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鄧毅君


我在農村長大生活,這句俗語我也經常聽老人們說起,我爺爺就曾多次勸我牢記。簡單來說,這句俗語就是給人以人情世故上的一些警示,在日常交際和生活中,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告誡大家借錢出去本是幫助別人,但也要看清借錢人的品質,借給靠譜之人;隨禮是農村人情世故上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但也不是任何禮都要隨的;走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除了生活中的路,人生的路也要擦亮眼睛。

(1)錢有三不借:一不借老賴之人、二不借沒有上進心之人、三不借好賭之人。

1、以前我公司一個同事,剛來公司沒幾天就跟大家混的火熱,屬於自來熟的那種性格,然後將公司每個人的錢都借了一遍(這是後來我們公司員工閒聊時知道的),但是幾乎沒有主動還過任何一個人錢,即便他有錢也不會還,後來我們找他要,他永遠都是那句沒錢,後來他還把公司樓下開奶茶店的錢也借了,最後辭職後“消失了”。這樣的人,起初接觸覺得不錯,但行為上不講誠信,沒有底線,瞭解之後確實不可交,更不能借錢給他,否則吃虧的只能是你。

2、沒有上進心的人,往往安於現狀,人也懶。這樣的人在沒錢的時候想著自己一定要努力,先借錢度過難關,有錢了馬上還,但往往在借到錢之後就只記得花銷,繼續安於現狀,卻將自己努力改變的想法拋諸腦後了。而且因為沒有上進心,家庭條件也一般,不可借錢給他們。

3、好賭的人最要命。俗話說“十賭九輸”,而且好賭的人在輸錢之後還想著自己能撈回來,否則不甘心,於是借錢繼續賭博,繼續輸錢,惡性循環。把錢借給這樣的人就是一個無底洞,既不會幫到他,也助長了他的惡習。

(2)禮有三不隨:常年不聯繫之人的禮不隨、巧立名目的禮不隨、只出不進的禮不隨。

1、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些幾乎不聯繫的人,比如同學、以前的同事,平時生活中沒有交際,從來沒打過一個電話,但突然有一天聯繫你了,不是讓你參加婚禮,就是讓你參加這禮那禮的,這種禮擺明了就是為了收錢,不隨也罷,沒什麼意思。

2、在農村最講究人情世故,像平時的紅白喜事,孩子升學,小孩百天等等常見的禮還是要隨的,即便人在外地到不了最好也隨上,但對於一些人巧立名目的禮,明顯就是為了斂財,這樣的禮不要隨了。我們村之前就有過,一個大叔在一個月前剛給孩子辦了升學禮,大家都隨了一份禮,結果第二個月他自己45歲生日也邀請大家參加酒席,甚至還有些人家裡買房買車也要讓你隨禮,很多這樣巧立名目的禮不要隨了。

3、只出不進的禮最噁心。農村人最講究禮尚往來,往往這次我家辦事你隨了禮,我都用小本記下來,等到你家辦事我就隨回去,走個形式,圖個熱鬧,也聯絡了感情。但是有些人只收禮,不回禮,這樣的人以後不要再給他隨禮了,沒必要交往。

(3)路有三不走:不熟悉之路不可走, 違法犯罪之路不可走,盲目跟風之路不可走。

1、不熟悉之路容易因為種種不確定因素,存在很大風險。而這在古代甚至還包括了小路夜路和水路,畢竟古代交通不便,這些路容易出現事端,遭遇劫匪,都是風險很大的路。放到現在,不熟悉之路輕易走的話,也是很難預測風險,容易迷失方向。

2、違法犯罪之路就不用多說了,親人兩行淚,違法要不得,為了一己之利,害人害己要不得啊。

3、盲目跟風之路,在我們村前些年新農村社區建設起來後,有些人在社區開設火鍋店,著實賺了很多錢,有些人眼紅盲目跟風開店,結果整個村開了一條街的火鍋店,但成功不可複製,很多店經營不善紛紛倒閉,賠錢也浪費了大量時間。

所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句話,不管放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有很強的警示作用的,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話中的內涵可能會隨之而改變。


