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駕崩到蜀漢滅亡有四十年時間,為什麼蜀漢的人口似乎沒增加,還是隻有一百萬人?

用戶4378518448553


蜀漢人口究竟是不是隻有100萬,直到今天依然是個爭議的話題。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蜀漢滅亡時“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這麼算來,蜀漢大體也就100來萬人。但奇怪的是,據《續漢書》記載,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有戶1517319,口7204877。從永和五年到蜀漢滅亡的263年,中間只不過間隔了120年,但益州的人口卻從720萬降到了100萬。

不可否認,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導致了全國性的人口大幅下滑,但與其它各州相比,益州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在東漢末年並未遭受大的戰亂,屬於人口淨流入地,劉焉、劉璋父子雖然沒有大的作為,但也絕對算不上統治殘暴。《三國志》中各地人口舉家遷徙到蜀地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南郡董和率親族西遷投劉璋”,”法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等。

那麼劉備入蜀時,益州究竟有多少人呢?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通過兵力可以推算出來。

在三國時期,百姓和士兵的供養比例大體為10:1,如蜀漢滅亡時人口94萬,兵力10萬,東吳滅亡時人口230萬,兵力23萬。按照這個比例,我們來推算下劉備入蜀時,益州的人口。

劉備入蜀不久即先後打了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其中後者損失兵力在5-8萬(一種說法是劉備支黨四萬,黃權統兵1萬在江北,劉備戰敗後黃權歸路被斷被迫投降曹魏,這麼算來劉備損兵5萬,而另一種說法是孫權給曹魏的信中說: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就在劉備全軍覆沒後不久,劉禪給諸葛亮的詔書中曾寫道:“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這麼算來,劉備入蜀時,益州能提供的兵員多達25-30萬,也就是說當時益州人口是在250萬-300萬之間的。

這個數字雖然比漢順帝時期少了一半多,但也不至於降到只有100萬那麼離譜。

蜀漢人口到底去哪了?

蜀漢的人口分兩部分,在籍和不在籍。因為蜀漢的賦稅和徭役是根據在籍的來徵收的,所以為了逃稅和躲避徭役,益州存在大量的隱匿人口,這其中既有故意瞞報口數的百姓,也有世家豪族萌附戶口、屯田戶、兵家、吏家,這個群體是非常龐大的。

那麼自劉備去世後的40年裡,益州人口到底是增加了還是下降了呢?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蜀漢連史官都不設,遑論做人口普查了。就連諸葛亮主政時,也是忙於南征北戰,從未進行過正式的人口統計,即便對於新徵服的南中地區,也是實行羈縻政策,只徵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而不徵賦稅和徭役,不徵賦稅和徭役自然也就沒必要統計戶口。

但我個人推測,蜀漢後期人口增長率是很低的,至少與劉備入蜀之初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增長。因為蜀漢在三國當中屯田最晚,數萬北伐大軍完全靠益州百姓供養,無疑會加重百姓負擔,東吳使臣出使蜀漢回來後報告說蜀漢“民有菜色”,可以預想當時蜀漢的民力已經被用到了極致。

所以,綜上總結如下:劉備死後40年裡,由於不斷的北伐以及統治的腐敗,蜀漢的人口並沒有大幅增加,不僅如此,連在籍人口也在連年下降(因為百姓都在躲避徵兵和徭役)。


秦皇漢武


《蜀漢49年裡,有30年在打仗》——據《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載:公元263年蜀漢滅亡之時,後主劉禪曾派遣尚書郎李虎給曹魏大將鄧艾奉送“士民簿”,其時蜀漢僅有“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可見,當時蜀漢的人口僅僅不過100萬人口左右。

另據《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記載:公元212年,龐統曾勸告劉備攻佔巴蜀以成三國鼎立之大業,其時龐統稱:“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可見,劉備在沒有侵佔劉璋地盤前,巴蜀地區已有100萬人口。

