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支援車與步兵戰車的區別是什麼?坦克與步兵戰車進入戰場,需要坦克支援車相隨嗎?

獨行者老黃


坦克支援車是專門研發出來用來支援坦克進行城市戰中的攻堅作戰的車種,主要配置小口徑速射機關炮和重型底盤。在城市戰中,可以和坦克混編作戰。而步兵戰車的用途更廣泛一些,在編制上和坦克是分開的,在野戰中坦克衝鋒在最前,消滅地方主要的坦克和反坦克力量後,步兵戰車跟進,利用步兵戰車本身的火力和裝甲步兵攜帶的武器肅清殘敵。但在城市戰中,步兵戰車往往也可以伴隨坦克進行高強度作戰,起到掩護坦克的作用。隨著步兵戰車呈越來越重型化的趨勢,坦克支援車的已經越來越趨向於成為重型步戰車的一個功能模塊了。

坦克支援車的誕生與城市戰有直接的關係。這是俄羅斯從車臣戰爭中吸取經驗教訓後推出的新概念裝甲車輛。俄羅斯的T-80B和T-72坦克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巷戰中中吃了大虧。在平原可以馳騁衝擊的坦克,面對依託城市的水泥森林的反坦克作戰小組卻顯得尤為笨拙,應對起來十分吃力。俄系坦克的主炮仰角通常只有-5~13度,面對近距離在樓房中發起攻擊的車臣叛軍毫無辦法,高射機槍的穿牆能力又很弱,缺乏有效消滅和壓制敵人的辦法。雖然有著厚重裝甲,可以抵禦RPG的正面射擊,但叛軍往往可以找到特定角度將其擊傷擊毀;這時候坦克十分依賴伴隨的步兵戰車和裝甲車。步兵戰車配有速射機關炮,仰角也大了不少,但俄系步兵戰車有個致命弱點,就是防護非常差勁,根本無法有效防護RPG甚至是大口徑機槍。因此伴隨坦克的作戰的步戰車很快就戰損非常快,很快就變成了坦克單獨作戰的窘境。

參加了車臣戰爭的BMP-3步兵戰車,全重僅18.4噸,正面裝甲僅35mm的鋁合金+鑲鋼板,僅能抵擋12.7mm穿甲彈的射擊。14.5mm(含)以上的口徑和RPG都可以輕易摧毀它。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被叛軍拉著遊街的BMP-3炮塔

失去了步兵戰車掩護的坦克,也無法避免被擊毀擊傷的命運。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格羅茲尼戰役中,俄軍損失62輛坦克,163輛裝甲車輛。這樣慘重的損失不得不讓俄羅斯對先有裝甲車輛的城市作戰能力產生嚴重質疑。

總結了教訓後,俄羅斯軍方認為,坦克損失慘重的最大問題就是伴隨的步兵戰車太容易被擊毀,沒辦法有效掩護坦克。此外也存在著步兵戰車的機關炮穿透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在吸取這些教訓後,俄聯邦裝甲車輛管理總局推出了199號坦克支援車樣車,即後來的BMPT。

BMPT擁有2門2A42 30mm機關炮,炮管長達2400毫米,比單門2A42的BMP-2投射能力強一倍;外置4枚反坦克導彈,可以用來攻擊敵方裝甲目標和堅固掩體;此外還有2門30mm榴彈發射器,用於殺傷不太重要的步兵目標。早期BMPT採用T-72底盤,後期改為T-90底盤,正面可抵擋RPG和反坦克導彈的襲擊,側面安裝附加裝甲也可以抵擋RPG的攻擊。這樣的配置讓坦克支援車具備了伴隨坦克進行高強度作戰的能力。

雖然坦克支援車火力強大,但實際性價比並不高,其誕生的背景主要是因為當時俄羅斯還沒有重型步兵戰車。多種配置的火力讓BMPT看起來如同“要你命3000”一樣,看著唬人,其實不夠實用。而且這樣一個大傢伙,其實佔的還是坦克的編制,因為它一個步兵也帶不了。所以俄羅斯研發出來後也沒裝備幾輛,歐美國家更是從未出現過坦克支援車這類產品。因為歐美普遍裝備是重型步戰車,其本身抗打擊性就非常可觀,至少可以抵禦RPG和30mm口徑機關炮的直射。這樣他們的步戰車本身就可以伴隨坦克進行城市作戰,根本不需要多研製一種支援車出來。比如和BMP-3同時期的美國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重27噸,披掛附加裝甲後可以抵禦25mm機關炮直射,加裝反應裝甲後可以抵禦RPG的攻擊。雖然M2僅有一門25mm大毒蛇機關炮,但其搭載的6名步兵可以攜帶不佔編制的一次性火箭筒進行作戰,還有一具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這相當於大大增強了M2的作戰能力。此外也有部分M2也進行了改裝,加裝了2具“陶氏反坦克導彈”發射筒,這與坦克支援車的思路很像。

