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臺縣的縣城為什麼在谷亭不在魚城?

說起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的縣城,大家都知道在谷亭,但是為什麼不在魚城呢?畢竟,從名稱上看,魚城跟魚臺更相近,就像貴陽之於貴州,海口之於海南,福州之於福建,魚城為什麼不能是魚臺縣的縣城呢?

魚臺縣的縣城為什麼在谷亭不在魚城?

西東(wexidong)認為,上述推測是有道理的。而且,實際上,魚城其實曾經是魚臺縣的縣城所在地。

魚城鎮位於魚臺縣西南部,南與江蘇豐縣接壤,西與山東金鄉毗鄰,屬兩省三縣交界地帶。久負盛名的魚臺二中座落於該鎮。從1756年到1956年,整整200年,魚城鎮曾是魚臺縣縣城駐地。

而谷亭呢?北臨京杭大運河、東傍風景秀麗的微山湖,京杭大運河在谷亭東邊境穿流而過。

魚臺縣的縣城為什麼在谷亭不在魚城?

魚臺縣北大橋(西東攝)


魚臺縣的縣城為什麼在谷亭不在魚城?

谷亭老街(西東攝)

下面,就讓我們追溯一下歷史。

根據文獻記載,西周時期,魚臺境內為極國封地。到春秋時期改屬魯國,置棠邑。戰國時期先歸宋國,置方與邑,後又被魏國攻佔。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開始實行郡縣制,在現魚臺境內設置了方與縣和湖陵縣,此後湖陵縣又易名為胡陸縣。南北朝時期,裁撤胡陸縣。此後境內只設置方與一縣。到了大唐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遺蹟的緣故,把縣名改為魚臺,並沿用至今。

自從秦代有了縣行政區的建制,在2000多年的歷史滄桑中,魚臺縣城城址數度搬遷。

最初的縣府所在地是方與城,方與城作為縣治中心從秦代一直沿續到大唐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在這一年,縣治遷到黃臺,就是今天王廟鎮的舊城海子。

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縣城又遷到董家店,即後來的魚城鎮。

此後歷經大清和民國,一直到1956年,因魚臺併入金鄉縣,魚城鎮才結束了它做為縣治中心的歷史使命。

隨著1964年恢復魚臺縣建制,如今的谷亭開始成為魚臺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魚臺縣的縣城為什麼在谷亭不在魚城?

由此可見,魚臺縣城或說縣治,歷史上也是幾度變遷。相比於方與城和黃臺的千年輝煌,魚城和谷亭都是最近幾百年才開始嶄露頭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