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出現和發展的每一個進程,這裡面蘊藏了人類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上火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什麼是上火?

當我們碰到牙齦腫痛、口燥咽乾以及口腔潰瘍時,我們通常說自己上火了。在中醫中還有一個稱謂,叫做“熱氣”。在中醫中對於上火也有明確的定義,何謂“上火”呢?最早對上火的記載是來自《尚書·洪範》,書中記載:“火曰,炎上’。《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因此,在中醫中所說的上火指的是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身體炎症。

那麼什麼是炎症?

炎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見。

炎症從科學的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免疫反應。就是我們人體在遇到一些病原菌或者外界的原因引起的防禦反應。比如說病毒性感冒,當感冒病毒入侵的時候,人體的免疫反應會快速的識別這些外來的病毒,並激活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來抵抗病毒的進一步侵入,這時候就會伴隨著發燒,喉嚨腫痛等一系列的感冒症狀。這其實是人體正在幫助抵抗病原菌的一種免疫反應。

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上火是否有科學依據?

關於上火的問題,在科學上早有大量的研究。來之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研究表明,中醫所說的上火和西醫所說發炎有著相似的症狀,均表現為紅、腫、熱、痛等現象。中醫稱為中的上火中的實熱為免疫功能亢進為主,而虛熱主要為免疫功能降低為主。實熱和虛熱均伴有T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比如牙齦發炎一般為牙齒中的病斑積聚後,特別是一些革蘭陰性厭氧菌的內毒素刺激單核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等分泌腫瘤壞死因子。這些內毒素對牙齦組織產生侵害時,會引起上火或者炎症反應。同時,上火和一些炎症生物標誌物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比如,上火後會引起炎症因子,其中包括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白細胞介素-10以及腫瘤壞死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等的釋放與合成。目前的研究觀點認為,上火是以炎症因子、氧化應激因子和能量相關因子為主要的指標。

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因此,上火具有豐富的科學依據。在這裡,我們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善於發現和總結身邊的問題,其實這些才是真正實用的科學問題。中醫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這是人類的寶藏。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醫中上火的科學依據

科學並不是佛龕上的貢物,真正能夠解決人類問題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