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初中時,我們都在課本里讀過朱自清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因為那時太過年輕,對這樣一篇文章的感觸往往過於膚淺,幾十年後,當我們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時,父親也漸漸老去了……

回顧過往點滴,在我們的成長中,父親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父愛雖然不如母愛般直接可以體現出來,但父愛是嚴肅、剛強的、博大精深的。父親從男性的角度,給予孩子堅強、自立、自強、自信與寬容……

1

李嘉誠:父親遺訓——求人不如求己

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先生一度經商,失敗後回家鄉教書,最終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李雲經先生是一個敬業的教育家,是中國傳統教育那種傳道與授業解惑集於一身的教育家。李嘉誠在童年因此受到很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也許對李嘉誠的人生境界影響最大者莫過於其父親李雲經先生了。李嘉誠年少時曾在半夜醒來,看見父親仍在燈下批改學生作業的背影,這件事給李嘉誠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李嘉誠多年以後多次談及此事看,父親及其行為已成為一種象徵。父親和那一場景是對李嘉誠人生境界最有力的挑戰、警示和支撐。不能只為名利,只做一個名利之徒,人生在世,有可能成就一種高尚的境界。

1943年冬天,李雲經病重,他把李嘉誠叫到床前,李雲經知道未成年的兒子未來更需要依靠親友的幫助,同時又不希望兒子抱有太多的依賴心理,因而留下了“貧窮志不移”、“做人要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等遺言。

父親的薰陶和遺訓,李嘉誠永誌不忘,時刻銘記在心,並伴隨他一生的風風雨雨,使他終身受益無窮。

李嘉誠說,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裡,我有韌性,能吃苦,因為我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誠可靠,因此一路進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2

父親為任正非打下做人的根基

很少有企業家像任正非,聲名顯赫又沉默如謎。

這位指揮著18萬人的70多歲男人,身上有很多標籤:低調、勤奮、目標明確、危機感。對很多傳聞,他從不否認也不澄清,只是腳踏實地去經營,並和外界保持距離。但他卻多次提到,能走到今天,是深受父母價值觀的影響。

任正非曾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他的父親任摩遜1931年進入北平民大經濟系就讀,求學期間正值日本入侵東北,救亡運動高漲,他和很多熱血青年一起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後來回老家,在一所專科學校教書,當了許多年校長。

1944年任正非出生,父親為他起了一個頗有禪意的名字——任正非,“正即非,非即正”這六個字濃縮了父親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兩年後,任正非的大妹妹出生,起名為任正離,“正非”“正離”實際上反映了父親的一種人生哲學。

從幼時起,父親就給兒女們種下了一顆種子:

不要被自己的“是非觀”誤導,別被狹小的自我圈子束縛,生活有無限的可能。不隨主流,但心裡要有主流。離開主流,才是推動主流。這在任正非後來的人生、事業中得到驗證。

任正非讀大二的時候,“文革”爆發,父親被關進了牛棚。任正非扒火車偷偷回家看望父母。半夜步行十幾裡回到家裡,父親見到他,來不及心疼,讓他明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影響兒子前途。

第二天大早任正非臨走時,父親脫下自己的一雙舊皮鞋送給他,並特別叮囑:“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你要有自己的絕活!”

蹲了十年牛棚的父親出來後,二話沒說出任中學校長,一直幹到75歲才退休。

“他希望我們珍惜時光,好好幹。我為老一輩的政治品行自豪,他們從牛棚中放出來,一恢復組織生活,都拼命地工作。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榮辱,愛國愛黨,忠於事業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學習。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一個人奮鬥的意志不能動搖。”在父親身上,任正非看到了對待挫折的勇氣與倔強。

“物質的艱苦生活以及心靈的磨難是我們後來人生的一種成熟的寶貴財富。”創業很少是富家公子的選擇。創業太艱苦,太容易中途放棄,更適合沒什麼退路的人。任正非說,當年是硬著頭皮才堅持下來,“不努力往前跑就是破產,我們沒有什麼退路,所以只有堅持。”

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3

柳傳志:父親要求我做一個正直的公民

柳傳志說:“父親對我影響很大,我始終不能忘記他曾經對我說的話,‘不論貧富或者職位高低,我只要求你做一個正直的公民。一個人有兩樣東西誰也拿不走,一是知識,二是信譽。’”

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年輕時曾參加過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投身金融業,曾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銀行等單位供職。1984年,63歲的柳谷書創辦了香港中國專利代理公司,之後又創辦了柳沈專利事務所,還挽救了奄奄一息的香港法律服務公司。

父親的這些經歷對柳傳志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影響。

在做人方面,父親誠實守信的品行影響著柳傳志在工作中奉行的“信譽至上”原則。柳傳志的父親是一個極重信譽的人,在開會不遲到這件事上,他一貫身體力行。什麼時候請人吃飯辦事情,從來守時守點,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做到。受父親的影響,柳傳志也成了出了名的守信人。

