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院士:一生一世一團隊,惟新惟實惟奮蹄

科學研究是一項高尚的事業,需要淡定、自信、優雅、從容,需要長期積累、不懈努力。

——黃維院士

黃維院士:一生一世一團隊,惟新惟實惟奮蹄

集五院院士於一身

1963年,黃維出生在一個傳統的醫務工作者家庭,特殊的氛圍令黃維耳濡目染,習慣於不斷求知,也習慣於嚴謹理性。1979年,黃維進入北京大學求學,燕園“常為新”的環境更令他如魚得水,在充足的空間中不斷探索未知,終於能盡情安放他“似乎沒有窮盡的好奇”。

90年代初隨著“出國熱”的大潮,他來到了“小國家、大智慧”的新加坡;14年後,在科學事業“順風順水”之時,他卻毅然選擇歸國發展。回國後,他先後在復旦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建立相關研究基地,最終,建設了柔性電子這一新興學科。他率領團隊橫跨物理、化學、材料、電子、信息和生命等多個學科,取得多項國際前沿研究成果。

2018年,黃維院士在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大會選舉中正式當選為該院外籍院士。此次當選是黃維院士繼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後新的學術榮譽。

一生一世一團隊,惟新惟實惟奮蹄

黃維院士是我國有機(光)電子學科和柔性(光)電子學科的奠基人與開拓者,在構建有機光電子學科的理論體系框架、實現有機半導體的高性能化與多功能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開拓性、創新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他被諾貝爾獎獲得者艾倫▪黑格贊為“有機光電子學領域的國際領袖”。

黃維院士說,勇攀科研高峰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也只有矢志不渝地做學問、搞科研,才能堅持真理,踐行“不計利害,只問是非”的科學本色。

黃維院士:一生一世一團隊,惟新惟實惟奮蹄


“創新夢”永伴“赤子心”。 這40年,他的“科技人生”與改革開放共成長。黃維院士創造性地提出了有機半導體p-n能帶調控理論,有效地調控了能級及帶隙寬度,改變了有機半導體的單一輸運模式,實現了載流子注入和傳輸平衡,為設計高效三基色有機半導體提供了理論依據,使有機半導體的研究從經驗摸索上升到了理論指導階段。在p-n能帶調控理論的指導下,研製出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高性能三基色有機半導體,同時證明了p-n能帶調控理論的普適性;針對藍光半導體器件的穩定性這一世界難題,提出了基於有機藍光半導體的凝聚態結構調控原理,成為國際通行的解決方案……

黃維院士認為“引才”的關鍵在於“引心”,近年來,黃維院士帶領團隊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南京郵電大學“金屬有機半導體的結構設計、性能調控與光電應用”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由黃維院士率領的研究團隊完成。2019年2月23日,黃維院士團隊的安眾福教授課題組報道了通過一種簡明的化學方法實現具有超長有機磷光的電子器件。

黃維院士:一生一世一團隊,惟新惟實惟奮蹄


柔性電子技術將帶動萬億元市場

柔性電子具有柔軟、可變形、質輕、便攜以及可大面積應用等特性, 並通過大量應用新材料和新工藝產生出大量新應用,包括射頻識別、柔性顯示、傳感器、柔性光伏、邏輯與存儲、柔性電池等。

黃維院士介紹,柔性電子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具體應用於健康醫療, 如人造器官、 移動醫療、“人聯網”工程;穿戴式智能設備用於航空宇航、深海探測等;軍事國防上柔性電子技術可實現單兵通信、隱身的功能,提高戰場作戰的機動性和隱蔽性。他認為,我國是電子產業大國,但不是技術強國,柔性電子是我國爭取電子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柔性電子具有廣闊市場,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可成為國家支柱產業。 據權威機構預測,柔性電子產業 2018 年為469.4 億美元, 2028年為 3 010 億美元, 2011 年到 2028 年年複合增長率近 30% ,處於長期高速增長態勢。

2019年,黃維院士率領、南京郵電大學柔性材料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次獲獎,是黃維院士研究團隊繼2013年首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後,時隔5年再次獲得這一重要獎項。未來,隨著對它研究的不斷深入,還將會有更多的發現。科教強國是科技工作者的中國夢。作為科技工作者,黃維院士勇立潮頭、引領創新,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防建設和優化國家決策作出了應有貢獻。

北京週報網.黃維院士:科教強國是科技工作者的中國夢

今日科協.黃維院士:堅守有機光電子研究30餘載

中國電子報社.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柔性電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中新社、揚子晚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