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建設|琶洲高標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21世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引領著新的風口。在廣州琶洲,正在熱火朝天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下簡稱“琶洲試驗區”),將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創新引擎和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助力廣州進一步激發創新發展動力,和大灣區城市一起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試驗區捷報頻傳,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大廈本月即將封頂;在同一片區,微信總部在此落戶,騰訊大樓也在加緊建設。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案例聚焦

琶洲據“互聯網+”風口聚起阿里微信等眾巨頭

在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除了全球聞名的廣交會展館,還有一批互聯網公司的總部大樓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工人們正在工地上緊張地施工建設,一棟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區域內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本月即將封頂,復星南塔樓也將於本月封頂。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企業的三個“想不到”

看到項目即將封頂,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項目報建團隊負責人郭經理回憶滿滿。他介紹說,該項目位於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的核心區域,屬於商業建築項目。按照阿里巴巴集團的規劃,項目辦理施工前的手續只有1年的時間。正當他為了辦理報建手續時間緊迫而發愁時,琶洲政務服務中心海珠政務專員主動上門服務。政務專員小馮說:“雖然貴司對項目開工的時間節點要求較高,從以往傳統的審批流程考慮確實較難實現,但只要啟動‘並聯審批,容缺受理’的模式去推進項目建設工作,我們有信心幫您實現項目進展比貴司規定的時間節點提速70%。”

“說實話,我從事項目報建工作,也算是比較長時間了,沒想到華南運營中心這個項目,卻帶給我三個‘想不到’。第一個‘想不到’是這裡的營商環境已經達到了國際化的水平。自從我們意向拍取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地塊開始,海珠政務就充當了我們的引路人,積極牽頭對接國土規劃、建設、環保等多個職能部門,為我們辦理各項審批手續提供了正確的指導,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確實下了狠功夫;第二個‘想不到’是審批時間快。在以往的工程報建業務中,從拿地到開工,我們保守估計要耗時2年時間。但在海珠,報建時間比我們預估的時間至少快了5倍以上。這有賴於琶洲政務服務中心有一支專業服務團隊,專門為我們免費提供審批報建服務工作,為我們節省了不少辦事成本,‘太棒了!’我要為小馮他們點贊。第三個‘想不到’是可以一次辦理多項審批,材料暫時不齊也能辦。按照我們報建行業的‘老規矩’,‘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在這裡,海珠政務服務專員啟動‘市區聯動、並聯審批’的模式,一次性可以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准書,讓我感受到‘琶洲速度’,市區聯動、聯合審批這種模式不僅可行,還十分節省審批時間,本來這兩個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還需要在國土、規劃、測繪等部門來回跑,現在只需跑一次,而且一週就能出結果,另外,材料沒有帶齊也可以先行受理和審批,讓市民辦事最多跑一次,這個實在大大出乎了我的預料,也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審批報建的認識。”

“互聯網+”龍頭在此集聚

據介紹,琶洲自2015年6月以來,琶洲西區共出讓28宗地塊,引進了21家企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復星、國美、鵬潤、小米、歡聚時代、唯品會、科大訊飛、康美藥業、粵科金融、粵傳媒、環球市場、市工商聯、南方出版傳媒、TCL、華邦、中遠海運、三一重工、樹根互聯、珠江實業,企業計劃總投資725億元。其中,核心區19個地塊全部完成出讓,由騰訊、阿里巴巴、復星等13家企業拍得,“互聯網+”龍頭企業在此集聚,打造最強創新軍團。

目前,琶洲西區拍地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1個拍地企業項目已全部立項,其中17個已經動工。環球市場、唯品會項目已封頂(共4棟);阿里巴巴、復星項目局部封頂(共3棟);國美、小米、華邦正在進行地上主體結構施工;市工商聯、鵬潤、歡聚時代、TCL、粵傳媒、粵科金融、康美藥業推進地下結構施工;科大訊飛、騰訊正在推進基坑施工;南方出版傳媒即將啟動基坑開挖工作……項目開工率超八成。

根據海珠區有關部門有關負責人透露,位於琶洲試驗區的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4月即將封頂,復星南塔樓也將於4月封頂。去年8月,環球夢大廈項目成為琶洲拍地項目中首家封頂項目,預計唯品會總部大廈於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建設期,這些琶洲項目已開始在海珠區註冊公司,開展業務,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4.7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77億元;2018年全年數據顯示,該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42億元,同比增長9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12億元,超出2018年全年計劃投資額84.6%;按照規劃,到2025年,新增就業人口超10萬人。

在這些龍頭項目的帶動下,一大批科技創新企業加速向琶洲集聚,2017年琶洲地區新增市場主體3236家,2018年琶洲地區新增市場主體2277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這樣描述琶洲:“琶洲將凝聚一批互聯網龍頭企業,希望能夠藉此形成一個新經濟的區域優勢,我覺得未來有很廣闊的空間。”

