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三門峽棧道遺蹟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三門峽棧道遺蹟

▲ 三門峽棧道遺蹟

東漢至北宋在黃河三門峽地段修造的棧道、人工航道、糧倉等遺蹟。分佈在今河南省陝縣三門峽市境內。黃河三門峽地段河床窄而水流急湍,航運艱險。漢至北宋,特別在唐代,為使關東漕糧渡此險阻而安抵關中,在此修治棧道,鑿開元新河,修築北岸18裡陸道及在兩端修建糧倉。1955~1957年,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勘查、紀錄了這些遺蹟。這是研究三門峽漕運歷史和漢唐時期工程技術的重要資料。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三門峽棧道遺蹟

▲ 三門峽古棧道

三門峽水庫大壩修建前,河心原有神門、鬼門、人門、梳妝檯、張公石、砥柱石等小島,故河道分為鬼門、神門、人門3股。古棧道主要在人門左岸,有12段,總長625米;鬼門右岸有2段,下游的七里溝、杜家莊獅子口兩岸還發現7段。皆鑿於河岸半腰石壁。側壁有牛鼻形孔,用來繫結縴夫所扶的繩索;底有長方形凹槽及方形壁孔,是承託棧道的方木的榫口。棧道壁上,刻有東漢和平元年(150)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的修鑿工程紀事及工匠題名30多條,還有北宋至清的遊觀題刻10多條。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三門峽棧道遺蹟

▲ 三門峽大壩

開元新河在人門島東,鑿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長280餘米,寬6~8米。兩岸有唐、宋的橋樑和禹廟、開元寺的柱穴等遺蹟,還有唐至清的題刻51條。陸道是三門峽左岸一條寬僅1~2米的小山路,是開元二十一年後為躲避水運之險而修治的。其東8公里餘的龍巖村,以及其西2.5公里的下倉,都有漢、唐糧倉的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