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大學才叫重點大學?

GJL102


清華北大為首的這些高等的院校,是培養的國家高精端人才的學府。他們在某些領域都是非常領先,非常引領時代潮流的學校。更為我們這個是會培養了優秀的人員。所以說不管是哪個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的校門,成為重點大學了一個學生。這才是孩子們人生的第一步。這才會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重點大學在我的思想意識當中就是,在國家的所有大學當中都是遙遙領先的。學校在國家的大學當中擁有的教授,學者們都是一流的人才。他們培養的某些領域的優秀人才都是人令者和成功者。所以說,這些學校才會被稱為重點的學校。我們的國家從建國的以後,也就是在1959年確定了20所高校為全國的重點大學。1960年增加了44所重點大學,1978年確定了88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陸續又增加11所重點大學。1988年陸續增加11所重點大學。這些陸續增加的重點大學都是計劃經濟年代重點大學的代表。1995年到2008年,我們的國家又確定了112所大學,為211重點建設大學。1998年,我們的國家確定39所大學為985工程送點建設大學。
在我們這個國家,沒有什麼比知識和文化更重要的大學了。向綜合類大學有中國人民大學等13所大學。工科院校以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主的共有32所。北京師範等兩所師範院校。農林院校有三所,它是以北京農業大學為主的三家學校。醫學院裡共有五所,包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等共五所。外國語學校包括北京外國語學院等三所。音樂,體育院校包括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體育學院。就是院校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等三所。就是這些各有所長,都有自己的品牌的大學在重點大學裡脫穎而出,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先進人才。更是我們的國家實施科技興國戰略的重要保證。


伊春美食美客


什麼樣的大學才叫重點大學?可以這麼說,2017年以前,所謂的重點大學就是人們通常說的985、211大學。985大學39所,211大學包括39所重點大學一共116所。可以說985、211 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了重點大學的標識。

2017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引發《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至此42所一流建設大學,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就成了新的重點大學的代名詞。

不過,雖然改成了雙一流,但是這137所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985、211院校全部入選,另外還有25所雙非院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這些就是目前我國的重點大學。先來看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一流建設高校最多的是北京市,總共8所;其次是上海4所;江蘇、湖北、陝西、廣東、湖南、四川、天津、山東各2所;浙江、安徽、吉林、黑龍江、遼寧、福建、甘肅、重慶、河南、雲南、新疆各一所。

下面再來看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23所,江蘇13所,上海9所,四川6所,湖北5所。其他省份相對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這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除了211院校外,還有25所雙非院校,分別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外交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和河南大學。以上就是我國的重點大學!


靜等花開2579


大家好,高校專業那些事給你解答這個問題。

什麼樣的大學叫重點大學。

先說結論:入選國家層面的高等教育領域戰略規劃的大學都是重點大學。

當然這個概念給人一種假大空的感覺,後文會慢慢分析。沒有入選的基本就不是重點大學。

什麼國家層面高等教育領域戰略規劃?

  1. 中國重點大學

  2.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3. 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4.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 省部共建高校

  6. “一省一校”及部省合建高校

  7.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目前入選1,2,3的目前屬於全國重點大學,當然這裡面也分名義上的全國重點大學,實際的重點大學,

入選2,3之一的都是實際的全國重點大學,如果只入選1,而沒有進入211工程,那就是僅僅是名義上的全國重點大學,比如湘潭大學,燕山大學

未來趨勢是:能入選4的都是實際的全國重點大學,不論有沒有用入選1,2,3,比如南京郵電大學

如果沒有入選1,2,3,4,而入選5,6,7任何一項的都是區域重點大學。後文會介紹:比如山西大學,燕山大學(名義上是全國重點大學,實際是區域重點大學)

