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996終於、終於、終於上熱搜了。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這種早九點晚九點,一週上六天班的反人類工作模式,讓太多人苦不堪言,今次終於被程序員們頂上風口浪尖。

他們製作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意為“工作996,生病icu”,希望通過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結果如你所料,uc、微信等企業,將這個項目和所在網址一同屏蔽了。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在諸多討論裡,我看到最“何不食肉糜”的話,來自一位網友的疑問:

“既然996這麼不合理,那你們為什麼不辭職呢?”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與此同時,京東淘汰三類員工的內部郵件曝光,那些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幹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都是要被淘汰的人,就連家庭和身體原因都不能免責。

比起996帶來身心上的痛苦,辭職也好,被辭退也罷,這其中所要揹負的代價,誰能承擔?

京東有員工形容:“幾乎每個人都像剛進入職場,每天搶活幹,生怕自己被辭退。”

我不免悲哀的想,關於996和人權的討論,在這個公司裡,一定是銷聲匿跡的。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今年過年回家時,我爸告訴我一件事:大伯所在的事業單位被一刀切解散,全體員工均被內退——還未到頤養天年的時候,大伯正式進入失業行列

末了待我拜完年回家,我爸問了我一句:“你大伯看著情緒低落嗎?”

他或許也心有慼慼。

/ Part 01

聽說過了35歲,你就是官方認證的中年人

這倒不是我第一次聽說行業寒冬的來臨,從去年各大互聯網瘋狂裁員開始,到年終獎的新聞衝上熱搜......

但這的確是我第一次感覺它離我這麼近,於是很快我陷入到一種尷尬的“孕婦效應”:就是當你懷孕的時候,你會更容易注意到別的孕婦。

於是買菜碰著挎包的阿姨,大家張口也是經濟下行;

朋友圈有人轉發求職消息,我的手會多停留一陣;

周圍朋友吐槽加班,我想了想,轉給對方几條裁員的新聞,一切盡在不言中;

有時就連出去吃飯的時候,我會多瞟一眼餐廳的招聘廣告。

要求倒是千奇百怪,年齡倒是格外統一,35歲成了一個普遍的分水嶺。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要說為什麼精準到35歲,或許因為這就是國家劃分青年人和中年人的一條線,青年人出來幹活那叫人力資源,中年人做同樣的活,就成了人力成本。

有人說職場有兩條線,橫著的叫職級天花板,豎著的叫年齡死亡線,要不怎麼說中年人除了焦慮就是油膩,這兩座大山擱誰身上誰不焦慮呢?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就像我大伯,五十歲的年紀,在體制內的溫室待足了年歲,兒女尚未成家立業,陡然失去了工作,本已做到街道的二把手,卻在知天命的年紀一下悵然若失,拿著微薄的退休金,面對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卻沒有享樂的資本。

想繼續工作呢?既沒有辦法降身價做一些體力活,也不具備技能實力再就業。

這種無用感,旁人如何體會。

/ Part 02

失業迷茫的三十五歲,你需要知道這些

知乎曾有一個熱門提問:那些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失業或者辭職後,都去哪了呢?

回答無非指向了兩種結局,要麼轉向那些體力的、缺乏技術含量的崗位,要麼轉型做斜槓中年,身負不可替代的絕技。

說起來輕飄飄的,而後者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過了三十五歲,從青年人跨越到中年人,從兩手空空到身有負重,很多人最大的轉變其實是突然喪失了再嘗試的勇氣,看書也費勁,學習也走神,更方面機能都在下降,況且還有那麼多理由阻止你將自己的人生過得動盪不安,有那麼多人希望把你變的和他們一樣平庸,好多人索性想著,那就這樣吧,就這麼平庸下去吧,裁退、公司倒閉、天災人禍......哪有那麼大幾率發生。

可人生有時候就是一次墨菲定律,你越怕什麼,越來什麼。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沒有人會預見自己的三十五歲,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還是坐上跳樓機,唰的跌到谷底,亦或者就在原地打轉。

要說最可怕的,就是這種沒底氣的未知,這便是中年危機的根源,而增強底氣的來源,打鐵還需自身硬。

年輕時,要預見危機。在“斜槓青年”遍地走的時代,天知道擁有一技之長究竟有多重要,就算是“能吃”,在今天也可以開發出紅遍網絡的大胃王,這個世界危機如此之多,機會也隨之並存。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人到中年,要抵禦風險,或許靠能力,或許靠心態。

此前互聯網通信行業裁員潮,多少人的生活搖搖欲墜,房子的貸款要還,孩子的學費要交,家裡的開支要維繫。

我們從工作的那天起,其實就應該明白“工作只為自己”這個道理,鐵飯碗的時代早已過去,有些行業比如程序員就是吃青春飯的,而像醫生、教師這種行業卻越老越吃香,根據自己的行業,適當對人生進行規劃,有時也是規避風險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終身學習,終身受益,斜槓青年的時代過去,斜槓中年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而倘若該來的總歸要來,平和堅韌的心態又勝於一切。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此前中興被辭退的40歲高管跳樓案,如此出身,如此能力,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一瞬間的選擇,帶來的是家人永恆的傷痛。

/ Part 03

我們都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

後來我找機會問了問大伯,待業對他而言什麼最可怕,他告訴我說,他最害怕的是還沒成家立業的兒子,他就想著多掙點錢,多留一些給子女。

那麼多少算多呢?他能照顧自己孩子一輩子嗎?慾望和風險永遠是相掛鉤的,我們想要的越多,風險也就越大,活著為了幾套帶不走的房子,為了兒女不可預見的未來,為了維繫物質的,這種心態在危機來臨時,永遠最快崩潰瓦解。

比996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35歲之後會發生什麼

每個人都將經歷三十五歲這道無形的坎,從青年正式走向中年。

倘若你還沒到,提前考慮這些問題總歸沒有壞處,人生可沒有打草稿修正的機會,真到那個時候再補救,付出的努力何止又是幾倍。

倘若你正處在這樣的年齡,不管你的危機是否來臨,我們的人生都只在上半場,下半場的鐘聲何時敲響,好戲何時方才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