M2加裝了附加裝甲塊後還是很厚實的

而各國新一代的步兵戰車也越來越呈現出重型化趨勢。比如德國的Puma戰車最低防護的重量也達到了31.45噸,最高防護等級Level-C達到了43噸。坦克支援車的發明國——俄羅斯前幾年剛剛曝光了最新研製的新一代“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達到25噸,T-15重型步戰車底盤與T-14坦克通用,更是達到了48噸。我國也在近些年推出了59和VT-4底盤的外貿步戰車。

看看俄羅斯新一代的步戰車就會發現,其實俄羅斯人已經把坦克支援車的設計思路融合到步戰車中了

德國“美洲獅”步戰車

59和VT-4改的重型步兵戰車

像以色列人更加極端,他們直接把主戰坦克做成了步兵戰車。。。


紙上的宣仔


坦克支援車其實是個俄羅斯特產,這東西好多人都沒聽過,原因就是隻有俄羅斯大量使用了。

坦克支援車,要分開讀,坦克-支援-車,先是坦克,後是支援車,連起來就是坦克支援車了。俄羅斯的BMPT坦克支援車其實就是坦克改進的支援車。



在某個角度看,其實就是坦克和步戰車的結合體,還加強了。坦克支援車使用的是坦克的底盤,步戰車的火力系統,這東西皮糙肉厚,火力猛。


步戰車和坦克支援車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輕型一個是重型。步戰車的主要作用其實是個裝甲運兵車,搭載一個班的步兵,運送到特定地點後,士兵要下車作戰。步戰車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支援坦克作戰,替坦克清理反坦克武器。

而坦克支援車裡面不能搭載一個班的步兵,裡面坐的都是操縱這臺車的士兵,其實就是坦克更換了火力系統。它是陪坦克一起衝鋒陷陣的,彌補坦克的火力不足的問題。



坦克支援車,其實就是坦克換了個火力系統,主要還是裝甲厚,而步戰車講究靈活輕便,機動性好。坦克支援車上搭載著機槍、機關炮、導彈、榴彈發射器。而步戰車一般只有機槍和機關炮,火力上是遠不如坦克支援車,支援能力也遠不如坦克支援車。


坦克支援車的底盤就是坦克的底盤,BMPT坦克支援車用的其實就是T72的底盤。而步戰車不同,步戰車的底盤有輪子的,有履帶的。

坦克支援車在戰鬥中,是跟隨坦克作戰的,和坦克並肩作戰的,彌補坦克火力上的不足。據說,在敘利亞,那些武裝分子見了坦克支援車就趕緊跑。


軍武文齋


坦克支援車(BMPT)也是屬於裝甲戰鬥車(AFV)的一種。

坦克支援戰車介於坦克和步兵戰車之間,用來彌補坦克和步兵戰車的性能短板。顧名思義,坦克支援車就是支援坦克的戰車。

在以坦克為主的作戰編隊中,雖然主戰坦克(MBT)具有強大的火力,但主炮受到發射高度的限制,在作戰中,特別是城市戰鬥中容易遭到敵方打擊。而編隊中的步兵戰車由於其作戰性能的侷限性不能給坦克提供支援,因為步兵戰車要攜帶步兵作戰,自身防禦能力也受到限制。因此,坦克支援車孕育而生。

坦克支援車與步兵戰車的區別在於:

坦克支援車不需要攜帶步兵,火力和主動防禦系統比步兵戰車強大。在作戰編隊中,同時對坦克和步兵戰車提供作戰防禦保護,加強步兵作戰人員的生命安全。

【俄羅斯坦克支援車“BMPT-72 終結者”】


坦克支援車(BMPT)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蘇聯阿富汗戰爭”和俄羅斯“第一次車臣戰爭”。

在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聯的坦克在阿富汗的山區,特別是在城市戰中損失較大。因為坦克經常遭到來自城市高建築群裡的攻擊。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特別是城市戰格羅茲尼戰役,俄羅斯一個機械化旅在城市戰中幾乎整個被消滅掉。俄軍坦克主炮無法升很高又不能降太低,步兵戰車上的火力根本壓制不了來自不同建築的眾多攻擊點。