本文先說全國重點大學,再說區域及地方重點大學。

最早提出的概念:全國重點大學。

這個其他文章都說的很清楚了,我也不大段複製粘貼了,重新作圖,切成圖片從1954的首批6所全國重點大學、到從16所到64所,到88所,到最後一百多所。

重點大學:6所到16所

1964年擴充

最終國家官方公佈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

然後以後再也沒有說這個全國重點大學的名字,以後文件裡不在提起,當然也沒有廢除這個全國重點大學的稱號,所以進入上述名單的大學都是全國重點大學。

當然後來沒有進入211工程的全國重點大學只有名號,沒有了實際意義。比如燕山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湘潭大學等,。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注意名字:是重點建設大學,不是重點大學,多了兩個字“建設”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及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的建設工程。“211工程”是建國以來國家正式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重點建設工程,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當然當年的全國重點大學絕大部分都進入了這個名單,但是有15所全國重點大學沒有進入這個名單,只留了一個空帽子:全國重點大學,實際已經不是真正的全國重點大學。,名單如上圖。

而真正實際意義上的全國重點大學已經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985工程更是重點大學中的重點大學了。這不在多說。進入這個名單的都是重點大學中實力最強的那一部分院校。絕對貨真價實,最有錢,國家最照顧的全國重點大學。


世界一流建設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2017年 9月 20日,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公佈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這個屬於新時代最新的全國重點大學名單,取代了原來的211/985工程,其實是原來211.985工程的延續發展。

高校分佈圖:

其實雙一流建設大學從原來的985工程大學名單裡增加了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三個高校,世界一流建設大學是新的985工程大學。

而非211的高校有25所進入這個名單,成為新時代的新的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又佔了便宜,進去了8所。很多省一所也沒有進去,比如山西,江西,安徽,廣西等。。

進入雙一流名單就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重點大學,當然現在認可度沒有211工程/985工程認可度高

但是和當年大家只認全國重點大學,不認211工程一樣,過不了10年,這個講成為全國重點大學的新標準(當然前提是,別被踢出去)。比如上海市的應屆生打分就按照雙一流名單來了,廢棄了原來的985工程,211工程。

另外區域性的全國重點大學:14所,部省合建高校。

國辦發[2016]37號文件精神,2016年7月6日決定將“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入選高校協作聯盟”更名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聯盟”(簡稱“中西部一省一校聯盟(Z14)”)

這裡面有不少211工程高校,也有世界一流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這個地位低於略211工程,屬於準211工程。但是雙一流建設名單裡面。山西大學和河北大學再次落選,不得不說是一件

憾事

2018年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座談會部署啟動部省合建工作時強調,要通過部省合建這一新的機制和模式,在尚無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則,重點支持14所高校建設。<strong>

進入一省一校的,都進入部省合建高校名單。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區域重點大學。

能進入這個名單的都是實力強悍的地方院校,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算靠前,但是都不是211工程大學。這個算區域性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列入國家戰略的高校

進入上述名單的,都是區域性重點大學

最後,是進入各省雙一流建設名單的高校,是各省,不是全國。都算省重點大學。

具體例子就不說了。各個省都一串名單。比如河北省。

最後,謝謝大家,也讓我係統的把所有名單又複習一遍。。。

結論:進入國家教育戰略的都是全國重點大學,進入省戰略的是省重點大學。



<strong>


高校專業那些事


關於我國的重點大學,從大學發展史上來看,主要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重點大學

我國重點大學,最開始的時候,是從1959年開始,最先確定20所大學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到第二年,再次增加了44所大學,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到1978恢復高考後,確定88所大學為重點大學,這是很多人概念裡,都知道這88所重點大學,當年稍微好點的大學全部入圍這個名單。到1981年又陸續追加了11所,共99所。這是我國重點大學最初的樣子。

第二階段,985和211

這是我國重點大學發展的第二階段,是上世紀末,開始提出了985大學和211大學的概念。在1995年的時候,國家提出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好100所大學。211工程重點大學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提出建設重點大學的想法。211工程重點大學經過多輪次修改完善,最終確定了112所211工程重點大學(也有一個提法是116所211重點大學,其實是一樣的,主要有幾所兩地辦學的大學,具體統計方法不同)。

211工程重點大學基本上每個省(市)都保證了一所入圍,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北京市。

而985工程重點大學是在1998年5月份,在北京大學校慶上提出打造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985大學是在211基礎上,重點建設的一批更高水平的大學,共分兩批,最後確定入圍985大學的名單共39所,基本上目前我國最高水平的大學。

目前,985和211大學已經不再重新評選,在2016年相應管理辦法已經宣佈失效。

第三階段,雙一流

繼續985大學之後,國家在2015年提出了雙一流建設方案,即世界一流水平大學和一流水平學科,2017年正式公佈了雙一流大學名單,入圍的大學共42所,137所一流學科,雙一流大學實行五年滾動管理,5年重新評估。

上述這3個階段就是目前我國重點大學的發展歷程,而最近又提出了“雙萬計劃”,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建設方案,對我國高等教育將是新的發展機遇。


教育有故事


關於大學的歷史,問燈塔君就對了!

