄羅斯目前只有一艘損壞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但是由於經費有限,工程量浩大,至今也沒有完成修繕工作,俄羅斯面臨著無航母可用的尷尬境地。



如果俄羅斯突然有錢了會怎麼樣?

美國加強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在波蘭設立永久軍事基地,在黑海沿岸進行軍事演習,美國已經把俄羅斯逼回到國境線上了,俄羅斯如果有錢了肯定會增加軍費開支,以便應對美國的威脅,從東向西進行反向擴張。


此外,在委內瑞拉和伊朗、敘利亞等國的問題上,俄羅斯也會出手闊綽,進行大規模援助,美國在中東等地區的戰略基本上會被俄羅斯打亂。

誰都不會讓一個互相競爭的對手有喘息的機會,除非俄羅斯能夠像日本一樣放棄武裝,但是日本是被迫的,俄羅斯還有選擇權,不可能不要武裝。

俄羅斯擁有100萬軍隊,先進的五代機,各類,先進的導彈和反導技術。現在這部龐大的戰爭機器沒有開足馬力,主要是軍費不足,有錢了,俄羅斯軍隊的武器裝備在數量方面追上美國,美俄爭霸將會全面開啟。



沒有誰會給競爭對手喘息的機會,因為只要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能換回最終的失敗,誰都承擔不起。


視野新觀


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其實在蘇聯解體後一段時間還不錯。但是葉利欽發現西方對俄羅斯根本不信任之後,外交政策開始轉向。美俄關係就逐漸冷淡,一直到普京上臺後越來越冷,以至於2014年因為克里米亞危機而總爆發,美國對俄羅斯揮舞制裁的大棒。從這個角度而言,西方是兩國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

當年美國和蘇聯是兩強爭霸,雙方在地緣戰略競爭上,長期相持,由於美國的戰略決策錯誤,美國在發動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後, 國力被極度消耗,使美國國力元氣大傷,這兩次的戰略錯誤,讓美國在地緣戰略競爭中,被前蘇聯壓的氣喘吁吁,狼狽不堪,處於守勢地位,幾乎就敗給了蘇聯。

領土面積小的國家,發展就非常有侷限性,不可能全面發展,當全面發展到時候美國就可以卡你脖子藉機對你敲詐勒索,對你的出口產品進行調查說你的產品檢驗不合格,罰款幾十億美元,這樣一來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要被美國分走,像領土面積只有韓國那麼大的國家,根本經受不起戰術打擊,常規武器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你打成一片廢墟。

何況現在的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尤其在安全領域依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也是美國推行世界霸權最大的阻力。如果美國放過俄羅斯,讓俄羅斯發展經濟,強大起來的俄羅斯會感謝美國嗎?俄羅斯這個國家,從來不缺乏的,就是霸權野心。俄羅斯的霸權傳統,比美國曆史還久遠。

俄羅斯經濟疲弱,原因是美國長期的打壓俄羅斯,其結果是俄羅斯經濟持續低迷,使俄羅斯的軍工資產得不到資金研發、生產、維護而慢慢萎縮,無法構成有效的軍事威脅,再無法與美國產生軍事對抗。所以壓制俄羅斯是美國的長期戰略,更不會讓俄羅斯發展經濟成為美國強大的對手。

美國與俄羅斯本來就是互相競爭互相扶持的,真離開俄羅斯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也會下降,比如歐洲在沒有俄羅斯威脅的情況下肯定不會再聽美國擺佈了;而反過來,如果沒有美國的壓力,那麼俄羅斯也將面臨來自國內的政治壓力。所以,這兩國看似相互鬥得緊,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相互死掐的決心,各自心知肚明。


環球熱點匯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美國不讓俄羅斯發展經濟,也是有著美國自己認為的理由的。

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兩強爭霸就不說了,因為那已經是過去完成時了。而蘇聯解體後,特別是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以後,美俄兩家還是有過一段“甜蜜”關係的。

美俄兩國之間的惡化,注意發生在2014年克里米亞半島危機以後,尤其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因為“通俄門”,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不斷升級的經濟制裁。

