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作者 / 一束光

香港金像獎雖然剛剛落幕,但是香港電影的出路仍在探尋。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人沒有了之前的勾心鬥角,但實際上由於香港本土市場有限,香港電影即便達到了空前的團結一致,但失去了天時和地利的香港電影再也沒能復現其黃金時期的輝煌。

香港電影不缺人才,像徐克、周星馳、林超賢以及莊文強這些一線電影人仍然在堅持創作,只不過他們很多人的創作陣地並不在香港,而是早就轉移到內地了。對於香港電影以及大量的香港電影人來說,地利就是內地市場,天時也是如今正處於繁榮時期的當下,香港電影也只有更多的融入到如今繁榮的內地電影環境中,將人和與內地市場這個地利結合在一起,香港電影才能真正地壯大起來。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而在香港金像獎剛剛結束,圍繞香港電影的產業發展在政策上也有了新的動態。今天,香港特區政府向內地相關部門申請的五項措施已經全面通過,內容上包括香港合拍、香港電影人參與製作不受數量限制,港人可報名參選內地電影獎項等多個方面,這些措施的推出將改變香港電影的面貌,也透露出香港電影今後的發展方向。

跌跌撞撞的香港電影,正在變革求新中尋求出路

簡單而言,這次對於香港電影的五項政策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香港人士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作數量限制。

以往香港電影人雖然也時常在內地電影中出現,但整體上無論從幕前還是幕後,香港電影人的參與只是個別,影片從整體上看內地屬性還是更為突出,香港元素並不強。

比如在幕後人員上,即便是在林超賢、徐克、周星馳以及陳可辛這些香港一線電影導演的作品裡,他們的影片更多也是由內地演員主演,其中的香港演員只是個別,參與度並不高。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而在香港電影演員主演的內地影片裡,即便有劉德華、郭富城、梁家輝、張家輝這些香港演員主演,但在搭配,他們更多的是與內地演員搭檔,很少出現由多個香港演員共同挑大樑的電影。

新政的推出更多是體現影片的香港力量,讓香港電影人更多的出現在內地影片當中,成為影片的主體,而不是再像以往那樣受制於規定,香港電影人參與影片上有一個明顯的比例限制,只能成為一部影片的點綴。

這也意味著,在今後上映的內地影片中,觀眾將能看到更多香港電影人的身影。

實際上,內地影片也有過一段時間的香港明星熱,比如內地電影商業化早期的《英雄》,張曼玉、梁朝偉、甄子丹等香港演員的加盟,也突出了影片的香港元素,不過這一時期,這些明星的加入更多是為了票房考慮。之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不斷壯大,香港明星的價值體現逐漸消減,他們在影片中的地位也逐漸被內地明星代替。

第二,對內地與港澳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

在每年上映的合拍片當中,其中香港和內地的合拍片佔了一半的比例。在這些合拍片中,除了少量的香港公司參與內地電影的投資外,更多的是大量的內地影視公司參與香港影片的投資。不過對於這類合拍片,之前有著明確的規定,比如影片在主創上不僅要求有內地演員參與,而且有著具體數量的規定。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對於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新政在內容上也有了調整,今後這類合拍片對內地和香港演員不再做約束,即便是純正的合拍片,也可以全部是香港演員參與,內地演員不再做硬性規定。

此外,內容元素上也是如此,更多的警匪片或犯罪片也將不受內地環境的約束,在內容和結局體現上也將更為靈活,這類影片不一定非要體現反貪的主題,也不一定非要講述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故事。

第三,取消收取內地與港澳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

這次新政也對香港和內地合拍片在立項申報費用了做了調整。其實對於立項申報費用的取消,早前已有先例。去年,國臺辦曾發佈31條惠臺措施,其中在電影的合拍片的內容上,臺灣電影人除了不受參與人員以及投資比例等限制外,取消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的相關規定也同樣顯眼。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此之前,兩岸合拍電影還需支付60萬新臺幣(摺合人民幣13萬)的立項申報費,新政出臺後,這項費用的取消就減輕了臺灣相關公司的負擔。而以此標準,香港在內地的合拍片更為密切,影片數量也更多,其中涉及到的立項費用自然也更高。這次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的取消,同樣減輕了香港方的負擔,增強了香港公司和電影人的合作意願。

