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驅逐艦就一兩門艦炮?

furyfan


一戰時,德英兩國艦隊在斯卡格拉克丹麥附近海域的遭遇戰,證明了當時的戰列艦,才是海戰的真正主力,戰列巡洋艦這一投機取巧的艦種,終歸不是海戰的大BOSS。

二戰時,隨著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排水量高達7.2萬噸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軍戰機發射的魚雷和航彈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成了海戰的真正主角。

戰後,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反艦導彈的不斷推陳出新,亞音速、超音速、亞超結合反艦導彈等,成了海戰的最主要武器,不要說是二戰時38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艦炮,即便二戰時巡洋艦的標配203毫米艦炮都在海軍水面艦艇上銷聲匿跡了。

目前,西方海軍水面艦艇艦炮最大口徑為127毫米,俄羅斯等國最大艦炮為130毫米口徑,當然,美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新研發的那兩門發射制導炮彈的155毫米艦炮例外,因為不具備普遍意義,但也沒有二戰時巡洋艦203毫米艦炮口徑大。

由於各類反艦導彈成了海戰最有力的反水面艦艇武器,艦炮實際上退居了次要位置,作為戰後水面艦艇的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早已絕跡,巡洋艦也不再有國家研發和裝備,當前也就美俄兩強保有為數不多老舊的巡洋艦,其他國家都沒有裝備。

驅逐艦成了航空母艦以外,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水面艦艇,一般驅逐艦都是艦艏裝備一門100毫米(法俄中等)、114毫米(英)、127毫米(美日韓等)、130毫米(俄中等)艦炮,而艦尾都裝備有直升機庫,一般都不配艦尾艦炮。

之所以驅逐艦僅裝一門100毫米以上口徑艦炮,最主要的是由於反艦導彈取代了艦炮在水面艦艇上的地位,反艦導彈的射程和對目標的打擊威力,都遠在水面艦炮之上。

艦炮作為傳統的海軍武器,曾經是海軍艦艇上最主要的攻擊武器,隨著反艦導彈的不斷湧現,艦炮在水面艦艇中的地位下降了,反艦導彈則成了海戰反水面艦艇的絕對主力。


國平軍史


你是怎麼想的呢?思維是不是還停留在二戰剛結束呢?驅逐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進入導彈時代,艦炮已經不吃香了,但還是必須的,因為在低烈度衝突中,還是一座理想武器。而且艦炮還在發展,射程在不斷延伸。

你說驅逐艦甲板上比較空曠,你沒看到上面的導彈發射單元嗎?防空反艦反潛對地攻擊,樣樣都行,都裝到了甲板下面,艦炮實在不能裝了,所以才凸現在甲板上。而你看到的艦炮只是看到冰山一角,炮彈彈艙一整套系統都在甲板下,甲板空曠是先進的標誌,一是隱身,二是保護,如果你覺得不好看,說明你out了。

原先蘇聯的艦艇都是武器放在甲板上,看得凌亂不堪,尤其是電子天線,被很多國家成為笑談。現代艦艇講究靜淨,乾淨不嘈雜,把缺點留給敵人。現在俄羅斯新建的艦艇甲板上都特別乾淨,俄羅斯在向先進靠齊。

至於艦艇甲板上艦炮林立,那是70年前的標誌了。但事物總在發展著,艦炮以後真的以其他面目出現,前提是,艦炮不再是化學炮藥,而是新型炮。比如激光炮,電磁炮,離子炮,但也不會艦炮林立了,先進永遠在路上。


大志遠思想空間



顧氏造船廠廠長


現在火炮的射程只有十幾公里很少有幾十公里的,主要作為自衛防禦武器。對艦打擊主要依靠反艦導彈。連防空也要依靠導彈。

裝備很多門艦炮沒有必要,完全是沒有什麼用的廢鐵。

現代海軍的作戰核心是航母,其他水面艦只的作用除了防空就是反潛,對海作戰只能是低烈度衝突。有反艦導彈足夠了。如果依靠艦炮取勝,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即使是二戰時期的驅逐艦,艦炮數量也不多。


天明遙遙山海關


因為已經是導彈的時代了。想當初二戰驅逐艦上裝個四五門炮很尋常。比如弗萊徹級,見下圖



錫兵中士


以前的驅逐艦上需要很多的火炮,但是,隨著科技進步,導彈的出現,武器裝備的打擊距離逐漸增加,火炮的地位有很大的降低,淪為配角,但是,平常低強度衝突時還用的上火炮,所以,通常是隻保留最低需要,儘量多裝管用的,大威力武器,因為科技進步,火炮那點威力和射程,經常是一炮未發,艦沉了,多裝炮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