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菌素、噻黴酮、氫氧化銅,專家給出“軟腐病”用藥方案

火龍果軟腐病是常見的病害之一,嚴重的影響到火龍果的質量與產量。那麼,火龍果得了軟腐病要怎麼防治呢?

這不近日來自河池市的戴鴻用戶在農管家平臺上發來火龍果問題圖片,詢問這個是什麼病,該用什麼藥呢?

中生菌素、噻黴酮、氫氧化銅,專家給出“軟腐病”用藥方案

▲圖片來自:農管家用戶

農管家專家根據圖片顯示給出解答:

盧芃源(河南省鄭州市,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

注意細菌性軟腐病害,剪除再打藥可用10%中生菌素1000倍液、3%噻黴酮750倍液、77%氫氧化銅800倍液、20%噻銼鋅750倍液,喹啉銅,春雷王銅 交替用藥。

吳崇德(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擅長植保技術)

細菌性軟腐病,建議用殺菌龍進行防治真菌細菌病毒一併剷除。

蘇文濤(遼寧大連,擅長質保技術)

細菌性軟腐病,可以使用氨基·乙蒜素,琥膠肥酸銅,氫氧化銅,鹼式硫酸銅春雷黴素等防治。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農技站 )

注意細菌性軟腐病危害,建議使用噻唑鋅或乙蒜素或中生菌素或喹啉銅、絡氨銅噴施防治。

高勝濤(無極縣農廣校,擅長植保技術)

細菌性軟腐病,用乙蒜素1000-2000倍液、葉枯唑100-150克/畝、中生菌素20-30克/畝、氯溴異氰尿酸1000-1500倍液、春雷王銅500-750倍液、春雷黴素170-175毫升/畝、杜邦可殺得1500-2000倍液、加收米春雷黴素140-175毫升/畝。

農管家知識拓展——火龍果軟腐病

危害症狀

病斑初期呈浸潤狀半透明,後期病部組織出現軟腐狀。潮溼情況下,病部流出黃色菌膿,發出腥臭,並且蔓延至整個莖節,最後只剩莖中心的木質部。此病多發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節,由傷口侵染引起,與蟲咬和其它創傷有關;但對植株的危害嚴重,常造成發病節腐爛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它莖節。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間土壤溼度過大,發病普遍。

中生菌素、噻黴酮、氫氧化銅,專家給出“軟腐病”用藥方案

▲病部流出黃色菌膿,發出腥臭

發病規律

軟腐病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火龍果肉質莖,病原菌(Erwinia sp.)屬歐文氏菌屬,是火龍果易發性常見病害。發病初期病變部位組織會產生水漬狀暗灰色(或黃褐色),並逐漸軟腐,病斑後期病部組織出現軟腐狀。潮溼情況下,病部流出黃色菌膿,發出腥臭,並且蔓延至整個莖節,莖肉組織會腐爛失水,最後只剩莖中心的木質部。

此病多發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節,由傷口侵染引起,與蟲咬和其它創傷有關;但對植株的危害嚴重,常造成發病節腐爛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它莖節。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間土壤溼度過大,發病普遍。病菌主要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侵染源。以水分與發病關係最為密切。多雨潮溼或土壤水分過多。有利病菌的繁殖、傳播和蔓延,會造成該病的暴發流行。溫度也是影響火龍果軟腐病發生的極重要因素。

溫度過低不利傷口的癒合,為病菌侵染創造了有利條件。火龍果軟腐病一般從10月就開始發病,1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發病盛期,至第二年4月份氣溫回升時病情減輕。該病具有發病急、蔓延快、危害大的特點,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將會造成減產減收,嚴重影響火龍果生產。

防治方法

及時清潔田園,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帶出田外燒燬或深埋。

培育壯苗,適時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時排水,尤其下水頭不要積水。

保護地栽培要加強放風,防止棚內溼度過高。

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棉鈴蟲等蛀果害蟲。

用藥參考

2% 春雷黴素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75-120克/畝 噴霧

20% 噻唑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20% 噻森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500-700倍液 噴霧

20% 噻菌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700倍液 噴霧

30% 琥膠肥酸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400-500倍液 噴霧

15% 絡氨銅 水劑(低毒) 使用200-300倍液 噴霧

86.2% 氧化亞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800-1000倍液 噴霧

20% 乙酸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800-1200倍液 噴霧

52% 王銅·代森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300倍液 噴霧

70% 王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200倍 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