李阿冰


是的,有的人都快餓暈了,當時千恩萬謝說到家就還,那裡會還呀。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時,我去北京串聯回貴陽,過都勻了,見三個年齡和我差不多的學生都快餓暈了,出於同情心借給他們三元錢,當時千恩萬謝說好了到家就寄錢回來。給我留了地址是,四川德陽農中的。當時車站上的饅頭很便宜不要糧票,到家以後,盼星星盼月亮等寄錢回來,父親告訴我吃虧上當就一次,你還不如買幾個饅頭送給他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了。六六年那個時候,一個人的生活費五塊錢就相當不錯了,肉才六毛四一斤,大米九分錢一斤。


原上草131818803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許多經驗的總結,比如人們常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那麼,它們分別講的是什麼呢?別急,往下看。

一、禮有三不隨:隨禮大家都知道,就是主動給別人送錢,現在很多人也把隨禮稱之為“吃高價飯”,也是屬於人際交往形式中的一種。不過,有三種禮大可不必隨,沒必要去花那個冤枉錢。

1、非常規、大事性質的禮不必隨

正常情況下,一般是結婚、過大壽、辦傷事等各種大事才需要隨禮。但是,如今一些人搬家、孩子升學、甚至考取駕照等,都要大擺宴宴、邀人慶祝,可以說是巧立名目,而多半目的是為了收份子錢。這樣的禮根本沒必要去隨,這種宴請也很討人嫌、遭人煩。

2、不太熟、無交情的禮不必隨

我們隨禮一般都是親戚、好朋友或好同事等有交情的人,但有些人根本與我們沒什麼交情,擺宴時也會被邀請,明擺著是為了多收份子錢。更有甚者收完禮後又斷交了。這類型的禮同樣沒必要隨。

3、只進不出的禮不必隨

隨禮講究禮尚往來,但有些人自己擺宴時收了別人的禮,當別人辦事時,他卻裝糊塗、玩消失,不給別人還禮,只佔便宜不吃虧,這樣的禮沒必要隨,等於白扔錢。

二、錢有三不借:人都會有經濟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之間相互拆借、幫忙是很正常的事。不過,有三種情況的錢最好不要借。

1、不熟悉的人

有些人只是見過,根本沒什麼交情,甚至是朋友的朋友或一面之緣,這些人跑來借錢時要慎重考慮,借出去的錢是否可以還回來存在很大風險,因為根本不瞭解對方。這樣的錢不能借。

2、有不良嗜好的人

不良嗜好大家都知道,包括“酗酒、賭博、吸毒”等一些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賭和毒,沾了這兩樣的人,錢對他們就是無底洞,一旦借給他們,還的幾率很渺茫,而且也是在害他們。這樣的錢,絕對不能借。

3、失信之人

我們借出去的錢都是希望能還會來的,但有些人根本就無誠信可言。借錢時說的天花亂墜,等到需要還錢時,卻百般抵賴就是不還,甚至表示壓根就沒借過錢。與這種無誠信之人,最好別發生借貸關係。

三、路有三不走:世間道路千千萬,但並不是每條路都可以走。

1、人流稀少的僻靜小路

人們常說,走路要走陽關大道,尤其是在晚上,走僻靜小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對自身的安全沒有保障。

2、危險的路

有些道路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危險性,比如“山間崎嶇路、懸崖峭壁路、野生猛獸經常出沒的路”等,為了自身安全,儘量少涉足這樣的道路。

3、陌生的路

對於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路,比如“未知的探險路、可能存在危險但自己並不瞭解的路”等,同樣要敬而遠之,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即便沒危險,走迷路也是比較麻煩的事。

以上這些“三不”儘管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但也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有一定道理的,考驗為什麼生活中的選擇提供一些參考,具有積極的幫助意義,多些注意總是沒壞處的。

大家遇到過以上的一些情況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三大原則,對於前兩個我是深信不疑的,但對“路有三不走”我持一點保留意見。

