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來源丨焱公子(公號ID:Yangongzi2015)


近日,一則北京的哥通過自身“神侃”技能,無意中避過被搶劫厄運的新聞,上了熱搜。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犯罪嫌疑人張某債務纏身,心生歹念。在只搶到300元的情況,心有不甘。

他連續換了4輛出租車,卻都因為與司機聊得太投機,不忍實施搶劫而放棄。下車時,還乖乖付了車費。

都說會說話的人,運氣不會太差,4名北京的哥以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會說話的最高境界,不單是手抓錦鯉,逢凶化吉,還能救命啊

我曾在北京工作7年,對北京的哥最深的印象,同樣是——能侃。

無論是主動撩話題,還是接話,他們都遊刃有餘,還不招人煩。

職場多年,我發現那些能快速破冰,與陌生人無障礙建立鏈接的人,往往都混得比較好。

“北京的哥式”自來熟,在職場中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優良品質。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1.有分寸的自來熟,能快速立起人設,擴大影響

你的身邊肯定存在著這兩種人:一種是輕易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一種慢熱,最初相識時,距離感明顯。

人類學家霍爾曾提出“人際距離”概念,它指的是人際交往中,雙方間的距離和意義。

人際距離不同,與新朋友的相處方式、熟絡速度就不同。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

“我可不是來交朋友的。”

“千萬別把同事當朋友!”

言論背後,是將個人生活與職場社交,劃出了一條界限鮮明的鴻溝。

自己不出去,也不許別人跨進來,上班時公事公辦,下班後各回各家。

霍爾把人際距離分為四個層級,由親近到生疏,分別是

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與公眾距離。

通常來講,親密距離和個人距離以內的空間,統稱為“個人空間”。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像“北京的哥式”自來熟的人,個人空間相對更廣,可容更多人;而慢熱型的人,剛好相反。

兩種人均沒有對錯,只不過職場裡很多時候,需要我們主動融入或帶節奏。

比如,拜訪陌生客戶,直接切入工作顯然太硬,以什麼樣的話題快速破冰?

比如,電梯裡碰到領導,裝沒看見顯然不合適,該說些什麼?

再比如,你管理一個團隊,如何在團建或聚餐中,帶起氣氛?

以上情形,一個習慣了自來熟的人,能更快立起人設,擴散影響。

當然,凡事皆有兩面。你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熱情過頭,說話不著調,又或總是自以為熟,上來就問私密問題。

這類人,錯在把自己的個人空間放得過大,以為人人都跟自己一樣,導致神憎人厭,避之不及。

沒掌握好分寸感,即交淺言深,是在人際距離中特別需要注意與避免的。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2.高級的自來熟,能讓你開口即贏

小馬宋說過一個故事。

最初,他發現羅輯思維挺有意思,想看看能否有合作機會,可他並不認識羅振宇。

那應該怎麼辦?

小馬宋首先關注了公眾號和羅胖微博,一面加深瞭解,一面留心機會。

終於等到一次互動活動,他順利見到羅胖。但會場有幾十號人,小馬宋如何能一開口就讓羅胖注意到自己,且拉近距離?

他說,他事先做了功課,羅輯思維當時粉絲上千萬,一本《戰天津》卻只賣了5萬冊。

於是在其他人都忙於向羅胖推銷產品時,小馬宋站起來說,自己曾以一個僅有2萬粉的公眾號,賣出了1萬冊書。

這話立即引起羅胖注意。“你這個很厲害,我們可以聊聊,能否一起出本書?”

後來,小馬宋成了活動當天,唯一拿到羅胖微信的人,其後幾次鏈接,讓他成為得到App的品牌顧問。

職場中,我見過很多像小馬宋一樣優秀的前輩。他們私底下內斂沉默,可一旦進入公眾場合,立刻跟換了個人一樣,神采煥發,說話得體,每一句都能說進人的心坎,最終促成合作。

這是一種更高級的“自來熟”。

這種自來熟,完全源於事前的審慎瞭解、精心籌備,與性格、天性無關。

越熟練掌握,越能找到痛點,精準出擊,開口即贏。

4次躲過搶劫,出租車司機神技救命:誰讓哥太會聊天!

3.如何通過說話,與陌生人快速構建親密關係,分享4點心得

如何掌握好分寸感,讓我們與陌生人快速構建親密關係,又不至於招人煩,導致適得其反?我想分享4點心得,供你參考。

第一,從一個恰當的時機或對象開始

一群人在玩手機,一個人在左顧右盼無所適從。這個人,就是你的恰當對象。

說不準他會有和你一樣的交流慾望,你們深入聊下去,可能性會大很多。

而什麼是恰當時機?

一群人在聊天,硬插入顯然不合適,你可以在他們停頓時,順著話題“不經意插入”,就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舉個例子。大家剛好聊到吃的,你可以接上一句,“XX店的確很好吃。它家附近有一家XX餐廳也非常不錯,哪天咱們一起去啊?”

時間和對象恰當,才不會顯得突兀,也才更容易融入人群。

第二,從誇獎對方的一個具體細節開始

“你今天這件衣服真好看,在哪裡買的?”

“你的唇色真漂亮,真有品位,用的哪一款唇膏呀?”

誇跟TA有關的細節,不要泛泛聊天氣、飯否,更有利於增加對方好感,讓話題得以延續。

第三,從對方利益角度開始

朋友小趙想找人幫她發條朋友圈廣告,她寫了如下一段話發給對方:

“親愛的,我注意到你在賣化妝品,我的微信號有5000粉,年輕時尚人群蠻多的。

我可以幫你在我朋友圈發一條廣告,將對化妝品感興趣的朋友導流給你。

近期,我的新課程上線,能不能請你也幫我在你的圈子發一條?”

對方很爽快就答應了,這次互換合作,給彼此均帶來幾百個精準粉絲。

相比“麻煩幫我轉個圈”式的群發騷擾,優先從對方利益角度出發,更易獲得青睞與認同。

第四,以“即興表演”的方式開始

即興表演是一種新興的表演形式,區別於傳統表演。

它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劇本。演員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根據對方的臺詞、舉動,進行反應接續。

為了讓演出得以順利進行,即興表演遵循一個最核心的邏輯:Yes And。

所謂Yes And邏輯,即無論對方說什麼,你都持肯定意見,並添加額外的信息。

對比一下:

“我想試試這個方案。”“啊,你這個方案簡直太蠢了!”

“我想試試這個方案。”“好啊!我也覺得這方案不錯。我們可以再增加這幾個細節,讓它更有效率,也更迎合客戶需求,你覺得呢?”

與動不動就說No相比,Yes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讓我們更好地聆聽彼此的聲音,碰撞出更好的火花,從而,更快速地拉近關係。

據聞,好萊塢的編劇們,也經常採用這個邏輯來創作劇本,讓劇集變得充滿創意。

“男主角一開始就死了!”

“Yes!而且他進入了一個滿是骷髏的世界!”

“Yes!而且這個世界裡充滿了音樂。”……

會說話的人,真的是帶著滿滿魅力。

哦,Yes,你猜得沒錯,上面那個例子,就是風靡全球的高分動畫片《尋夢環遊記》的由來。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公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更多職場心路、乾貨分享,歡迎加入我的免費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