什麼是重點大學?

重點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的簡稱,也叫重點高等學校。
這是一個歷史上的稱謂,9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之後,全國重點大學這個稱謂,已經不再被官方使用。也就是如今,不再有全國重點大學。

什麼是全國重點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是指被國家重點支援的大學。始於1954年,終於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全國重點大學的建設方式,被211工程,以及後來的985工程取代。

哪些學校是全國重點大學?

1954年,第一批,六所:

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1959年,第二批,新增十四所:

先增加十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

後增加四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軍工”);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即“西軍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截止1959年,全國重點大學共20所。

1960年,第三批,新增44所:

1、蘇式文理綜合大學

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

2、工科綜合大學:

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3、專門性大學:

同濟大學、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華東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郵電學院(現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

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吉林工業大學(與吉林大學合併)、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與武漢大學合併)、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現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山醫科大學,併入中山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

1963年,第四批,新增4所:

上海外國語學院(現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南京農學院(現南京農業大學)

截止1963年,全國重點點大學共68所

1978年,第五批,新增28所:

1、綜合大學

雲南大學、西北大學、湘潭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

2、理工科院校

廣東化工學院(合併為華南理工大學)、長沙工學院(現國防科技大學)、南京航空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東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

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併入重慶大學)、河北電力學院(現華北電力大學)、阜新煤礦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慶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湖南大學、鎮江農業機械學院(現江蘇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湖北建築工業學院(合併為武漢理工大學)、長春地質學院(併入吉林大學)、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武漢測繪學院(併入武漢大學)

3,農林院校

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現江西農業大學)、大寨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

4,醫藥院校

四川醫學院(併入四川大學)

5,政法財經院校

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

6,民族院校

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

八所未重新認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解散);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退出軍隊序列,改建為西北通信工程學院);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南京農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政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截止1978年,全國重點大學數量為68-8+28,共88所

1978-1981年,第六批,新增11所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併入四川大學)、南京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

西北農學院(合併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瀋陽農學院(現瀋陽農業大學)、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西南農學院(合併為西南大學);

鐵道兵工程學院(現石家莊鐵道大學);

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

恢復確定四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

綜上所述,在是211工程實施前,教育部,高教部,國家教委,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共103所。第四軍醫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文革前確定的重點高校未明確恢復確定,但普遍被認為是全國重點大學。因此,全國重點大學的數量為105所。


全國重點大學的現狀

211工程開始實施之後,原全國重點大學中,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湘潭大學、燕山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大學、東北石油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2007年5月18日,與清華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學科建設由清華大學納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整體規劃及其他相關計劃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等15所院校由於政策平衡和自身發展受限等原因沒有納入國家“211工程”計劃,僅存全國重點大學之名。

原先不屬於全國重點大學的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江南大學、長安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鄭州大學、遼寧大學、延邊大學、安徽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貴州大學、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等36所院校由於部分自身行業特色或者國家重點大學的佈局平衡、國家偏遠地區政策照顧等原因,規劃列入國家“211工程”計劃,成為211工程大學。

“雙一流”開始實施之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進入了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行列。

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等四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行列。

全國重點大學的意義

211工程實施之後,全國重點大學就被事實上廢止了,政府不再使用全國重點大學這一稱謂。

國家對大學的建設形式,也以原來都重點支援,改變為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形式對大學進行建設。

雙一流實施之後,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形式也已經廢止。

所以,對於一所大學準確的表述例如下:

河海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前全國重點大學,前211工程大學。

原全國重點大學絕大部分都還是211工程大學,絕大部分也都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所以,你大媽不一定是你大媽,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燈塔高考志願規劃


代表的重點大學: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南京大學 4復旦大學,5浙江大學,6中國人民大學7上海交通大學,8華中科技大學,9西安交通大學,10武漢大學等

