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最近收到家長的留言,非常困惑,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性格內向,不敢表達。放學回來一問,在學校裡都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呀?不說,也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寫完作業,就想玩手機。尤其是語文學習,作文更是不會寫。都說會表達的孩子,就會寫作文,是真的嗎?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這些家長的困惑也是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走過的彎路。大家都認為,只有能說會道的孩子,才對學習有所幫助。而說什麼不重要,就是想讓孩子學會表達。於是社會上就有很多訓練孩子表達的培訓機構,什麼小主持人、小演說家,但是家長花了錢培養了孩子,似乎仍然對學習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我們說,小學語文的學習,首先就是看圖說話,能夠表達,學會說話也是語文基礎學習的啟蒙知識點。我們老師表揚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也會經常說,該生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條理清晰,善於表達。那麼,怎麼才能讓不愛說話的孩子“能說會道”,敢於表達呢?

1、 聊一聊、講一講

對於不愛表達的孩子,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還是是為什麼不願意說,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家長和老師也應該多反思,找到其中的原因。那有的孩子就是因為性格原因,他不是善於表達的孩子,你硬讓他成為演說家也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傾聽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從自己的興趣開始說起。比如很多孩子就愛玩手機、打遊戲,那麼就從遊戲讓孩子鍛鍊表達。每天給孩子15分鐘的時間,把喜歡的遊戲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等親密的家人聽。說一說,為什麼你喜歡這個遊戲?它好玩在哪裡?一開始孩子肯定講不到重點上來,說話的時候坑坑巴巴、哼哼唧唧,家長也不要嫌棄孩子,而是耐心引導。只要孩子講出喜歡的原因就可以了。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循序漸進,試著讓孩子敘述更多喜歡的內容,明星、歌曲、動畫片,只要是孩子的興趣,家長們都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可以在吃飯的時間,或者是睡覺之前的親子時間。

2、 參與家長的聊天

不擅長表達的孩子,通常家長要麼就是太能說要麼也是沒有掌握說話技巧不善言語的。而想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家庭氛圍和關鍵。家長們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正常聊天溝通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參與爸媽的聊天,感受成年人的談話世界。也是激發孩子說話,表達慾望的一個方式。父母可以聊聊工作上有趣的事,對生活中的事表達一些看法,讓孩子加入進來。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父母可以聊一些孩子喜歡的話題,促使孩子加入進來,進行“實戰”訓練。允許孩子表達不一樣的看法,發出不同的聲音。比如,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老師作業留太多、這樣的學習方式好不好?等等。甚至可以推薦孩子看個電影、動畫片,談論最近看到的書,爸爸們可以和孩子聊聊音樂和體育,讓孩子對錶達有一個參與感,能夠認識到表達的價值,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獲得“能說會道”的能力了。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3、 學會敘述所見所聞

在生活中親眼目睹的一些事,也是訓練表達的最好素材。比如和媽媽一起去買菜,看到市場裡有人爭執,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超市裡看到有趣的促銷海報,也可以讓孩子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而我們的家長在每日的日常問答中,也不要總是問孩子,今天學校裡都發生了什麼?這種籠統的概念問題,很容易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是把引導問題進行具象化,如:今天有沒有發生一件讓你不開心的事?或者,今天的體育課,你們班上了什麼內容?下雨了,今天你們班有沒有同學遲到呀?這些具象化的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就像打開的話匣子,得到爸媽的支持,自然就“能說會道”了。

讓孩子“能說會道”不難,只要家長掌握說話技巧,孩子敢於表達


讓不善表達的孩子,先學會主動開口,也是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耐心的引導。會說,確實是語文學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基礎技能。而家長作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老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很大。如果家長能先掌握好好說話的技能,那麼你的孩子就一定是一位敢於表達、善於表達的“小話匣子”了。關於培養孩子說話的問題,大家都有什麼困惑和建議,歡迎留言評論。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