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或收購中江信託 50億爆雷“燙手山芋”如何處置?

一邊是股權變動,一邊是50億爆雷項目誰來接手,中江信託近期的動向備受關注。

2018年11月底,銀保監會發布中江信託股權變更的批覆公告稱,同意雪松控股受讓領銳資管、大連昱輝、天津瀚晟同創和深圳市振輝利合計持有的中江信託71.3005%股權。此次股權變更完成後,雪松控股將成為中江信託的第一大股東。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中江信託人士處獲悉,目前雙方正處於股權交接的過程中,根據近期召開的內部會議,將於5月底之前完成股權交割。

“現在我們內部業務是全部暫停了,都在開展股東交接的相關工作,律所、審計機構在進行資產審計。”一位中江信託內部人士透露。

收購價格200億元?

關於雪松控股收購中江信託一事,市場有頗多關注點,其中之一是收購價格。此前,市場曾有100億、150億等不同版本的傳聞。4月16日,上述中江信託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收購價格為200億,首批按照30%支付60億,後續資金將陸續進入。不過這一說法並未得到雪松控股方面的確認。

根據中江信託披露的未經審計的2018年經營數據,其2018年的業績繼2017年大幅下降之後,進一步下降。截至去年底,公司業務收入3.5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5.25億,淨利潤僅4700萬,投資收益僅為950萬,淨資產為69.63億。對比2017年報,中江信託年實現營業收入9.45億元,較2016年同比下降73.9%,其中投資收益由上一年的26.82億元猛降至2.61億元,僅為上年數額的10%。2017年共計實現1.73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90.99%。

爆雷項目如何處置?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中江信託在此前數年中由於業務增速迅猛,被業內視作“黑馬”。但去年以來,卻頻繁曝出項目違約問題,備受市場關注,從“黑馬”成了“網紅”。

在這次收購中,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項目,也是一大焦點。上述中江信託內部人士透露,200億的收購資金中,包括妥善處理這些問題項目。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江信託有二十多個項目存在到期不能兌付問題,其中包括金鶴系列、金馬系列、金海馬系列以及金龍系列,涉及金額超過50億。

一位代理銷售中江信託多款產品的理財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去年以來頻繁曝出逾期問題的產品中,有數個產品已經解決了兌付問題,但更多的產品問題尚未解決,並且在產品違約後承諾的還款方案也未能如期落實,“根據公司給出的說法,是運用了信保基金進行剛兌,但是信保基金額度遠遠不夠。”

一位中江信託項目經理表示,目前有3億信保基金資金在賬戶中,但由於新股東與原股東正在開展交接事宜,這些資金未兌付出去,等到新股東及資金到位,會對這些問題項目確定一個解決方案。

據一位信託業內人士稱,中江信託之所以頻繁爆雷,與其內部風控有關。中江信託此前主要開展政信業務,但業務所在地資質較差,風險較大;隨後又從政信業務向工商企業的融資業務延伸,“從他們發行的信託產品命名中就可以發現這一規律,不同的產品系列名稱代表的是不同的融資主體,這些融資項目集中於資金需求量較大的網紅上市公司,融資方債務比較多,收益率和管理費都比行業其他同類項目要略高一些,所以賣得也還可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的二十多隻違約產品中,絕大部分為“金鶴”系列。根據上述人士的說法,其代表的是融資方為工商企業的產品。

“收購完成之後,管理層大概率會更替,但是新的管理層將是何種經營風格,現在誰都不知道。”上述接近中江信託的人士稱。

雪松控股被視作“廣州市第一民企”,旗下控制6大產業板塊和兩家上市公司,6大集團為大宗商品供應鏈集團、化工集團、文化旅遊集團、地產集團、社區生態運營集團和金融服務集團。

據雪松控股相關人士透露,在新的戰略規劃中有意淡化金融板塊業務,專注實業板塊,將六大產業集團整合為五大產業集團。而在此時收購中江信託獲取信託牌照也頗耐人尋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收購中江信託的進展以及針對問題產品的處理問題詢問雪松控股,公司方面表示,暫時沒有相關信息可以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