錢有三不錯:一是不熟的人,二是屢次借錢的人,三是毫無誠信的人。這三種人確實不能借,不熟的人居然開口要錢,這種人連起碼的為人規矩和處事原則都不懂,還有什麼交往的價值呢?屢次借錢的人,適可而止,誰家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能夠容忍一次次已經是很大的面子了,如若再借,那也太不懂事啦。毫無誠信的人,一切免談。

禮有三不隨:一是目的性明確斂財,二是人家沒請你,三是沒有交往的人。那些認識還沒有幾天的就發請帖,這種人目的明確,利益為先的人不值得交。沒請你的當然不要自找沒趣啦。不會有交往的還隨個毛線啊。

路有三不走:一是陌生路,二是不熟的路,三是危險的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這三種路不走是正確的,平凡的人就走平凡的路走安全的路。

而對於那些創業者來講,他們要是也抱有這種觀念,那麼將會一事無成。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敢於自己踏出一條路來,敢於打破常規自己給自己開路,這樣才會讓你成功。想安全的、順暢的走路,永遠只能是一個平凡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凡舉大事者,從來都是不走尋常路。


元芳有看法


年輕時為了求進步,爭著表現、爭著套近乎、明知對方難以相處可是繞不開還要裝熱乎!中年後這些功利化的東西可以放下很多了,以下總結的只是代表個人觀點。


錢有三不借:1)不熟悉的人不借,一起吃頓飯就找你借錢,到時候錢未必好要朋友也做不成。

2)負債累累的,樂視的賈老闆合作商換了幾圈子了,每個來的都在幫賈老闆還賬,這種拿你墊底的錢不借。


3)失信與人的,平時德行就不好的,還是離這種人遠一些,別聽他花言巧語,特別是給你各種好處、比別人高的利息,擺明就是騙你而且不還!去年抓獲的說要啟動晚清遺產的組織者,那麼多的錢居然還要靠集資才能啟動,居然騙了幾千人。

路有三不走,1)沒人走過的路,沒有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嚮導不要輕易去涉足,2)不熟悉的路,去年北京幾個大學生玩探險去遊野長城,結果有個摔成重傷 ,3)明知有危險的路,去年那個在老虎園下車的女性被老虎拖走咬死了。



這三點也可以用於人生道路,靠任性、熱血,眼高手低將會處處碰壁,作事不會順利!


禮有三不隨,1)變著花樣收禮的,能避開就避開。2)沒有邀請的不要上杆子送禮。3)送禮是人情往來、你來我往的事,光受別人的禮而不還禮的人的禮不送!


黃蜂二師兄


別說,這種說法還真有,並且不僅是在農村。說到底,這種說法是經驗的總結,不是拿邏輯應分析出來的道理,也是讓我們人生少走彎路的建議。

具體是:錢方面不熟不借、救窮不借、高息不借;禮方面不熟不隨、不請不隨、有去無回不隨;路是道窄不走、彎多不走、難走的要慎重。


先來說說借錢的事兒

錢有三不借,說的是不熟不借、救窮不借、高息不借。“不熟不借”大家能理解,又不是很熟悉,對於對方也不知根知底,自然不能借,借了不還怎麼辦?

其次是“救窮不借”,借錢講的是救急不救窮,人窮勢必因為懶,在這個時代,只要正常工作就不至於捱餓,如果因為捱餓借錢,千萬別借。因為對方不是不想還,而是自己搞了個無底洞出來,根本還不上。

最後是“高息不借”。其實我們身邊經常會有人提出來高息借款,你借給他錢,他給你高額利息,而且多會承諾的非常有保障。只可惜,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是來借錢的,借了肯定不還。

而且各位要注意,借錢為的是幫人,有時候還真不用太考慮還不還的問題。這點不說筆者大方,或者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是說,如果對方不值得幫,他就是還你了又如何?