在中國十大名牌大學排名中除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第一之爭外,其餘的名牌大學之間差距似乎不是太明顯

重點大學是指被中國政府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現代意義上的重點大學包括入選雙一流工程、985、211、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等等國家項目建設大學和原全國重點大學以及部分高水平國家部委與地方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和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確定的省屬重點大學等,


金粉龍迷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重點大學是一個專有名詞,就類似於現在的“雙一流”稱號,是比較具體而非現在的籠統,在當時也只有20所全國重點大學,然後至60年代增加至64所,發展至70年代全已經有88所重點大學,最後在78年至81年繼續追加11所高校,總數達到99所重點大學。這些高校在當時無疑是屬於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除了能夠給予財政上豐厚補助,另外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政策性偏向。

這樣一個“全國重點大學”的稱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在高校的兼併重組的調整下,慢慢的也淡出歷史的舞臺,成為一個歷史稱號。在之後的90年代,“全國重點大學”的稱號也不再出現在官方的文件中。


現在談及重點大學,大家第一可能先想到的就是985、211和一些其他的部屬高校,能這樣想其實也沒有錯,只是還不夠全面。在我的理解中,全國的重點大學在宏觀上是可以按照下面七種標準進行分類。<strong>

NO.1 雙一流建設高校

雙一流高校主要是由“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兩者組成,這樣一種方案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是我國的優質高校躋身於尖端市場,能夠有一批高校和學科進入到世界一流的行業,最後能夠讓我國的整個高校實力的得到提升。雙一流高校建設工程可以說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而且雙一流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985和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大學說是重點大學是一點都不過分

對雙一流大學的評定首先是針對於學科造詣,其次才是整所高校的綜合實力。而這個戰略也是在為實現現階段“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提供支撐。目前我國雙一流高校一共有137所,其中雙一流A類有36所,雙一流B類有6所。還有就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95所。

NO.2 985工程建設高校

目前我國在985工程高校的兩期建設一共有39所,而且這39所高校都是中央直屬重點大學,這39所985工程高校其中有34所是屬於自主劃線高校(指研究生招生考試)。目前國家級985工程高校的師資層次、學科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基本算是最頂級的。因為有各種部屬的支持,所以在發展速度上是很快的,能享受到國家政策的第一手資源。

如果說211工程是全國高校中的重點班,那麼985工程就是這重點班中優等生。

NO.3 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目前211工程高校在全國範圍內一共有112所,因為這其中有4所高校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省份建有兩個校區且互相都不隸屬,所以很多人也認為211工程有116所。推出建設211工程重點大學主要也是為了應對世界技術革命的浪潮,提高我國的人才儲備量。之後國家也在這112所211工程高校提供大量的財政援助,最後也收到現代化高水平大學和學科的成果。

相對於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大部分都是屬於省部共建高校,在地方色彩上也會更加的濃重。但是說它是全國重點大學也是絕對當得的

NO.4 985優勢學科建設平臺

這樣一個學科建設平臺也被稱為是“小985”。因為之前985和211工程雙雙關閉入口,所以國家為了打造行業學科優勢性更強的特色型大學,就推出“985學科建設平臺”這樣一個措施。針對於這樣一個工程的入圍條件,一個大前提就是“必須是211工程高校,但是不能是985工程大學”,實行這樣的條件,前者為了保證質量,後者是為了資源不被985工程高校壟斷。

所以最後能夠進入985優勢學科平臺的高校,幾乎都是屬於某一行業的尖端高校,某一學科的精度造詣飛非常高,本身也具有很濃厚的學科沉澱,在社會和行業內也擁有高深的影響力。

NO.5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的建設高校

對於這個工程,民間也稱為“小211”工程。其面對對象主要是集中於中西部的24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對總共100所地方高校進程提高能力建設,達到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縮短與東部沿海省份的教育差距,主要也是對有實力和特色的省部共建高校或省屬高校進行有傾向的政策扶持。

NO.6 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這樣一個工程也被大家稱為是“一省一校”建設工程,其對象和“小211”一樣,都是集中於中西部裡面沒有教育部直屬的省份。這樣做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幫助這些地區打造出有特色和實力的高水平大學。但是這個工程只能專項支持本地區實力和水平最強的高校,同時也在保證原來的隸屬關係不變的條件下,劃入部屬高校的名單中。也因此很多人將他們稱作“準部級高校”