小米科技董事長、CEO雷軍在調研琶洲小米科技華南總部建設工地時也表示:“海珠區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招商服務效率高、質量好。”

孵化平臺體系正在形成

去年6月,珠江實業公司在琶洲拍得土地,將以只租不售的形式建設人才公寓,琶洲以眾創空間、孵化器為主體的孵化平臺體系正在形成。琶洲試驗區內的工業廠房、村社物業等紛紛提質提效升級改造,目前已建成了M+創工場等8個科技產業園區、孵化器,總建築面積18.8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近500家。

琶洲目前已有環球貿易中心、保利天幕廣場、保利中悅廣場、環匯商業中心、寶地廣場、萬勝廣場、廣報中心等高端樓宇投入使用,未來還將陸續有高端樓宇建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產業承載空間大。琶洲的新建樓宇也吸引了七客聯創等孵化器運營企業關注,寶地廣場已引入了德培利左巢孵化器項目,為企業成長提供優質的支撐服務。

據統計,海珠區全區共有科技創新園區2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3家,總孵化面積66.72萬平方米,其中3家國家級孵化器、5家省級孵化器(含國家級培育)、4家市級孵化器。建成眾創空間22家,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3家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試點單位。T.I.T創意園、廣一電商園、海珠創意園、海珠區科技產業基地琶洲園區年稅收超億元。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基層思考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海珠區科工商信局局長陳宇

依據企業成長軌跡定製梯隊計劃

培育傳承創新特質的本土獨角獸

“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被定位為海珠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平臺,同時積極爭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落地琶洲”。海珠區科工商信局局長陳宇表示,海珠區圍繞建設創新島的戰略目標,堅持走海珠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試點打造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陳宇說,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海珠區依據企業的成長軌跡,定製了梯隊發展計劃。首先是解決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難點痛點的集中性投資後補助政策,其次為蓄勢待發的高估值企業定製了未來獨角獸政策,再次優化了增速快、業態新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扶持政策,並新增已趨向成熟的“四上”高企和創新標杆企業獎勵,最終歸於獨角獸和重點企業的培育工程。科創部門希望通過構築企業成長體系,不斷探索企業成長的可能,延伸企業發展的“長度”,力爭培育出傳承創新特質的本土“獨角獸”。

陳宇透露,下一步,海珠區將充分整合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優勢、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地域優勢和以廣交會為龍頭的“國際展都”優勢,高標準謀劃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面完善區域創新生態。他表示:“琶洲目前有總部集聚區、有中國風險投資琶洲大廈,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均呈現集聚態勢,我們將在琶洲打造綜合保稅區、政策創新先行區、粵港澳合作示範區,主動參與對外開放和交流,加快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平臺夯實基礎,打造海珠創新島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典範。”

具體來說,一是依託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總部集群,發揮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的引領效應,一方面支持試驗區龍頭企業深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引領打造國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範區。另一方面強化上下游產業導入,裂變形成創新產業集群,引育並重加快“獨角獸”和“瞪羚企業”集聚。同時,將爭取申報設立海珠綜合保稅區,利用綜保區綜合稅收優勢,強化琶洲地區會展、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工業及人工智能製造等優勢,實現創新驅動。將加快琶洲試驗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擴建廣交會四期展館、琶洲物流輪候大樓等項目,重點推進琶洲航站樓綜合體項目,規劃建設機場航站樓、會展塔、海關口岸和聯檢大廳,建成連接機場、南站的南岸樞紐國際會展中心區,強化琶洲地區的會議和會議服務功能。

為推動數字經濟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還將積極申報廣東省大數據試驗區,集聚數字企業、數字技術人才,對接大灣區資源,形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

同時,加快匯聚國內外知名高校、中科院以及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科研要素,推進斯坦福啟天(廣州)聯合研究院、國科大灣區創新城、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廣州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建設,並積極爭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落地琶洲。

專家點評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廣東財經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劉湘雲

推動兩大領域粵港澳合作

深度參與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劉湘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之一,高校雲集,高端資源和科技創新要素薈萃,區位優勢明顯,是廣州發展“黃金三角”之一。試驗區將重點建設高品質總部企業集聚區和國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範區,通過重點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和琶洲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構築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高地,並進一步推動這些領域的粵港澳合作,擴大其應用領域。

劉湘雲指出,琶洲試驗區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總部集聚效益凸顯,創新引擎和樞紐地位日益突出,規模效應初顯。試驗區應繼續把握創新資源豐富和產業集聚度高等區位優勢,緊緊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搶抓技術產業新高地優勢,加快自身建設和發展,將“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積極打造成為“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推動琶洲形成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外向型和創新型經濟集聚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

劉湘雲表示,通過多方共同努力,試驗區將打造成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示範區、創新發展試驗區、協同發展特別合作區和應用展示先行區的試點示範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為共享數字經濟帶來新機遇,兩者的結合前景廣闊,琶洲發展大有可為。

溫馨提示:相關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湾区建设|琶洲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