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以前我認為茶是成年人的社交飲料。長大後,我才知道,酒才是成年人的社交飲料。

古今中外,都共同遵守著一種古老的民俗“無酒不成席”

有人以酒助興,也有人借酒消愁。

可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醉了就撒酒瘋的更是大有人在。

他們要麼胡言亂語;要麼大發脾氣;要麼百般失態。

於是乎,說到喝酒,最怕的就是酗酒成癮,或者不小心被灌得過多。

可,喝醉酒就一定是無趣、不雅、不堪嗎?

從前可不是這樣的,醉酒佳作可不少見。

01

王羲之:

最高級的酒局,沒有姑娘只有詩

東晉時期,宰相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年輕時,他做過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但年僅四十幾歲的他,以“與上司合不來”為由,任性地辭了職。

辭職後,無官一身輕,經常遊山玩水、吟詩會友,並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潛心於書法藝術。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的凌晨,天剛破曉,他便起床叫醒自己幾個兒子,召集了幾位官員,到會稽蘭渚山麓的蘭亭聚會。

山清水秀,春暖花開,他們一路歡聲笑語,行走在山中小路。據說,這次蘭亭聚會,到場共42人。

聚會場地,雖不奢華,但到場的都是有頭有臉、有權有勢,有才有威望的嘉賓啊。

軍中大佬、政界要員、文壇騷客、社會名流,一個不缺。

此外,聚會的儀式感,也毫不遜色。

作為東道主的他,首先發言感謝眾人的捧場,全程好吃好喝的照顧周到,期間還不忘設置一些遊戲盡興。

其中,曲水流觴的遊戲,最受歡迎。

所謂曲水流觴,就是“席地而坐於彎曲蔓延的溪邊,將斟滿酒的觴置於溪之上游,然順流而下,觴停滯在誰的面前,誰就得賦詩一首,不成者,罰酒三觥。”

酒水一浪接一浪,詩歌一首接一首。不知不覺,夕陽西下,酒也喝了個精光。

最後,眾人為了紀念此次聚會,提議將所做的詩編成詩冊,並起哄讓東道主作序。

東道主盛情難卻,醉醺醺地握起毛筆,蘸了蘸墨汁,環顧四周,靈感泉湧。

只見毛筆飛舞,一落一起,一靜一動,眨眼之間,325字序言一蹴而就,現場響起雷鳴般掌聲。

據說,第二天,他看“草稿”有塗改,想重新寫,卻始終寫不出“草稿”的神韻。

尤其是序言裡的二十多個“之”字,各有千秋。

此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名聲蹭蹭地往上漲,還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而王羲之本人則被冠名為“書聖”。

後來,王羲之的醉酒佳作《蘭亭集序》的真跡,消失無蹤,有不少粉絲模仿過真跡。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最有名的粉絲當屬唐太宗李世民了,傳說他致死要將《蘭亭集序》的真跡陪葬,千方百計終於找到了,但沒有得到證實。

都說喝醉了,神志不清,我看王羲之不僅神志清醒,還將自己的書法造詣推上了人生的巔峰。


02

張旭:

喝醉了,還能將字寫得更好看的,還有著名的“草聖”——張旭。

他的書法與他“撒酒瘋”的能力密切相關。

他常常在醉酒後,將自己關在屋裡,時而大聲呼喊,時而狂奔亂跳,十分折騰。但也一定會提筆凝神,揮灑筆墨。

不過最出奇的是,他覺得毛筆寫字不夠盡興,乾脆放下頭髮,把頭髮伸進硯池,吊著一把有思想的“毛筆”,搖頭晃腦地書寫。

酒醒後,再看著醉中之作,被自己的書法驚豔到,於是毫不猶豫地發了條朋友圈,配文是:龍飛鳳舞,別有神韻。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不到十分鐘,便得到了眾多社會名流與知識分子的點贊

還有一些大咖在評論區寫詩誇讚,蘇軾的點評是:“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

杜甫見到了覺得自己也不能落伍啊,也跟著評論:“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與張旭同時代的,另一位書法家——懷素,也是不醉不書的奇葩。