第四,香港電影及電影人可以報名參評內地電影獎項。

香港電影人雖然也能獲得內地電影設置的獎項,但從以往獲得的獎項本身看,這些項目也往往屬於合拍片,香港電影人整體上獲得的獎項非常稀少。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造成香港電影人人獲得獎項少,主要與內地電影獎項的評選標準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金雞獎的評選標準就有這樣的規定: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樣的硬性規定也意味著純粹的港片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內地電影獎項的評選,香港電影人只有在內地合拍片中才有獲得獎項的機會,而這次新政的推出也打破了對香港電影的諸多限制,也讓香港電影人更多的融入到包括金雞百花獎以及華表獎在內的內地電影獎項的評選中。

第五,香港電影企業在港澳地區及海外發行推廣優秀內地電影及合拍片可申請獎勵。

以往,香港電影公司發行公司在香港本土發行純國產片時,收益較少,大多數情況只能獲得相應的發行代理費。毫無疑問,這樣有失公正的規定既不合理,也從某種程度也打消了香港電影公司的參與性。

而這次新政的推出也對香港電影公司進行了更多的保護,從政策上給香港公司提供了利益的保障。

合拍片升級,內地化加速,香港電影未來面貌如何?

實際上,這次新政的推出也體現出香港電影在本土低迷的市場下對於出路的探尋,以及對於內地電影市場融合的需求。

而早在去年9月,內協會拜會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就曾呼籲香港電影“爭取參照國臺辦惠臺31條措施,放寬演藝界在內地的發展限制”以及“電影發展基金加大項目資助”等多方面的舉措。

如今,半年之後,這個政策也終於落實,香港電影以及香港電影人也享受到幾乎不亞於臺灣電影人的待遇。目前以上五個政策已經獲得內地相關政府機構的同意批准,這也意味著以後的香港電影在創作上更加自由,而在內地市場上也會有更大的舞臺空間。

可以預見,未來的香港電影人和香港電影也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香港電影人將全面參與到內地影片當中,他們不再受以往對創作人員比例的規定限制,這也意味著今後在內地電影中,觀眾將看到越來越多香港電影人的身影,甚至是創作班底全是香港電影人的合拍片作品。

當然與之帶來的則是更多港人北上尋求發展機會,堅守香港本土創作的人員仍將萎縮。

其次,在合拍片上,香港電影人雖然在商業片類型上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但由於之前受到合拍片的諸多規定,很多題材和元素都帶著內地的元素。而之後,香港電影在合拍片的創作上,也將享受到更多的話語權,主創人員也不用太顧慮內地元素,沒有水土不服的限制,他們可以專心的創作自己更擅長的類型片。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當然,雖然內地觀眾有機會看到更多的港片,但這類影片也同樣面臨著挑戰。畢竟北上的香港電影人他們並沒有內地電影人更瞭解內地的觀眾,能否提供出內地主流觀眾認同以及喜聞樂見的電影,也是對他們創作的考核。

而這或許也意味著,更多的香港電影人也需要根據內地電影的市場做出調整。生產純粹的港片或許在內地也不一定找到市場。機會是多了,但是挑戰也同樣大了。

此外,通過這五項規定,香港電影還將更大化的和內地電影進行融合,提高其在內地以及國際的影響力。比如隨著內地的電影獎項的評選這次對香港電影人的放寬,也會增加他們獲獎的幾率,擴大他們與內地影視公司的合作。當然,有了更多香港專業電影人參與評選,內地金雞百花等獎項的專業度和關注度也會得以提高,這本身也是一種雙贏。

五條新政,能否再造一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對於這五項規定的推出,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評價道,這將有助進一步提高內地與香港合拍片的靈活性和降低成本、鼓勵香港電影業界更積極參與內地電影和合拍片的製作和推廣、提高港產片在內地的知名度和認受性,以及為香港業界提供更多在內地發展的機遇,推動兩地電影業共同發展。

在拍sir看來,其實香港不缺人才,但本土市場有限,很多電影人並沒有好的出路;與此相比,內地電影有著更大的市場前景,但人才供給仍舊缺失,讓香港的電影人更好的融合到內地電影市場裡,才能讓國產片發揮更大的價值。

而隨著新政的推出,今後內地片和香港片在之後也不在有太多的區分,二者的大融合也會更加明顯。投入更大內地市場的香港電影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香港電影人能否抓住這次難得的良機,也考驗著更多的香港電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