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绵河水磨被列入石家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河古称“绵蔓河”,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东,由娘子关入井陉县,经地都村、北峪、乏驴岭 、蔡庄、荆蒲兰,又南下绕过天长镇,到石桥头村向东,流经庄旺、伊西河村、刘西河村、南张村,至南横口后有甘淘河汇入;转北继续流经石圪垯村、南河头村、长岗、至微水有“金良河”汇入,再经岩峰、固底、坡头村、西元村、冶里村、防口、洛阳村,出井陉县,进入平山县境后改称“冶河”;继续北流至平山合河口村,汇入滹沱河。

水磨,顾名思义,是用水流驱动磨盘来磨碎、磨细东西,用水量有一定的要求。而绵河水自古水流湍急,终年不涸,也不结冰,非常适合利用水磨。绵河水磨历史悠久,清中期时最为兴盛,绵河两岸到处可见水磨作坊,多达几百个。到了民国时期还有一百三四十个水磨作坊。

那时有句俗语:“家有连轴转,赛过做知县”。可见经营水磨,收入可观。据蔡庄村委会主任蔡润生介绍,早年间蔡庄有一个人家里贫苦,有一天他在路边捡到了许多钱,没有私吞,而是归还给了失主。失主大为感动,出资建水磨作坊让此人经营。从此,这个人渐渐富裕起来,买卖越做越大,成了大财主。据说现在的蔡庄宗祠,最早就是这个人的住宅。

建国以后,为方便灌溉农田,兴建了“绵右渠”、"绵左渠",绵河上游还修建了不少水电站,再加之山西平定县对绵河水量的控制,从而导致井陉境内绵河水量大为下降。许多水磨作坊渐渐停产,慢慢就荒废了;后来的1996年“八四洪水”和2016年的“719洪水”,也冲垮了不少水磨。时至今日,只有蔡庄、天长镇和西元村还剩下四、五盘水磨还在运营。

民国二十三年《井陉县志》记载:水磨分二种:一为‘扎磨’,在河身附近安设。冬季,磨木柴(即香末);春季,磨杂粮面(俗名杂合面)。至小满节后,则拆去,以防河水涨发。一为‘老磨’。只磨麦粉或豆面,不磨杂粮。安设处距河身较远,以地势较为窂固,故无间冬夏,皆可照常营业。“扎磨”的石料是山西平定阴营石,这种石料性热,转动时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适合磨玉米面这样的粗粮,磨出的面粉放一年也不出虫;而“老磨”的石料产自获鹿,石性发凉,适合白面,因为磨面时温度一高,白面就焐了,不好吃。

上面说到的“扎磨”,也叫

“季子磨”,一般建在河道边,小满之后,雨季来临,就必须拆除,所以一般只搭个草棚,方便拆除,雨降过后,再重新搭建;“老磨”建在距离河道较远的地方,由水渠引水过来,一年四季都可运营,所以“老磨”都有由砖石筑成。

现在的水磨大部分时间已不再磨粮食,而是把一种叫做“林榔条”的灌木磨成木粉(当地称为"香面")。这种木粉是制作佛香、蚊香的原材料。但是由于现在这种植物禁止砍伐,所以水磨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

荆蒲兰村,已荒废的水磨作坊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水磨下面的轮柱,水轮已被淤泥掩埋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蔡庄还有两个水磨作坊,但只有一个在用,另一个也荒废了。

荒废的水磨作坊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内部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为更好的驱动水磨,所修建的水渠。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下图就是“林榔条”。这些“林榔条”已被机器粗略地打成小段,这是磨水粉的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是将这些“林榔条”浸入水中三到四天;第三个骤才是用水磨进行研磨,所有“林榔条”要磨三次,磨出的木粉才能符合制作佛香的要求。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磨盘上有两个用铁丝作成的篮子,用于打捞浸好水的“林榔条”。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另一个水磨还在使用,铁制水轮在水流的带动下,24小时不停地旋转。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磨坊里的吴春庭师傅,正在对木粉进行第三遍研磨。水磨24小时都在运转,他们两班倒,晚上七点换班。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传统水磨设备非常简单,除了必要的工具外,没有任何除尘设施,所以生产环境极为恶劣,木粉弥漫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粉尘污染相当严重。尤其到了夏天,作坊里又热又闷,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吴春庭师傅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吴春庭师傅

“水渠”引导水流驱动磨盘下面的水轮;“浸泡池”用来浸泡“林榔条”;“排水闸”打开后,水渠里的水就从“排水闸”流回绵河,不再经过水磨,这样水磨就停了。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正在制作新的磨盘,石盘经过一段时间使用,随时都有损坏的可能,为了不耽误生产,必须有备用品可以替代。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石磨一般都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普通的磨是上面的磨盘转,下面的磨盘固定;而水磨则相反, 是上面的磨盘固定不转(被铁链绑在连杆上),下面的磨盘旋转。还有,水磨相比普通石磨,最上面多了一个压盘。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磨出的木粉落在下面的大铁盘上,铁盘上挂着一个"L"形的木头,将木粉集中地落在地上,非常巧妙。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磨坊门口还堆着几盘用坏了的石磨

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绵河水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