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共视比对精度提升 国家授时中心实现中-捷时间比对

4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悉,近日,该中心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北斗三号卫星,采用双频共视法,实现了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与捷克国家时间基准UTC(TP)的亚欧长基线国际时间比对。

据介绍,北斗三号卫星上搭载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比北斗二号卫星载钟的稳定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当前北斗三号共视可视卫星比北斗二号数少一半的情况下,达到共视比对精度1.2ns(纳秒),提升幅度约19%。为什么要进行共视时间比对呢?原来,目前高精度时间在导航通信及电力金融等社会各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时间比对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两个异地地面站共同看到同一颗卫星,现在中国和捷克可以同时观测到1-6颗北斗二号卫星,多数情况下是2-4颗,北斗三号1-4颗,多数情况下1-2颗,可用的卫星越多,就可以平均出越好的精度,现在尽管北斗三号卫星更少,但精度更好了,这就说明北斗三本身系统的性能更好了。

近两年来,国际权度局(BIPM)一直在积极推进北斗在国际原子时计算中的应用。国家授时中心已经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西班牙海军天文台(ROA)和比利时皇家天文台(ORB)等世界主要时频研究机构利用北斗二号开展了北斗国际时间比对合作研究。此次中-捷长基线国际时间比对的结果,验证了北斗三号在时间比对性能方面较北斗二号有大幅度的提升,为北斗比对正式纳入国际原子时的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西安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