所以,咱們往出借錢的時候,除了堅守一些原則之外,一定要徹底瞭解對方的情況,千萬不要好心做壞事兒。

再來說說隨禮的事兒

禮有三不隨,講的是不熟不隨、不請不隨、有去無回不隨。

這方面太容易理解了,不熟悉是沒必要隨,對方不請你,那就更沒必要隨,如果對方不懂禮數,有沒有必要都不隨。

說到底,隨禮是社交,社交是有目的性的,無論僅僅為了交個好朋友,還是說為了能夠在事業發展中,有人能幫自己一把,這其實都是目的。

所以,我們隨禮的時候目的一定要明確,那就是要讓對方覺得這是一個人情。如果對方跟你不熟,你就算想隨禮,那請問隨多隨少?怎麼隨?給誰?什麼時候隨?這些事兒你可能都不知道,反而可能因為隨禮把人得罪了。

如果對方都沒請你,你愣是要隨禮,這等同於“上趕著”,那不就相當於在社交的時候求著對方低看你一眼嗎?

至於那些有去無回的人,建議還是別搭理了,這樣的人你就算討好了,關鍵時刻也不會幫你。所以,對於這種人,不管情理上要不要隨,都別隨。

最後說說路的事兒

路有三不走,想講的是道窄不走、彎多不走、難走的要慎重。

這個路,既是我們平時走的路,也是我們人生的路。人生這東西,說是挺長,努力活活七八十年不成問題,可是在我們的回憶裡,過往的二十年不也是彈指一揮間麼。

所以,人生一定要少走彎路,不走窄路。因為彎路浪費時間,窄路走不開,這都影響到我們發展。

至於難走的路要不要走,只能說慎重。人生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的機遇不同,每個人的成就也不同。越難的路,可能未來越光明,人的成就也就會越高。因為只有上坡才算是難路,下坡說是難走,但是忍著疼,一會就能軲轆下去。

所以,難走的路走不走,看自己。彎路和窄路,能不走就不走,因為前途不光明,哪管是走大路隨波逐流,也比自己溝溝坎坎的總也達不到終點強。


小言詹詹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這幾句來自農村的俗語說的還挺有道理的,錢真不能亂借,借好了還能繼續做朋友或者親人,搞不好朋友或親人都做不成,反目成仇。禮也不能隨便送,有的人就是有目的性的請你賺的就是你口袋裡的錢。人的一生路的選擇也很關鍵,選對了能給你帶來榮華富貴,要是一不小心走錯了,有時候想回頭都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俗語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看包括了哪些事情吧。



“錢有三不借”錢這東西實用的好,能給我們的生活增加很多色彩,但如果使用不當,後果也很嚴重,就比如借錢給別人,這裡說的三不借,可能算下來就不止三個了。1.經常借錢不還的人,以後堅決不借第二次,(除非借來救人)、2.認識沒幾天的人也千萬不要借,彼此之前都還沒有了解過就開口借錢,八成借了是要不回來的。3.借錢來花天酒地的人也堅決不能借,我們自己的錢是靠努力勞動賺來的,借給你卻用來花天酒地,我感覺對不起我辛苦賺的錢,所以也不借,借錢我只有一個原則(救急不救窮,如果是拿來救人命的錢,不求你還),這種困難就儘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去幫。



“禮有三不隨”1.有些人家裡辦點小事就敲鑼打鼓的要請親朋好友來吃飯,那紅包之類的東西肯定就少不了的,所以這也就看你個人跟他的關係了。2.人家根本就沒請到你,就不要主動給人送禮了,除非是你有求於人家。3.交往還不算很熟的人,請客也不要去的好,人家就是想賺你的錢。


“路有三不走”1.沒有人的山間小路,尤其是晚上最好就不要走,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而且夜裡野生動物多,容易發生意外。2.陌生的路、存在一些危險性的道路也不要走。3.人生賺錢的道路,這個才是最關鍵的一條路,一定不要選擇違法的道路。

以上是阿軍的個人看法,在我們身邊不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我這裡只是簡單的說了幾個,如果你還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在我評論區留言,關注我學習更多農村好玩的事情。

鮮果農阿軍


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而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錢有三不借

1、好賭之人不可借

我們老家有句話:牌場之上,先贏是紙,後贏才是錢。但對貪賭好賭之人,任何時候,錢都不可借。因為賭博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我們把錢借給他們也只是會讓他們徒增負擔而已。況且十賭九輸,就在你把錢借給他們的一瞬間,就別想把錢要回來了。我們這樣做不僅不是幫了他們反而是害了他們!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救窮不救賭”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賭博的朋友向我們借錢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口袋,不借錢才是真正的仁義之友。