【在格羅茲尼城市戰役期間(1994-1995)被摧毀的俄羅斯步兵戰車】

為此,俄羅斯汲取這兩次戰爭期間的實戰教訓,總結戰鬥經驗。1998年開始,由俄羅斯最大的軍工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戰坦克製造商Uralvagonzavod公司研發199“Ramka”項目,也就是BMPT(坦克支援戰車)的原型。該項目設計目的就是用來在未來的城市戰中對坦克和其他步兵戰鬥車(AFV)提供支援。

2005年,俄羅斯國防部開始提供評估報告,2017年8月實行採購,2018年初接收超過10輛。

【BMPT裝備的Ataka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坦克支援車“BMPT 終結者3”基本數據:

  • 重量:48噸;

  • 長度:7.2米;寬度:3.37米(履帶間)、3.8米(車身);
  • 高度:1.94米(車身),3.44米(整高);
  • 乘員:5名;
  • 保護:鋼組合裝甲、複合裝甲、主動反應裝甲;
  • 主要武器:4×130 Ataka-T GWS發射器、2×30 mm 2A42自動炮;
  • 二級武器:2×30 mmAG-17D或2個AGS-30榴彈發射器、1×7.62mmPKTM機槍;
  • 發動機:1,000馬力 V-92S2柴油發動機;
  • 懸掛:扭力杆(離地間隙406mm);
  • 燃料容量:1,200升(320 美製加侖);
  • 操作範圍:≥550公里,速度≥60公里/小時。

【全景視野指揮系統,通過不斷掃描使炮手精確打擊目標】


BMPT使用的作戰模塊方案

1.裝甲炮塔 2.車頂 3.肩帶 4.炮塔轉動機構 5.螺栓 6.武器輔助塊 7.機架 8.軸承支架

9.支架 10.可互換的主要武器 11.自動駕駛 12.可互換的附加武器 14.用於固定支架的法蘭

15.垂直支架驅動 16.視線 17.路徑 18.彈藥 19.彈倉 20.電氣設備 21.視頻觀察設備

22.控制面板 23.彈道計算機傳感器 24.彈道計算機 25.電力橫樑 26.電壓放大器

27.電壓轉換器 28.旋轉接觸裝置


血色黃昏的黃昏


坦克支援車:

其裝備有中小口徑自行機關炮、反坦克導彈、輕機槍及自動榴彈發射器;

這是一種針對城鄉巷戰為主的裝甲戰鬥車輛;

其一臺的戰力水平相當於六輛裝甲運兵車或者是一個步兵排;

它是坦克底盤+步戰車武器系統的結合體之“加強版”;

為主戰坦克提供“助攻/協防”。

步兵戰車:

其為老式裝甲運兵車的“升級版”,輕型車為14t左右、重型車為26t左右;

現以履帶式為主,今後向輪式發展;

強調靈活、輕便、越野能力強;

配備給快速反應機動步兵使用;

消滅敵方的軟/硬目標--敵軍有生力量、輕型裝甲武器、反坦克火力點及低空飛行物;

多為“步/坦協同”作戰。

其兩者的區別:

在與坦克搭檔時--步戰車是以發揮武裝人員的作用為主;支援車是發揮武器裝備的作用,更為強悍。

支援車與它們的會同配比:

城鎮巷戰--“2輛支援車:1輛坦克”;

鄉村野外--“1輛支援車:2輛坦克”;

其整體組合火力配備為遠、中、近程相給合,可以應對敵方的軟、硬及低空軍事目標。


野草Yc


什麼叫"坦克支援車"?全世界除了毛子,都沒有這一稱呼。顧名思義,是支援坦克作戰的車輛。從坦克家族發展來看,為加強坦克衝擊隊形的火力,研製了最初的自行火炮(直射火力,與現在間瞄射擊、曲射火力的大口徑自行火炮完全不同)。戰鬥中,在一線坦克隊形後同時衝擊,用超越射擊或間隙射擊彌補坦克火力的不足。因為不在一線衝擊,其裝甲薄弱,火力機動差(無炮塔),甚至無頂蓋,所以便宜。蘇軍標準的隊屬坦克團隸屬兩個營,一個T-34坦克營31輛坦克,一個76mm口徑自行火炮營隸屬2個連21輛自行火炮。另外,當時自行火炮在防禦戰鬥中,組成反坦克預備隊,在預計的反坦克方向,對切入的敵坦克依託反坦克陣地予以打擊。所以,反坦克支援車與步戰車是兩個概念,從不參加步兵戰鬥。在當代大規模野戰中,沒有戰鬥支援車的地位,支援車能幹的事坦克都能幹,而且比支援車還全面。歐美和我軍都不裝備直射火力的坦克支援車。在城市巷戰中,是否有專門的坦克支援車,又怎麼使用,未見權威報道,目前都是網友傳說。有誰能否說出參戰具體型號,參加了哪些戰鬥(俄軍參加的戰爭不多,主要有兩次車臣格羅尼茲攻堅戰、格魯吉亞進攻戰、烏克蘭東部作戰),效果如何?讓我們也開開眼。