從公元212年到公元263年,其間經歷了劉備、劉禪和諸葛亮、蔣琬、姜維等名臣扶佐的51年的苦心經營,蜀漢始終保持著100萬人口的規模,著實讓人迷惑不解。理論上來說,這個數據僅僅是當時蜀漢整個戶口數的一小部分而已,因為,該時期的佃客、部曲、官私奴婢、兵戶、隸戶、百工、鼓吹、流散戶、屯田客以及少數民族等均不入蜀漢管理之戶籍。

但是,根據《三國志·蜀書》的記載看,自劉備稱帝之後直至後主劉禪的42年裡,蜀漢至少有26年處在內外戰爭狀態。如把劉備建安十九年侵吞蜀漢的時間考慮進來,那麼49年裡,蜀漢至少有30年處於戰爭狀態。從這個角度看,其沉重負擔對於一個泱泱大國也難堪其負,何況是人口只有100萬的小小蜀漢割據政權呢?

從另一角度看,長期的內外戰爭佔用了大量的青壯男性。按古代戰爭中後勤保障人員當是作戰人員的5倍這一比例計算,蜀漢每出動10萬將士出征,就須有50萬勞動力為之前後奔忙,那麼,蜀漢幾乎所有的、有勞動能力的男性齊民都必須參與進來,包括該時期的佃客、兵戶、屯田客、少數民族等,從而使這些青壯年男性沒有或很少有時間進行家庭人口的再生產,從而直接導致蜀漢人口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最後,戰爭的直接後果必然是參與戰爭的青壯年男性的大量死亡,並且進一步造成人口的性比例失調,從而制約了人口的增長。以劉備東征孫吳的戰役為例,雖然《蜀書·先主傳》和《吳書》中沒有明言劉備出兵時所率蜀兵的具體人數,但據《吳書·吳主傳》記載:陸遜大破蜀漢軍隊時,“斬降兵數萬人”;《陸遜傳》記載,蜀軍“死者萬數…屍骸漂流,塞江而下”,而劉備僅以隻身逃歸白帝城。


蜀漢東征孫吳,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性比例失調問題,數以萬計的蜀漢青壯年男性直接死於戰火,終身喪失婚育的機會,何況,蜀漢有49年處在內外戰爭狀態,必定都會有新的將士犧牲,因此,蜀漢人口處於停滯狀態就毫不奇怪了。


秋姨講歷史


古代人口增長有幾個途徑:一是擄掠人口,這一招在三國之後的十六國時期很有用,攻陷一個地方就擄掠大量人口;第二就是休養生息,沒有戰爭,降低徭役與賦稅,與民休息,使人口自然成長。

另外古代以農業為主,人口都是集中在平原地區,所以以中原與江南為主。

回到蜀國當時的情況,蜀國地處邊陲,農業相對魏國與吳國弱很多,根本上就決定了蜀國實力有限,人口增長的基礎不足。

其次雖然諸葛亮治蜀卓有成效,但是後期諸葛亮與姜維連年北伐,人口喪失。人口數量沒有倒退就不錯了。


民哥戲說歷史


40年時間,肯定是一直出生率居高不下,因為這40年,常年作戰不息,有很多人都會戰死沙場,當時沒有計劃生育,肯定是出生率越多越好。


小樹苗5452


幾方面原因 一:戰爭帶走了大量的青壯勞動力 二:瘟疫疾病 最典型的代表是張仲景 當時瘟疫疾病流行時張仲景全家100多口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活下來,張仲景家在當時可是貴族至於小老百姓那就沒法形容,漢朝鼎峰時間可有5000千萬人口的到三國時只剩幾百萬人口 瘟疫是最大的原因 三 :四川盆地 在當時沒有高產農作物的情況下養活人口數量有限(注 :當年的四川盆地可和現在不一樣)


老納也有愛



希希希596


長期徵站,制度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