懷素雖出家為僧,卻無視禮教戒律,嗜酒如命,稱為“醉僧”

喝醉時,隨意書寫,“每酒酣興發,遇寺壁、裡牆、衣裳、器皿,靡不書之”。

他在自書的《自敘帖》中,直白地表示:“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何以癲狂?惟有飲酒。後人將張旭與懷素的書法總結為“癲張狂素”

03

李白的真心話與大冒險

以上幾位都因喝醉後,書法造詣了得,得名天下。

而接下來這位,則是醉後作詩了得,傳名天下。據瞭解,他生前,因喝醉而作的詩有百首。

他敏捷的才思和豐富的想象力,無人能及。他寫詩,豪邁且自帶仙氣特效,故稱為“詩仙”

人們認為,他的仙氣來源於酒,後人甚至傳言,他生於酒死於酒。

讀過他的詩的人都知道,他對月亮情有獨鍾。小學就學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有無酒不成詩的境界。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碰巧又是月圓之日。

在文德橋旁邊酒樓落腳的李白,一邊喝酒、一邊賞月、一邊吟詩作賦。

吃飽喝足,身體也暖和了許多,於是下樓。

走到文德橋,低頭一看,忽然發現月亮掉在水裡了,河水被清風吹得一晃一晃的,給月亮增添了幾條黑紋。

醉醺醺的李白,認為月亮被河水弄髒了。於是縱身一跳,顧不得其他。

撲通一聲,引來了不少觀眾。酒樓裡的顧客也都聞聲而來。

嬉笑到:大冷天的,你為何尋短見啊?只見李白揮揮手,嘴裡嘟囔著什麼。

遂有傳言,李白就因撈月溺水而亡。

04

劉伶:酒後飆車,切勿模仿

李白只是因喝醉跳水,而還有更為酒瘋狂的是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劉伶

他出生於“酒都”安徽,且有他最喜歡的醉三秋。

一旦喝醉了,就喜歡飆車,破破爛爛的馬車,吱吱呀呀地一路狂奔。

他的馬車裡還隨時裝著鐵鍬鋤頭,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在路上義務植物造林呢。

實際上,他是怕醉死在路上。於是告訴僕人:“若是醉死在途中,死哪裡葬哪裡,免得你們到處抄傢伙。”

他的人生觀是:喝酒即是為了活著,活著即是為了喝酒。

此外,他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

他曾洋洋灑灑地寫下一篇千古妙文——《酒德頌》:

文藝男酒後裝逼指南

文中所寄託的是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他生活在亂世,卻無力挽救。醉酒的言行,都表明了他對虛偽道德禮教的憎惡,內心對自然純真的追求。

但,如此嗜酒如命,不被老婆干涉是不可能的。

劉伶夫人“捐酒毀器,涕泣苦諫”,逼他戒酒。於是,他對天發誓,再也不喝酒。

可男人的嘴,騙人的鬼,何況是酒鬼的話,怎能信乎。

因長年累月沉溺於酒水,他早已漸入“人酒合一”的境界。

一次,喝醉後的他,在家中裸奔,客人看到斥責他傷風敗俗。

他卻跳起來大喊:“天地是我棟宇,屋室為我衣褲,爾等跑到我的褲子裡來幹什麼?”

客人被氣得半死,扭頭就走。

儘管寫下了千古名文,也無法改變他嗜酒成性的荒誕之舉。

05

古代書畫家,多愛酒,但卻很少爛醉如泥之人。

他們多是在半醉之際,將書、畫、詩拔高,反而在清醒之時,難以表露真實水平。

郭沫若曾說:“當李白醉了的時候,是他最清醒的時候;而李白清醒的時候,則是他糊塗的時候。”

其實,何止李白?

畫聖吳道子、水墨大家徐渭亦喜酒。

酒給了他們許多突發的靈感和激情,飲酒揮毫,落筆生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