大小王攬天下


坦克火力支援車與步兵戰車相比呢,等於火力加強,再取消車載步兵,一種單純火力輸出單位,目的就是以強大的火力摧毀目標,為了坦克提供掩護,以及支援步兵等等,這種設計思路為俄羅斯獨創的一個東西,沒有受到多國認可,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設計上,看似只是步兵戰車火力的加強版,擁有與坦克一樣的機動能力,可以編入的坦克部隊。

這個設計實際上,應該說滿足於俄羅斯的思想構成,在快速過程中,殲滅小股抵抗力量,都有很大的用處,但是設計理念過於獨特,沒有太好的廣泛適用性,不是其他國家都能夠接受的作戰模式,有點不高不下,如果論到作戰能力的話,沒法與坦克相比,靈活度又不是如步兵戰車,步兵戰車有搭載步兵的能力,到底應該把它歸為哪類,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裝備問題了,如何使用戰術利用,應用等等,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其未來能否如何,現在還很難預測。


麥田軍事觀察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步兵戰車,自身具有一定的防禦力和攻擊力,並且可以運載一個步兵班,步兵下車後可以伴隨步兵戰車執行一些小規模的作戰行動。

坦克支援車,可以為坦克提供一些火力補充,反坦克導彈可以攻擊隱藏在坦克火力接觸不到的一些裝甲目標,機關炮可以攻擊步兵和一些防護低下的掩體並且還可以攻擊敵方直升機。但是不能運兵,同時裝甲介於坦克和步兵戰車之間,可以抵禦敵方小口徑火炮的攻擊。

坦克支援車和步兵戰車的區別是一個是支援步兵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反裝甲能力,而另一個是支援坦克的,不僅能打坦克,還能打直升機,甚至是位於坦克攻擊死角的步兵。不過並不適合與步兵進行協同作戰,畢竟坦克支援車無法運兵,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及時的運輸步兵撤離危險區域。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想分兩部分回答,一是城市巷戰,二是進行大兵團作戰。

坦克支援車在城市巷戰中火力過剩並且機動性差,車上不能運載步兵,但是巷戰中又缺不了步兵而步兵需要機械化運輸,總不能像二戰一樣步兵做坦克機動吧。無論是坦克還是支援車,巷戰的主角是步兵,只有步兵進入建築物清理敵軍步兵,坦克才不至於被集火,畢竟單兵火箭筒也不是吃素的。而坦克支援車與坦克一樣都是為步兵提供重火力支援的。所以在城市巷戰中,坦克支援車不如坦克,畢竟坦克通過切換彈種,可以執行多重任務,而坦克支援車只有機關炮,對於重型掩體,無能為力,如果用導彈攻擊的話又反應太慢了。

不過坦克支援車如果是大兵團作戰的話用途就很大了,坦克支援車裝甲比步兵戰車厚,更抗揍,反坦克導彈可以精準打擊敵方坦克或者是武裝直升機,機關炮不僅可以攻擊敵軍步兵,還可以承擔一定的戰區防空任務。畢竟反坦克導彈和機關炮對付敵方低空飛行的直升機比坦克裝備的高射機槍要好得多。至於我方步兵,這個依然需要步兵戰車或者是其他的運載工具。

總結:坦克支援車適合傳統的陸軍國家,比如中俄,畢竟坦克是陸戰之王,坦克支援車作為坦克的火力補充,是錦上添花。畢竟用老舊坦克底盤改火力支援車,比武裝直升機便宜的不是一星半點。如果俄羅斯有實力大規模裝備武裝直升機的話,那麼何必要研製坦克支援車來做坦克的火力補充呢,武裝直升機可比坦克支援車更適合支援坦克。


軍事裝備講談社


返璞歸真,坦克支援車的概念更接近於坦克誕生之初,英國雄雌坦克的概念。




味冷


沒搞清你說的坦克支援車是什麼,一般是步戰伴隨坦克作戰,他能有效壓制步兵。坦克簡單的集團突擊會被步兵陰得很慘,現在都是伴隨步兵作戰,其實我感覺步兵戰車也沒啥用,最好有長航時的直升機帶個迫擊炮之類武器在天上打。或者高科技無人機偵查有個數據鏈


灌木叢裡的蜈蚣


為坦克提供彈藥油料補充,會伴隨坦克支援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