美國與俄羅斯較量的主戰場在歐洲,而北約“東擴”,很顯然激怒了俄羅斯人。因為儘管蘇聯解體後的第一個十年裡北約還沒有什麼動靜,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北約的步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而這個時候的俄羅斯政壇上恰恰迎來了一位強人。在他的帶領下,俄羅斯對北約以及美國展開了步步驚心的反擊——從格魯吉亞到克里米亞,上演了一幕幕反擊戰。

克里米亞事件可以看做是美俄關係惡化的一個分水嶺,而克里米亞事件的發生,給了原東歐集團國家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和民眾也敲響了警鐘。

美國當然不能容忍,眼眼睜睜看著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和勢力範圍內擴大,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就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而對象首先是俄羅斯個別公民。

接下來穿插著發生了俄羅斯“前間諜”克魯斯帕的中毒案,美國為了表示對盟友的支持,又與歐洲國家步調一致的對俄羅斯追加了制裁。

美國經濟制裁的高峰,發生在2016年總統大選以後。美國人認為川普總統“意外”獲勝是俄羅斯的“貢獻”,所以經濟制裁從個人擴大到了公司企業,政府官員以及俄羅斯金融業。

俄羅斯在美國在經濟制裁下,經濟發展舉步維艱,這是後話。但是美國經濟制裁的原因應該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美俄雙方都沒有摒冷戰思維。


閒看秋風999


不是美國不願放過俄羅斯一國,而是美國不願放過一切有能力超越美國的一切國家或潛在對手,美國以利為榮,以受益為宗旨。在美國政客看來,國與國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關係,只承認利益關係,見不到利益,美國瞬間會翻臉,見不得他人坐大,與已平起平坐,更見不得與其分庭抗禮。美國政治既定方針是:決不允許任何國家或政治集團超越美國,一旦發現有超越或逼近美國自己,它就無端指責你,打壓你,經濟上制裁,軍事上武裝干預,就是要把超越勢頭打壓在萌芽狀態。對大國採取不首先武裝侵略,而是經濟制裁,或尋找代理人,盡一切可能性分化瓦解分裂其國家,以最小代價辦成意想不到的大事,以致國家四分五裂,民冤沸騰,當局垮臺。國家一旦分化成割據的小國,豈能還對美國有構成所謂威脅力量呢?故美國千方百計在經濟,軍事裝備支持其美國在它國代理人,目的分裂其國家,減少美國認為的競爭對手。美國深知以武裝侵略勢力相當的大國,代價太大,唯恐得不償失,只能緩緩圖謀其內部矛盾激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美國對外一直遵循治國之策。


ZhZhW45882


美俄衝突與爭端,是海權論與陸權論之爭,是霸權與潛在霸權之爭。

1、從地理位置上,歐亞非大陸幾乎是連在一起的,相當於一個世界島,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和領土。陸權論認為:誰統治了東歐,誰就能控制大陸心臟地帶;誰控制大陸心臟地帶,誰就能控制世界島(歐亞大陸);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從地緣政治上看,最有可能控制歐亞大陸的是俄國和德國。那麼現在主導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美國孤懸於世界島之外,自然要把潛在威脅消滅於萌芽之中。

2、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以蘇聯解體告終,但是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遺產,憑藉軍事力量第二的影響力,可能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自然要打壓俄羅斯,一個衰敗的、不斷虛弱下去的俄羅斯才符合美國的利益。


東方貝雷


很簡單。餓螺螄短短幾百年從一個小鎮大公國擴展成世界第一大領土,其侵略成性,殘暴成性,一旦其經濟條件提升,配合以本身具備的強大軍事實力,以餓螺螄為了領土不惜國內炮灰代價的殘酷性,侵入歐洲美帝根本不敢阻擋。加上南方黃鵝後裔歸順後,餓螺螄必定肯定席捲全球。美帝根本不是餓螺螄對手,只能被餓螺螄吞併。或者,就算不會被吞併,也只能被餓螺螄壓著打。


用戶67378200008


俄羅斯是老牌法西斯侵略性國家,俄羅斯強大了其他國家就危機了。


去玩耍AA


強大的俄羅斯也許是世界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