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波伏瓦

1926年春天,剛剛升入大學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去巴黎高師,她在那裡見到了身高不滿一米六、眼睛斜視得厲害、帶著一副圓眼鏡、長相一般甚至有點醜陋的讓-保羅·薩特。她最初對薩特的印象並不怎麼樣,薩特卻對這個長著藍眼睛、褐色頭髮、體態優雅、氣質不俗的漂亮姑娘深深著迷了。

薩特約波伏瓦見面,波伏瓦則派妹妹替自己前往。事後,妹妹對薩特的評價是:人還不錯。

薩特畢竟是巴黎高師的才子,他在與波伏瓦的接觸中,經常高談闊論哲學和文學,聲稱自己要“同時成為斯賓諾莎和司湯達”。他的博學和談吐吸引了波伏瓦。後來,在全法國的哲學教師資格考試中,薩特和波伏瓦竟分別拿下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績。從此,精神的契合使薩特和波伏瓦成為了一生的伴侶。

按說,波伏瓦對穿著和化妝品並不是刻意講究。她晚年在回憶錄《盛年》中寫道:“我對服飾和化妝品都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我樂於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波伏瓦看重的是精神上富足和對社會的影響,但這也絲毫不影響她由裡至外透出的書卷氣和充滿涵養的優雅舉止。

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波伏瓦

其實,對於衣著打扮,波伏瓦的觀點非常獨特,甚或帶有哲理。她在被譽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一書中這樣論述:“打扮的這種社會含義,使女人通過自己的衣著方式,表達她對社會的態度;她服從既定秩序,給予自己一種謹慎的高雅個性:可以產生許多微妙的區別:她根據自己的選擇表現出是脆弱的、天真的、神秘的、老實的、嚴肅的、快活的、莊重的、有點大膽的或謙遜的。或者相反,她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去拒絕俗套。”(《第二性》下冊364頁,上海譯文出版社)

在過去世界的邏輯裡,男性始終是占主導地位的,女人不過是附庸而已,在英法等國家也不例外。困守家庭似乎是她們唯一的出路。“當人們把她關閉在自我和家庭的範圍內,責備她自戀、自私和隨之而來的虛榮、易怒、惡毒等等時,也表現出同樣的輕率;人們的剝奪了她和他人具體交流的可能性,她在自己的體驗中感受不到團結的召喚和好處,因為她全身心傾注在自己的家庭上,與外界隔絕;因此,人們不會期待她朝向一般利益超越。她執著地固守在她唯一熟悉的領域內,她在這個領域能夠控制事物,並獲得並不可靠的至高權力。”(《第二性》下冊450頁)

波伏瓦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她認為是這個社會把女性造就成了“第二性”,一個低於男性“第一性”的性別。而女性要掙脫這些桎梏,獲得自由,首先在於經濟獨立。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夠思想獨立。

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伍爾夫

在這點上,她與她的前輩、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觀點不謀而合。伍爾夫在那本著名的《一間自己的屋子》裡就提出了自己見解:“(女人)每人都要有五百鎊年金和一間自己的屋子;我們能夠自由的、無所畏懼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獨自前行,我們的關係是與現實世界的關係,而不僅僅是與男人和女人的關係。”

對於女性的獨立,波伏瓦是清醒的。她在做理論闡述的同時,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做出了表率。

激進女性主義者把矛頭直接對準男性,她們認為男性和女性之間就是一場水火不容的戰爭,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凱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一書中甚至評判,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之間也是對峙的:“一方嫉妒另一方的‘穩固’和特權,被嫉妒者則渴望超越那個意味著尊貴的小圈子。”

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運動終於改變了原有的性別格局。這場運動發展到今天,女性不僅與男性平起平坐,而且通過掌控男性而左右著整個世界,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開展新的“男女平權”運動來提高男性的地位。

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我明白,這種理論的目的是要起到“矯枉過正”的效果,但把男性與女性、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對立起來,這一思路無疑是狹隘的,他(她)們完全可以和諧相處,共同應對人類面對的難題。

女性過於柔弱和過於強悍,都不應是她的本來面目。女人在獲得與男性同樣的社會資源後,若反過來壓榨男性,就是另一種不平等。

所幸,我覺得中國當代女性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是有智慧的,她們很好地調節了男性與女性、工作與家庭的關係,使得各方面都那麼熨帖。也難怪,她們繼承了中國女性的優點:天生能幹,而不是蠻霸強悍;做事細緻,而不是婆婆媽媽;熱愛家庭,而不是低眉順眼;溫柔體貼,而不是事事遷就。

我所欣賞的女性的特質是優雅。優雅是自內而外的,是內心豐盈的外化,是個性修養的高妙,是待人接物的恰到好處,是做事處世的不疾不徐;是不張狂,不賣弄,不給人壓力,不咄咄逼人。

這才是新時代女性的樣板。

女性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且聽我的看法

當然,做到這一點很難。而在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本書的作者孫茹就是一位。她是一個有著濃厚文青情結的女性,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相夫教子也頗有心得,又甚會理財,所以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都做得紅紅火火、風生水起。

如果問她的獨得之秘是什麼,你從她這本書中的篇名就能看出端倪:“女人有趣,家才有生機”、“好太太的四個層次”、“女人,你聲音的高度決定著你的優雅指數”、“有一種幸福,就是當你老了身邊仍是結髮人”、“婚姻是一場為愛妥協的過程”、“如果人生的上半場湊湊合合,下半場豈能馬馬虎虎”、“父母在,要遠遊”……不啻於是一本女性的優雅指南,而且都源於自身的經歷,很有針對性。

我印象中的孫茹就是這樣的:她能外出打拼,雷厲風行不弱於男性;她會舞文弄墨,一篇篇“聞香”讓人擊節叫好;她也迴歸家庭,把憩息港灣營造出溫馨氛圍;她堅持十幾年天天去健身房,楞是把自己的身材打造成“魔鬼”……

她欣賞楊絳先生雍容優雅的氣度,傾慕《致橡樹》中描述的獨立人格,嚮往簡·愛的堅強個性,激賞葉塞尼亞的敢作敢為。

這所有的一切,都凝結成了孫茹的思想資源,成為塑造今天的她的精神動力。

優雅的女人永遠不老。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有趣的女人在歲月面前始終保有謙卑的微笑,無論年輪多麼無情,即使將千萬人風蝕成為不堪一擊的黃臉大媽,但時間的利刃只能將她們磨礪地更為風情、更為優雅、更為眾人矚目——內心氣象萬千,歲月豈能左右?”

看,一位優雅的女性正向你款款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