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前幾天,平臺君的朋友圈都在抱怨:現在坯布的利潤太低,做紡織太難!沒利潤,日子過得緊巴巴!


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紡織行業利潤低是眾所周知的。

山東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水平,平均在3%左右,而江蘇和浙江平均在8%左右。

而在山東如意控股集團卻有一款面料,一米賣六萬八,一匹的價格能買一輛勞斯萊斯!


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同樣是紡織服裝行業,利潤相差卻如此大,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01

環保稅至

2018年1月1日,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以此取代施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

根據《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環保稅規定的稅額下限為:大氣汙染物每汙染當量1.2~12元;水汙染物每汙染當量1.4~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每噸5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危險廢物為1000元每噸;工業噪聲按超標分貝數,每月按350元~11200元繳納。稅額上限為不超過最低標準的10倍。

“環保稅佔企業繳納稅費的比重較低,一般在1%以下,所以不構成企業的主要負擔,‘費改稅’後對企業成本負擔影響不大。”紹興永耀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雪英在談到“費改稅”時表現得較為輕鬆:“徵收環保稅目的就是鼓勵企業減少排汙,作為企業,我們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但也有一部分企業坦言“費改稅”後,公司的經營成本仍出現了一定的上漲。浙江巴貝紡織有限公司開發設計部副經理竺雲海對記者表示,“費改稅”後,由於排汙項目有所增加,因此企業交稅的資金數目還是比以前要多。“不過總體來說,企業還可以承擔,問題不大。為了保證下游客戶的利益,目前公司的產品報價並沒有上漲。”

編輯點評:由於“環保稅”是定額稅率,即多排放多繳、少排放少繳。因此,環保稅負的差異,會帶來企業產品價格等差異。環保稅以“優勝劣汰”倒逼企業主動減排,履行環保責任,從而促進企業推進產品轉型升級,發展更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產品。


02

染價瘋漲


染料價格漲勢兇猛程度令人咋舌。據悉,4月4日,江蘇鹽城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響水化工園區是江蘇重要的化工基地,也是多家染料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所在地。一時之間,染料行業掀起漲價潮,斷貨潮。染料是印染企業的主要成本,染料的走強,其在印染企業中的成本佔比,整體上一直呈上升趨勢。如今,購買染料的原料成本,已經由原來1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20%~25%。

在整個印染產業鏈中,印染廠相應處於尷尬地位,上游染料公司處於集中地位,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染料公司藉機對染料進行調價,由於染料企業相對處於優勢,印染廠作為染料下游企業,染廠數量眾多,且處於分散狀態,面對染料價格上漲,被動接受。

來勢洶洶的染料漲價潮顯然已給下游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染費是不得不漲,而且考慮到客戶的接受度,我們也不敢漲太多,染費的上漲幅度遠遠比不上染料的漲幅。”盛澤地區一家染廠業務員說道。

編輯點評:對於原料如此上漲,現在很多印染廠也只能無奈接受,紛紛上調漲價,將成本轉移至下游,後續染費上漲趨勢明顯,布老闆的利潤又要縮水了。


03

旺季不旺


今年的三月小旺季行情一般。如今已經到了4月中旬,訂單依舊不見起色。很多布老闆認為,今年的“金三銀四”怕是要黃了!

其實紡織市場有“三上三下”的說法,三年景氣週期已至,接下去面料市場將會出現產品價格漲幅放緩、成交下滑、生產訂單環比回縮等“降溫”信號。

今年的仿真絲,滌塔夫、春亞紡等產品表現不佳。“目前我們手頭的訂單大概還能做20天左右,但是接下來是否能順利接到新單還不好說。”吳江地區以生產滌塔夫的織廠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們價格雖然沒有調整,但是各項成本上去,也等於變相在降價,接下來如果行情不好,估計會跌價。”

另一滌塔夫生產廠家沈總表示已經跌價0.10元/米。“我們廠已接訂單為主,雖然今年訂單量還是比較穩定,但是利潤空間感覺有萎縮,我們的報價已經跟著原料跌了有0.10元/米左右,利潤也不是很好。”

據瞭解,目前個別廠家由於新單不暢,從而已經進入無單模式,“今年訂單情況不佳,我們廠裡庫存在上升,接下去利潤還有可能壓縮。”另一紡織老闆吳總說道。

甚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潮汕某企業負責人苦笑稱,今年以來,企業就屬於半停工狀態,進入傳統旺季之後,企業的基本狀態並無改變,且周邊的部分企業也有這樣的狀況。

編輯點評: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整個面料行業正在面臨著多方面的考驗。為了破解難題,面料企業需要手握創新產品、擁有上佳市場策略,這樣才能有望成為頂霜傲雪的寒梅。


04

產業轉移


2017年開始,關於噴水織機的專項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各地相繼出臺企業停產限產的規定,對紡織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以吳江地區為例,2017、2018年全年累計淘汰低端、非法噴水織機分別為44408臺和30642臺。2018年盛澤鎮通過總量控制,差別化、有序推進噴水織機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共計淘汰噴水織機1.24萬臺,據瞭解,吳江正力爭通過2017至2019年三年時間,將噴水織機總數量從34萬臺減至23.8萬臺,確保總量減少30%。

隨著近兩年東南沿海地區環保嚴政頻出的情況下,大量紡織企業湧進中西部,那裡暫時還沒有令人頭疼的環保關停,那裡生產成本更低,那裡人工更為便宜。一時間,大量化纖紡織企業在中西部跑馬圈地,助推了中西部的織造產能迎來跨越式增長。

那麼,在中部和吳江、嘉興,紡織企業在成本上究竟存在多大區別呢?以安徽為例,算了一筆帳。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比盛澤高這是與當初的預想不一致的,比如擋車工工資在安徽是9500元/月,盛澤基本上在8000元/月左右,不僅如此,招工難的現象依舊存在。

土地成本:租金跟盛澤地區差不多,都在200元/平左右;如果是自建廠房,現在的價格也沒有多少優勢。

物流成本:由於大部分聚酯工廠、印染和終端銷售都集中在江浙一帶,紡織企業如果搬遷到中部的話,或將承擔雙份物流成本壓力,比如原料運過去100元/噸,坯布運過來0.15元/米。

指標、稅負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噴水織機指標比吳江地區多,指標批起來也比較容易,這是一大優勢,此外稅負也是影響企業成本的一大方面,受到優惠政策的影響,蘇北安徽等地的稅負普遍低於東南沿海地區。

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編輯點評:2019年,這些轉移中西部的產能已陸續上馬,外圍產能井噴,必然會引發低價競爭,一些資金鍊難以維持的企業也會面臨洗牌、淘汰,所以2019年對江浙坯布廠家而言,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編後語

本以為紡織行業利潤都是非常低的,但是看到卻有人把生意做得如此好。這引發很多布老闆的思考。看來,主動變化應對市場、產品研發積極投入、嚴控產品質量,在紡織行業,不是坐以待斃,而是積極自救,樂觀面對。都在提“產業轉移”、“轉型升級”,然而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誰能留下,誰被洗掉,從來都不是一道選擇題。


利潤太低!旺季不旺!賣布太難!為什麼紡織老闆都在叫苦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