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菊地”話脫貧

九江新聞網訊(黃惠琦 特約記者 鄒平飛)清晨,位於廬山腳下的濂溪區賽陽鎮湯橋村還籠罩在霧氣中,61歲的村民孔菊華就來到菊地裡忙活起來。

“種金絲皇菊不僅有務工的收入,年底還有收益分成,只要堅持走下去,相信這以後的日子一定越過越好。”聊起生活條件的變化,孔菊華特別感慨。她告訴記者,年輕時丈夫就已去世,自己身體又不好,家庭條件十分困難。如今,在村婦聯主任王華的示範帶動下,自己和其他8名貧困戶都參與到金絲皇菊種植中來,經濟條件都得到較大改善。

湯橋村曾為賽陽鎮3個空殼村之一,全村總戶數232戶1030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49人。2015年,王華參加江西省啟動的“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赴江西農業大學深造。在學習過程中,她瞭解到金絲皇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便萌生了回鄉種植金絲皇菊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念頭。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和學習,她逐漸掌握了種植的相關專業知識。2017年試種了1畝左右的金絲皇菊,並吸納了5名貧困人員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王華的試種成功,貧困戶們都看在眼裡,幫扶單位濂溪區政協的幹部們也記在了心頭。2018年開春,幫扶幹部就來到湯橋村,幫助和扶持通過“一領辦三參與”模式,組織貧困戶成立了合作社,一起種植金絲皇菊。說幹就幹,合作社從農戶手中流轉來5畝土地種植金絲皇菊。合作社成立後,王華作為理事,積極發揮技術上的優勢,從種苗、管理到包裝、銷售,更是親力親為,一絲不苟,在她的努力下,合作社第一年就喜獲豐收,收益達到10萬餘元,每戶貧困戶收益分成已達到1000餘元。

“輸血式扶貧只能管一時,產業扶貧才能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王華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把金絲皇菊產業做大做強,帶領更多貧困戶儘早脫貧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