現在這個工程的裡面的高校都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影響力。所以將他們劃入重點大學的行列中也是在情理之中。

NO.7 省屬重點大學

關於省屬重點大學,在我看來可能在分數上更加的偏向於達到一本線的高校,是屬於各省自己規劃的重點高校。可能在名聲和地位上不及前面的6種高校,可能在實力上也比不上。但是並不意味著有很大的差距,同樣在資金支持上也不一定稀缺。當然這也和各個省份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有關。舉個例子:廣東的深圳大學,雖然不屬於前面的6種,但是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吧,說放棄211去讀深大的,也是正常。


以上七個種類就是我所能夠想到的重點大學的主要形式,相信也包括大部分比較出名的工程,相對來說代表性會高一些。至於說“超一本線的高校就是重點大學”的說法我覺得還是比較的籠統,因為有很多的二本高校實際錄取分數線也是會出現超一本線的,但是這其中很多可能是某一強勢學科,並不能代表整所學校。所以我覺得能夠稱為重點大學,而且比較服眾就是以上七種。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重點大學是指國家認為需要重點建設的大學,有明確的名錄,各個時期不一樣。比如,在1959年,有20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後來逐步增加,大概有100所左右。這裡面分教育部所屬的重點大學,部屬的重點大學和省屬的重點大學,都是一本線錄取的。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叫法變了,變成了985和211大學,985有39所,211有112所,這些都是重點大學。2017年,叫法再次改變,改成了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有42所(A類36所,B類6所),裡面大部分都是原先的985大學,又增添幾所中西部大學。


所以,985、211,雙一流學校都屬於重點大學範疇,有些學校雖然沒有這些頭銜,但實力也很強,錄取線很高。這種一般是比較專業性強的學校,在本專業數一數二,在我看來也屬於重點大學範疇。


他山石家長部落


關於重點大學的討論,我比較認同現象的雙一流標註,自身出身於211,但是並非覺得自身專業為重點專業。具體為何認可現象的雙一流標準,有如下原因:

1、被評定為重點大學,該學校學科能力務必要支撐國家未來發展,重點大學的評定,就是要集中人才培養,為祖國的未來提供有用之人才;

2、以清華北大等為首的眾多名校,能夠通過高考的選拔進入這些學府,必定為學術能力較強之人士,能夠迸發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我覺得該大學能夠迸發思想火花的大學可以為重點大學;

3、重點大學還需要具備自身的底蘊,大學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冰非一日寒,需要有沉澱和積累,重點大學需要具備優良的歷史傳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每日體育一送


中,滅絕師太有一句話:

“英雄好漢難不成都是自封的麼?”

憑這一句話,滅絕師太就無愧宗師之名,令人肅然起敬,瞬間路轉粉。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重點大學,難道都是自封的麼?

自封固然不成,那麼官方封的,難道就一定是重點大學麼?

目前,所謂的重點大學,通常指的是教育部直屬,以前叫985、211工程院校,現在則稱為雙一流入選高校,這些學校被大多數認定為重點大學。

但重點與重點之間,分量還是有差距的。清華和北大,風頭無兩,高出其他學校一大截;華東五校(上交大、復旦、浙大、中科大、南大)也明顯比其他985高校強一些。非得說的話,這7所高校算是我國大學的重中之重,既不需要自封,也不需要官封,自有學校聲譽背書。假如搞一個國內大學排名,這七所院校榜上無名或者排名落後,絕大多數公眾會把這樣的排行榜斥之為野榜的。



那麼,回過頭來,究竟什麼決定了一所大學是不是重點大學呢?歸根到底,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一屆屆好的畢業生才是大學最好的廣告。清華培養了幾代政界精英,北大的人文大師燦若星辰,中科大則造就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以“千生一院士”的人才培養質量,在頂尖高校行列中立住了腳跟。

清華、北大、中科大都是傳統名校,自不必說,像新興的南方科技大學,蘇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都不是985工程大學,但以其傑出的生源,頂尖的師資配置,誰又敢說他們不是重點大學呢?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