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這兩天朋友圈很熱鬧,或者說更多的人是在為卡西莫多

悲傷。

他失去了他心愛的姑娘,也終將失去他心愛的鐘樓。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昨日凌晨,850多年的法國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失火,教堂的塔尖與鐘樓已經在烈火中燒燬。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諷刺的是,她幾乎毫髮無損的熬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卻難倖免於和平年代的一場大火。

經典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中有這樣的一幕: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至少我沒想過!

而在現場的所有人,儘管火災爆發,沒有人慌忙逃竄,而是都默默的駐足,靜靜凝視、祈禱。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這座被成為“巴黎夫人”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命運的一部分,更是歐洲藝術時代的標誌,她見證過無數的戰火與紛爭:

1455年,平反聖女貞德訴訟。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這裡加冕帝王。

1811年,羅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禮。

1945年,在這裡宣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

1970年,戴高樂將軍逝世,在這裡舉行了國葬。

......

而往後的歲月,想要看清她的原貌,也只能在紀錄片裡了——

《解密巴黎:巴黎聖母院》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紀錄片在一陣略顯激快的音樂聲中開始。

一年超過1300萬的遊客人次,擁有近850年的歷史,巴黎聖母院成為了法國甚至全歐洲最著名的旅遊聖地。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正是這樣的盛名,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他們當中有些人只是駐足在門前拍照打卡,而更多的是跟隨著導遊的步伐,進入裡面一睹風采。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讓·皮埃爾·卡迪爾是這座教堂的義務導遊,三十年來,他一直堅持給遊客們解說這座神秘的教堂。

在他眼中的巴黎聖母院,無處不體現著宏偉、平衡,還有簡潔

從建築的幾何角度來看,她的外觀是交織的垂直與水平線條、正方形與圓形。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大道至簡,那些經歷歷史的洗禮而遺留下來的經典也是如此。

令人印象深刻當屬他介紹的教堂外部的浮雕“末日審判大門”,寓意著“美好與邪惡”。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當然,必須走到大門下,將頭仰成與身體幾乎成垂直角度才能最終看清大門最上端。

浮雕中間是穌基督正在進行末日審判,在他下面,左邊的天使和右邊的魔鬼正在用一杆秤掂測出每個世人靈魂的重量——高尚的靈魂向左升入聖潔天國,卑劣的靈魂向右被打入硫磺火湖的地獄。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還沒有走進教堂,這座古老建築就以她濃郁的宗教文化,深深的吸引著我們。

穿過入口,我們可以看到狹長的教堂,長100米,高33米,對於教堂來說,這樣的規模已經是很大了,遊客通常因不知道建築的內涵而迷失在這宏大的世界裡。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神父伯納德·泰裡安

是“講解員”之一,這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也是一位巡迴牧師。

他總會親切問詢遊客的來屬地,然後遞上一份對方看得懂的說明,並且頂叮囑“參觀完後歸還”。

他喜歡這裡的氛圍,會幾國語言並會一點簡單中文的他,總是樂意與人交流,並給他人施以祝福。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有意思的是,他提到了韓國人對刻畫比較感興趣,尤其是耶穌復活的牆面,因為很少有繪畫能表現出耶穌死後和復活的場景。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當然,一次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是無法瞭解這座建築的意義。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而對這座教堂瞭如指掌的人叫本傑明·莫頓,他是歷史遺蹟的首席建築師,近十年來,一直負責聖母院的維護與修繕工作。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順著他的視角,我們可以從高處看到如潮的排隊遊客,也明白了這座教堂是被夾在兩棟房子中間,這也形成了一個有趣的視覺景象:

教堂像是從街道上突然冒出來一樣。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在巴黎聖母院的北側有個小門,不大,走進之後沿著窄窄的旋轉樓梯就可以來到離地面46米高的奇幻怪物走廊。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這些雜交怪獸與傳說中的生物是由歐雷·勒·杜克創作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思提志”,這些長相猙獰的怪物,是辟邪之用。

不過,經受歲月的風霜,有很多的怪物雕塑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破損,在19世紀中葉,當時負責修繕的建築師

維奧萊特,運用自己想象與繪畫能力,彌補了這些缺失。

19世紀的技術,還原13世紀的文化氣息,這種技藝已然是一種藝術。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當然,這種藝術也表現在參與設計、建築的所有設計師的身上。

比如,鐘塔的門窗與頂部設計上,首先是窗戶,乍一看,可能覺得普通,但是它的細節體現在窗戶的細節設計。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而鐘塔的每一根樑柱都是用的一整顆樹,並且裡面很注意防火(今天來說防火這個詞感覺有點可笑了)。

鐘塔中間懸掛著一口大鐘,這也是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鐘,每當教堂舉行重大的活動的時候,這鐘就會響起。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在巴黎聖母院中還有一樣比較特別的東西——聖油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這是由一種橄欖油製成,專門用來做禮拜的時候使用,可以用在病人身上、洗禮,甚至是神職人員授任。

當問及這裡的工作人員,“這座聖母院與其他的教堂一樣嗎?”