2、好吃懶做不可借

都說錢財如糞土,人義值千金。但是有些好吃懶做的人頻繁找你借錢,自己不去工作,每次借錢時都信誓旦旦的說過段時間就去賺錢,但是有了錢後就大手大腳的花掉,最後還有沒有去工作,你既然知道他是這種好吃懶做之人,那麼就不要縱容他,養成了習慣,這種人對你產生了依賴,以後你不借給他,他肯定會在背後說你閒話,朋友也沒得做了。


3、毫無信用不可借

在我們老家,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說好年底還錢,可過年也沒個電話、沒有信息的,對借錢之事閉口不談。有難處,可能溝通,可以說明,對言而無信之人,借錢的時候可千萬要注意。


禮有三不隨

什麼是江湖?張作霖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特別是對國人來說,禮節看得非常重,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生辰壽宴、喬遷升職等等,數不勝數。


1、不請不隨

參加宴席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別人辦喜事,如果沒有邀請你參加,而你卻主動去恭賀別人,雖然當時表面上不會說什麼,但心底裡也是很不歡迎你的。特別是在你落魄落難之時,更要記住這一點,做人一定要有骨氣,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原因而去巴結別人,做那些不請自來的事情。因為你在人家心裡的地位不高,都沒有資格參加他的宴會。所以我們這份錢也就沒必要給他們了,何必找不痛快,何必熱臉貼冷屁股。


2、不回不隨

孔子說,來而不往非禮也。隨禮是人情世故,更是加強彼此感情的紐帶。別人家的大小喜事,你都登門謝禮,可當你辦事的時候,對方卻沒有隨禮的話,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要知道,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在別人心裡,壓根就瞧不起你。但凡遇到這種事,去了一次以後就不要再去了。


3、有失道德不隨

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喜得貴子這是老百姓生活的中大事,宴請賓客也無可厚非,參加之人隨禮也是人之常情。可有那麼一些人,但凡一點小事,就要大擺宴席,甚至生病出院,考取駕照都要大肆操辦,更有甚者,平時對父母冷漠無情,卻在老父母大壽之時大肆操辦,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對父母多孝順,其實明眼人都能明白,這些都是為了收份子錢。所以這樣的禮不隨也罷。


路有三不走

《詩經》有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但做人做事,有三條路最好不走。

1、不走夜路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雞鳴狗盜之事興許可以讓你快速品嚐到喜悅,但永遠要相信一句話,走多了夜路,總有碰到鬼的一天,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都寡助。


2、不走回頭路

1984 年 1月28日,鄧小平到中山視察,攀登羅三妹山時意喻深遠地道出了“不走回頭路”名言。這句話傳出中山,傳遍全國,傳至全世界,成為中國堅定改革開放的最強音。不僅讓人們看出了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自信,也給改革初期處於憂患狀態的中國民眾帶來了自信。在對待愛情原則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分手後不走回頭路,不做多情人。


3、不走小路

《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行不由徑,就是說做事不要,不走小路,不找捷徑,光明正大,該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不要投機取巧,貪巧求速。

在高速社會壓力之下,我們越來越焦慮,焦躁,每時每刻都在追求速達,新方法,新理論,拔苗助長。

我們要學會等待,不要有那種戰略性的焦慮,不要拔苗助長,總覺得可以快一點,再快一點,可最後那個苗卻被拔死了。

上面說的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自己如果認同這個原則,就要“知行合一,止於至善”。而不是嘴上說一套,行動做一套,讓自己陷入無限糾結之中。


行者話語


個人覺得這句話說的挺有道理的,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經驗的總結,說得挺到位。

具體來說,這句話說的都包括哪些呢?