2007年,柳傳志被溫州商界邀請去參加“交流”。當柳傳志乘飛機趕去時,正遇上暴雨侵襲溫州。於是,柳傳志被迫停留在上海,而到溫州的飛機最早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了。柳傳志擔心飛機再延誤就會耽誤參會,所以他就搭上“公務車”連夜趕路,最後柳傳志準時趕到了溫州。當他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時,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竟然激動得熱淚盈眶。

另外,柳傳志回憶,父親家庭觀念也很強。柳谷書生性耿直,一生坎坷,母親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支持他、鼓勵他。無論生活多麼艱苦,母親從不抱怨。父親在外邊精神矍鑠,指揮千軍萬馬,回家後也不忘關懷體貼母親。

結婚60年的“鑽石婚”紀念日,柳傳志的父母並排站著,顫顫巍巍地吹著蠟燭,這一幕,讓身為子女的柳傳志百感交集。

4

馬雲:父親讓我去做感興趣的事

馬雲的父親是在我國曲藝界堪稱元老級人物——馬來法,自小就對曲藝有著濃厚的興趣。馬來法推出了一批批優秀作品和曲藝新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紹興蓮花落,像胡兆海、倪齊全、翁仁康等等。

據報道,馬雲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馬來法去學校參加家長會,發現有兩個孩子在臺上說相聲。仔細一看,其中一個孩子就是馬雲。現在,雖然馬雲工作非常忙,但受父親影響,他有空的時候仍喜歡聽聽京劇和崑曲,打打太極拳。

馬雲曾經連續三次參加高考,前兩次落榜後選擇復讀,直到最後被杭州師範錄取,而馬來法正是全家唯一沒有反對馬雲參加高考的人。

高考落榜後,見馬雲意志消沉,馬來法悄悄找關係,讓他替雜誌社蹬三輪送書,沉重的體力勞動讓馬雲漸漸麻痺掉高考落榜帶來的痛。後來,馬來法卻像是一把鐵鍬,刻意剷鑿馬雲高考落榜的痛處,對馬雲說:“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來來回回都不累,為什麼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

提到自己的父親,馬雲說道:父親是影響我一輩子的人,用幾十年的父愛一鏟一鏟為我開鑿出了最寶貴的成功真相——發掘出你的興趣,去做你感興趣的事,再把它變成你的特長,最後讓你的特長髮揮最大的潛能!

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那是什麼讓他從“笨小孩”變成了勵志偶像?父母所相信的這三點教育理念,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真正的改變了他。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布蘭森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他十分重視孩子的意見,認為孩子的意見跟成人的一樣重要。所以當他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太有顧忌,就算是很高深的話題也照聊。

父親經常需要把案件帶回家處理,他不是躲在書房獨自工作,而是選擇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聽取他們的想法。案件所涉及的內容從色情文化到毒品合法化,什麼都有。那孩子們是怎麼想的呢?

布蘭森說:“我們有時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只是很認真地參與討論罷了,因為我們的父母希望我們有主見。”

2.告訴孩子,內向是一種自私

布蘭森的父母還會通過體力活動和社交活動,來磨鍊孩子的品質。

跟大多數四歲小孩一樣,那時的布蘭森性格也十分靦腆。家裡只要有大人來,他就會躲在母親的身後,特別害怕。針對這個問題,布蘭森的母親說到:“我和布蘭森的父親不允許孩子有靦腆的一面,我們告訴他們,靦腆就表明你只考慮自己,無論如何你也要想辦法遠離靦腆。

你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什麼讓對方更放鬆,讓對方更舒服,有必要的話給他們一塊糖都可以。你做什麼都可以,就是要記得忘掉自己。不要只考慮自己就可以改變內向的性格,這很管用。”

3.客人的需求,永遠先於我們自己

他們家熱情好客,所以總是有很多客人,布蘭森說:“我們從小就知道客人的需求永遠先於我們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之後他的事業能夠做那麼大的原因吧,時刻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天使,為何有的孩子各方面出類拔萃,而有的孩子卻平平凡凡。其實這一切,比拼的是智慧,競爭的是教育。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是否思考過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領先於人、獨樹一幟、成為佼佼者?

教育孩子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且是一條漫長的探索學習之路。作為父母要堅信:在正確的教育思路引導下,所有的樹木都能成材! 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也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優秀的孩子是優質教育的結果,而問題孩子也是問題教育的產物。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明確孩子成長具備的核心素養和培養的途徑方法,適時引導,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您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是否遇到以下問題:

1:做事拖拉懶散、缺乏獨立、自律差、專注度不高!

2:膽小自卑內向不自信,羞於表達和說話!

3:沉迷手機遊戲和上網,不愛學習!

4:頂撞父母、叛逆、難以溝通!

5:啃老蝸居、迷茫無激情動力!

6:學習不主動,成績提高難,波動起伏大!

7:人際關係差、抗壓能力差!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的孩子持續這樣的生命狀態,孩子的人生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李嘉誠:父親的5句遺訓,讓我受益終身(值得收藏)

當下父母普遍是知道相關的育兒知識,卻還是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現實面前經常不知所措?《精英父母研修班》將是成就您的家庭和孩子的一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