他們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她與其他教堂不同,我們可以在其他教堂一成不變,但在這裡不可以,她是神聖的特殊的!”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看完用作聖油彌散準備的省油環節,鏡頭對準了唱詩班,這是整座教堂的“音樂”,也是聖母院幾百年的傳統。

在唱詩班的大多是八到十四歲的青少年,他們多半是半專業,經過試場選拔之後,就會正式進入唱詩班。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教堂也會給他們準備上午傳統課程與下午唱詩功課的安排,讓他們接受全面的音樂學習,畢竟對於教堂來說,音樂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唱詩班,擔任管風琴手之一的菲利普·拉菲也是教堂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凌晨或者清晨,他都會來到教堂,用宏偉的樂器來喚醒聖母院。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每天早上從七點四十分開始,巴黎聖母院前就開始有遊客排隊,當管理人員開啟完正常的8扇門之後,屬於聖母院的一天就開始了。

除了遊客之外,這座教堂還承擔著普通教會的職能,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會自發的前來做禱告。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在很多人看來,巴黎聖母院不僅僅是宗教聖地,也是一座歷史博物館。

這裡每天都會有很多宗教聖物展出,比如十字架、聖餐杯、牧師袍等等,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小心拿出來。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當然,相應的會更根據展出“聖物”的儀式,配備不同的香薰來渲染氛圍。

而其中最珍貴的當屬於刺頂,它是被認為是基督在受難時戴過的。

在整個儀式中,所有騎士都會緊緊圍住,並且接受教徒們的瞻仰與親吻禮。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除了聖物,教堂還保存了很多的其他東西,比如一些聖人的遺物甚至是身體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聖·路易斯的下顎骨和一根肋骨。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所有的珍貴都離不開精心的維護,多尼米克·艾拉·多克便是其中一位,她是教堂每天維護人員,負責教堂的灰塵清理。

因為很多都是“文物”,並且為了保護,一些地方還沒有燈光,比如鐘樓頂部,這就需要她細心的點點去處理。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當參觀完這些之後,我們對於巴黎聖母院基本上就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而在紀錄片中,鐘樓的鐘聲響起,意味著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復活節,已然到來!

之前在巴黎這片崇高的聖地上,巴黎聖母院還能沉默地望著身旁的塞納河水旖旎,而流過的塞納河更像是被賦予了力量,成為一條溫婉而堅定的,打通了巴黎盛世繁華的優美脈絡。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她頭戴一頂1239年聖路易國王賜予它的荊棘花冠,散發出永不熄滅的天國榮光。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但是,如今,我們眼看著這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它曾經是巴黎聖母院中最美的風光,從此處望去,巴黎風光盡收眼底。

被破壞的還有,巴黎聖母院裡面最美的玫瑰天窗,還有鐘樓!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那個雨果筆下的“鐘樓怪人”,終究是失去了他的棲身之所,一場大火,讓這裡承載的精美藝術付之一炬!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萬幸的是多數內部裝飾得以倖存,裡面收藏的基督的王冠和聖路易斯外衣都被救了出來,藝術品也都被搶救了出來。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可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會重建,但不管是從花費還是工作量來算,近十幾乃至二十年,都將再也看不到巴黎聖母院了。

好像留下的也只有一聲可惜和心底濃濃的失落,“還沒有去過啊!”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是啊,我們總是習慣等等,習慣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去見一個人、遊一處聖地。

可是時間和意外會帶走你覺得不會消失的事物。

想著等等再去看,可有些事、有些人不會等我們啊!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巴黎聖母院》劇照)

有太多人和事,等不到再見的那一天。

來日方長總敵不過世事易變,生命從不會預演,我們能做的,只有且行且珍惜。

葬身火海的僅僅是巴黎聖母院?它的前世今生,提醒我們旅行要趁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