1.錢有三不借

第一,失信之人不借。這個很容易理解,想必大家也經歷過,感同身受。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是言而無信的。借錢的時候能百般討好你,等你需要用錢時,他卻以各種理由開脫,甚至裝糊塗想賴賬,對於這種不講誠信的人,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從一開始就不借錢給他。

第二,不熟的人不借。借錢給不熟的人,風險比較大。因為你不瞭解別人的情況,不知道別人的為人怎麼樣,假如人家攜款而逃了,你還不知道去哪找人要錢呢。

第三,不務正業之人不借。不務正業之人包括酗酒,抽菸,賭博,鬥毆打架等。將錢借給這些人,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2.禮有三不隨

第一,沒有交情的不隨禮。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給自己的親戚,好朋友等隨禮、隨分子錢。假如是一個不太認識,又沒有什麼交集的人,這種禮完全可以省去不必隨。

第二,帶有明顯斂財目的的禮不隨。生活中有一些酒宴完全是沒有必要設的,但是總有些人在這上面動歪腦筋,打著酒宴的口號進行斂財。面對這樣的情況,太可不必參加,隨禮,否則只會助長歪風邪氣。


第三,別人沒有邀請你的禮不隨。既然別人沒有邀請你,那就說明別人的心裡沒有你,不把你放在心上,又或者你們之間的關係還僅停留在表面,如果是這樣,自己就沒有必要拿熱臉去貼冷屁股,吃力不討好。

3.路有三不走

第一,不熟的路不走。比如偏僻的,黑暗的道路不走;自己不瞭解的,不熟悉的小道不走。

第二,危險的路不走。比如荒郊野嶺,懸崖陡峭之路不走;充滿未知性、危險性的小道不走。存在暴力衝突的是非之路不走。

第三,歪門邪道之路不走。涉嫌違法犯罪的道千萬不要走,這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走上這條道,最終結果只能是悲劇。

【以上僅個人觀點,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關注:快嘴社會說,一起聊人生。】


一木MU


俗語大多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留存下來的經驗積累,只能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的人來講,這句俗語還是有一些出入的,我先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1,“錢有三不借”

沒有誠信的人不能借,把錢借給這種人只能是有借無回,借了就等於扔了,即便反目成仇也不一定能要回來了,借錢借出個仇人,顯然是最不值的。

好賭之人不能借,沉迷賭博的人沒有底線,借錢給他也是個無底洞,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等於縱容其賭博,是在害他。類似的還有沾染其它惡習的人,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不正幹”的人不能借,這裡所說的不正幹也可以理解成那種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他們沒有責任心沒有上進心,拿到錢就會揮霍,借給他們錢不但有去無回還容易被賴上,到時候甩都甩不掉,煩死你。

2,“禮有三不隨”

感覺關係沒那麼近的不去隨禮,朋友圈不必太雜,要是有一面之緣的都得人情往來,那樣可就太累了。況且,熱臉貼冷屁股的概率也不小,犯不著。

明擺著喜歡佔便宜的不去隨禮,個別人目光短淺,又很喜歡佔小便宜,遇到他請客隨份子最好不要去。一方面現場會很尷尬,另一方面早點得罪他要比刻意躲避他更合適。你去了他也不覺得好,反而認為你是冤大頭,一頓百十來塊的飯菜,他都想要回本上千才行。和這種人打交道太累,還是離遠點好。

人家沒有邀請的也不要上趕著去隨禮,既然沒有邀請你,那就是人家有顧慮,要麼是你把人家當朋友,人家卻不這樣認為。這時候,也是衡量雙方關係的節點。

3,“路有三不走”

如無必要,儘量不要在陌生的地方走夜路。一來是你對道路不熟悉,有可能迷路掉坑發生意外,二來是人生地不熟遇到緊急情況連逃跑都沒方向。

陡峭山路不要走,長期在城市生活的人不要隨便走山路,尤其不要獨自一個人走山路。有些喜歡獨自旅行的旅友往往在深山老林裡迷路發生意外,遇到突發暴雨或其它極端天氣更是凶多吉少。

歪門邪道不要走,涉嫌違法犯罪的事情不要沾,更不要抱有僥倖心理。犯罪道路才是最危險的一條路,無論你是誰,一旦踏足這條路,往往追悔莫及。

當然,以上僅僅是個人的解讀,估計在不同的人看來都會有所不同的。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