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治理•企業主戰場】網內外的“黑藍”變奏


【生態環境治理•企業主戰場】網內外的“黑藍”變奏


圖為閩光焦化全封閉煤焦發運站臺外景。 記者 安月琦 攝

網內“一片黑”,網外“一片藍”。這是曲沃縣閩光焦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閩光焦化)全封閉煤焦發運站臺的真實寫照。作為山西省首家對站臺進行全封閉處理的焦化企業,封閉站臺對企業意味著什麼?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4月11日,記者來到閩光焦化一探究竟。

站在站臺外遠遠望去,一個巨大的藍色網架呈拱橋狀將煤焦發運站臺整體罩在內部,藍天、綠樹、藍色的網架結構建築……廠區環境既潔淨又養眼;走進站臺內,堆放有序的煤焦又令記者眼前瞬間“一片黑”。

據閩光焦化經營部副部長、儲運站站長賴繼秋介紹,這座藍色網殼結構建築長度近600米,跨度65米,佔地34180平方米,投資高達5000多萬元,已於2018年11月投入使用。

“這個封閉站臺可以有效控制焦炭儲存和洗精煤卸車全程的粉塵排放,對減少粉塵排放貢獻巨大。我們之所以能看到今天這樣乾淨、靚麗的廠區,離不開這個站臺全封閉工程。”


【生態環境治理•企業主戰場】網內外的“黑藍”變奏


脫硫脫硝項目旁邊,公司規劃培育的植物群落。 圖片由閩光提供

採訪間隙,在廠區內不間斷作業的灑水車已經來回轉了兩圈。在閩光焦化,幾乎看不到煤焦粉塵的蹤影。“以前我們處理煤焦粉塵的辦法就是靠裝卸車前後的噴灑作業。一年前,發運站的環境可不能和現在比,那個時候難免會有煤焦粉塵,尤其在裝卸作業過程中更為明顯,地面始終看上去不潔淨。”回憶起一年前的場景,賴繼秋感慨萬千:“現在有了封閉站臺,等於多了一道非常安全可靠的環保屏障。我們天天工作、生活在這裡,工作環境的改善最受我們一線工人的歡迎!”

在閩光焦化的廠區內,隨處可以看到鬱鬱蔥蔥的綠色。儘管公司近幾年的廠區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賴繼秋卻覺得這樣的變化是在意料之中的:“從2017年開始,廠區已經花了1.5億元的投資在環保上。更重要的是,公司管理者讓環保理念深入到了每一個員工的內心。”

賴繼秋是福建人,在曲沃工作、生活已有17年之久,作為“臨汾女婿”的他坦言,臨汾的環保壓力是層層傳導的,這就對工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認真轉轉我們的廠區,你就不知道我們廠區有多美。我們公司要做的不僅僅是環保達標,下一步還要打造3A級工業旅遊景區。”賴繼秋無不自豪地說:“在‘旅遊景區’工作,你說我們員工生活的幸福指數能不越來越高嘛!”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安月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