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崛起 打造全川第二大汽車產業基地

强势崛起 打造全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

野馬汽車流水裝配線

整車產品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穩步增強……2019年,綿陽汽車產業定下的這一年度總目標宏觀而又具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綿陽汽車產業已經強勢崛起。下一步,該如何闖關?

有成績有底氣

2018年,全市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06.3億元

陽春四月,綿州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在位於高新區的中國重汽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分公司(以下簡稱重汽)車間裡,流水裝配線上一片忙碌,每一道嚴謹的工序,讓精益求精的氛圍濃烈而持久。廠房外的空地上,嶄新的“綿陽造”汽車停放在陽光下,為綿陽汽車產業壯大發展凝聚力量。

不只是重汽。1月18日,對於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野馬汽車)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野馬汽車與山東比德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戰略重組。強強聯手,未來可期。重組後,集團將聚焦新能源汽車市場,採取野馬、雷丁雙品牌戰略,並確定了2025年實現產值過千億的目標。

作為四川省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於2015年12月設立了四川綿陽汽車產業園,現有華瑞、野馬、中國重汽在內的規模以上企業80家。2018年,全市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06.3億元,同比增長14.7%;新增規模企業15戶,總數達到80戶。

驕人的成績,源於綿陽獨特的汽車產業發展優勢。野馬汽車、華瑞汽車、威馬汽車、申龍客車等重大項目為綿陽汽車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零部件產業圍繞發動機總成,開始由集聚向集群轉變,整車配套能力初步具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整車產業加速蘊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電子信息產業發達,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正是基於此,劍指四川第二大汽車產業基地,綿陽底氣十足。

有宏觀有具體

加快建立先進製造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平整土地,機器轟鳴。在威馬汽車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自動駕駛示範園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對綿陽乃至四川而言,威馬的到來,將促進更多的汽車產業上下游項目落戶四川、投資綿陽,對整個四川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9年,綿陽汽車產業有太多重點工作需要一項一項完成:爭取華晨集團將雷諾商用車放在綿陽生產,加快申龍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華瑞年產25萬輛整車擴能改造……遍地開花,才能為我市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按照加快建立先進製造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發動機產業,以零部件為智能網聯領域發展重點,積極引導本地企業由電子信息產業向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領域延伸。同時,優化行業發展質量,引導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大力支持優勢企業和市場前景好的成果轉化項目,全面提高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

有特色有升級

打造四川最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地

當今,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作為汽車產業中的“生力軍”,新能源汽車如何攪動市場“春水”?

這一點,綿陽給出了答案:引導現有乘用車企業積極應對“雙積分”政策,建設四川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地。

一年多以前,純電動皮卡——大力神EV在華晨汽車南方基地下線。該款車型由綿陽華瑞汽車有限公司與中國高科旗下翰路汽車合作研發,根據合作規劃,綿陽華瑞、翰路汽車將繼續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

此外,總投資202億元的威馬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產業園項目和總投資30億元的東旭光電新能源車項目相繼落戶綿陽汽車產業園,隨之帶來的是涵蓋了發動機總成、轉向器總成、傳動軸總成、汽車支架、各種濾清器、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100餘種產品的創新升級。

該負責人表示,2019年,綿陽將以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為產業主攻方向,依託威馬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產業園項目、申龍新能源汽車基地項目、華瑞年產25萬輛整車擴能改造項目、野馬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項目等,加快建設從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到商業運營的完整產業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預計到2020年,綿陽新能源汽車產能達20萬輛,年產值達50億元;到2025年,產能達60萬輛,產值達9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